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图书市场在德国才刚刚起步,相对美国来讲,德国在这方面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德国《明镜》周刊2009年推荐的50本畅销书中,只有29本可提供电子版本。而美国《纽约时报》在2008年推荐的112本畅销书中即有102本可提供电子版本。到2010年底,相对于美国的电子图书占据市场份额的10%,对于电子图书在德国的市场份额乐观的估计也只有0.3%左右。  相似文献   

2.
海外书情     
正《鏖战中国市场:从新世界秩序中获利》The War for China's Wallet:Profiting from the New World Order)德国德古意特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作者雷小山(Shaun Rein)是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始人、董事总经理,被公认为中国市场的战略咨询领军人物之一,他撰写的《廉价中国的终结:颠覆世界的经济和文化趋势》《山寨中国的终结:创造力、创新力与个人主义在亚洲的崛起》被美国《出版商周刊》评为商业畅销书籍,受到《金融时报》等媒体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商业周刊》毫不犹豫地认定他为“商业先知”(Business Prophet),而且盛赞他“改变TCEO们的思维方式”。伦敦《泰晤士报》则称他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洪兵 《对外大传播》2011,(12):44-45
被访者大卫·林道夫(Dave Lindorff),1972年获得Weslevan University中国语言学士学位,1975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学位,1991—1992年作为富布菜特学者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在38年的记者生涯中,曾为《洛杉矶日报》,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国家》、《滚石》、《商业周刊》等服务与撰稿;于1976年创办替代性媒体《洛杉矶先锋报》并获得当年洛杉矶新闻俱乐部大奖;  相似文献   

5.
2006年1月9日,由英文《中国日报》(China Daily)编辑出版的《中国商业周刊》(China Business Weekly)正式开始随泰国第二大英文报纸《国家报》(The Nation)在泰全国发行,发行量7万份。中国英文媒体再次在海外“生根发芽”,标志着媒体在改善国家外交上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地区性新闻联盟成员间合作正逐步深入。此次合作由“亚洲新闻联盟”执行主席国——中国的唯一代表——《中国日报》发起并得到了联盟总干事——泰国《国家报》的支持。每周一出版的《中国商业周刊》以报道中国经济生活为己任,旨在全面、客观反映中国的外资投资环境,外贸、金融和市场的发展,是国外企业界、政府部门、研  相似文献   

6.
因为是报人,所以对新闻媒体就特别感兴趣。去年年底应邀去德国访问前,德国驻华使馆的人事先征求我个人的意见,希望参观采访德国哪些领域和事情,我毫不犹豫地表示要采访德国的报纸和杂志。德方给我们安排了两家新闻单位,其中一家是位于汉堡的《明镜周刊》。《明镜周刊》大名鼎鼎,我们早有耳闻。尽管如此,陪同依旧向我们介绍该刊的名气和“业绩”。另外还告诉我们,这家杂志的门特别难进,因为这是一家令许多政治家和名人头疼的新闻媒体,它时不时刊载出一些揭露性的文章,让一些人不是丢了官,就是处于尴尬的境地。或许也正是如此,《明镜周刊》才得到读者  相似文献   

7.
作者鲍文清是名老新闻工作者。1956年从《大连日报》调至北京,先后在俄文《友好报》、《友好周刊》工作。1961年进入中国外文局,先后在《人民中国》、《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从事外宣期刊的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8.
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2012/2013德国社交媒体消费者报告》显示,2012年社交媒体在德国已经成为主流信息获取方式,其中,FACEBOOK是德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该报告认为,德国青年受众群体呈现出主体意识、选择性需求和娱乐化心理增强等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9.
4月8日,由中国外文局与上海世博局合作创办的《世博周刊》中、英、日三个文版同步面市。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一份国家级多语种刊物,《世博周刊》将以上海世博会为核心报道内容,于4月至11月间出版24期,全景式展现本届世博会。  相似文献   

10.
何谓外宣,何谓内宣?当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时,国际社会无法再一味地固守冷战时期的阵营,很多话题都有了国际意义,比如: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还有中国人民币是否升值的问题等,都已不再仅仅是国内新闻的关注点。每当《对外大传播》的记者采访外国驻北京的新闻机构时,每每会听到这些外国人提及的是《瞭望东方周刊》、《南风窗》等,那些有可能仍被我们视为“内宣”的刊物,占据了惜时如金的外国读者的阅读时间。而在这其中《瞭望东方周刊》又是一本让国内外读者也同样青睐的刊物。是什么力量让《瞭望东方周刊》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快速崛起于如林的期刊市场?是什么原因让它在前有独霸了半壁江山的《南方窗》的“围堵”,后有刚刚崛起的《中国第一财经》的“追捕”下,却能在上海,在这个中国新闻业群雄并起之地站住了脚跟,并且让人看到一片光明的前途?他们成功的经验对于从事外宣工作的人来说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为此我们采访了《瞭望东方周刊》的常务副总编辑韩松。  相似文献   

11.
昀熙 《职业圈》2013,(28):56-57
斯隆,美国企业家,是一位传奇式领袖。被誉为第一位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通用汽车公司的第八任总裁,斯隆是在管理与商业模式上创新的代表人物。美国《商业周刊》75周年时,斯隆获选为过去75年来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肖沌 《对外大传播》2010,(11):58-59
从2004年起,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评出一份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名单(以下简称Time100),2010年度该榜单于5月10日揭晓。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榜单取消了以往"商业巨子"这一类别,  相似文献   

13.
初到德国     
2001年12月30日中午,登上从上海飞往法兰 克福的飞机,前往德国·波恩,开始了我的留学生涯。 历时12小时,飞机着陆法兰克福。我们手执护照,准备经过第一道关卡,由于语言不通,要想通过很困难。无论我们怎么解释来德国的用意,检查人员竖着耳朵就是听不懂,因为我们双方都说着半生不熟的英语,还带地方口音。无奈我们只好  相似文献   

14.
5月下旬,30多位德国旅游者到《今日中国》杂志社参观、座谈。座谈中,德国朋友说了许多对中国感兴趣的问题,现整理出来,以供从事对外宣传的同行们研究。1.北京看上去已相当现代化了,又为什么要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不说成是发达国家呢?2.德国和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差距,这差距表现在何处?  相似文献   

15.
盖尔费德曼(Gayle Feldman)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曾在欧美及亚洲长期生活。1984-1985年间,费德曼作为英国出版商协会代表赴华进行文化交流,曾在北京和上海地区的不同出版社工作过。之后,费德曼返回美国,定居纽约,在华美协进社承担公共关系及出版事务相关指导工作,并开始为美国《出版商周刊》撰写特稿。1999年,她成为伦敦《书商》周刊的驻纽约记者,每月撰写"纽约来信"。2003年,费德曼出  相似文献   

16.
正为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2019年7月3日至12日,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同志率团赴德国、奥地利组织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巡演,这是原创歌剧《拉贝日记》首次走进欧洲。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中国驻德国、奥地利大使馆,驻汉堡总领馆的高度肯定,受到当地主流社会和各界人士积极评价,引起中外媒体广泛关注。一、演出平台好。原创歌剧《拉贝日记》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江苏省演艺集团  相似文献   

17.
张朝阳199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任ISI首席代表。1998年引外资创建帜卿网站。同年10月被美国树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宁英雄》之一。1999年7月,被《亚洲周刊》选为封面人物。2000年以中国企业唯一的代表参加“2000年全球互联网峰会”,作了题为“互联网对中国的影响”的发言。  相似文献   

18.
加里·哈默尔,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当今商界战略管理的领路人.他的声望与他同普拉哈拉德的成功合作分不开,他们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合写了多篇论文,数次夺得“麦肯锡奖”. 加里·哈默尔出生于1954年,他是Strategos公司的董事长暨创办人,也是前伦敦商学院战略及国际管理教授.他是战略研究的最前沿大师,被《经济学人》誉为“世界一流的战略大师”;《财富》杂志称他为“当今商界战略管理的领路人”;在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全球管理大师”的评选中,他位列第四,可谓声名显赫.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战略构筑、行业前瞻,这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革命性概念,都是由他提出的,从而改变了许多知名企业的战略重心和战略内容.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德国外交部和瑞士文化基金会共同资助出版了第三世界国家的15种文学作品的德译本。这些国家是墨西哥、玻利维亚、莫桑比克、印度、南非、刚果、埃及、黎巴嫩和越南。一家瑞士出版社用此项资金于1995年出版了德文版的《鲁迅选集》。这项工作由德国的亚非拉文学促进协会主持,德国外交部为此每年提供10万马克,瑞士文化基金会每年提供8万瑞士法朗。从1984年至今翻译出版的亚非拉国家的文学作品已达145种。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权威数据统计机构最新发布的《世界图书报告》显示,1994年,德国贝特尔斯曼集团的总收入高达184亿德国马克(合115亿美元),由此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头号出版帝国。贝特尔斯曼集团的前身是卡尔·贝特尔斯曼于1835年在慕尼黑创办的一家出版社。创办之初,该社仅出版宗教书籍,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