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服务导报》报道,赵允芳在《凤凰台上谈“风景”》一文中报道了“布老虎”丛书总策划人安波舜,江苏凤凰台饭店老总、原译林出版社社长蔡玉洗,南京先锋书店老总钱晓华畅谈了各自的书店印象:  相似文献   

2.
镜头一、老总不“当家” 往年订货会的第一天,出版社社长大都会在自己的展位上“督阵”,所以记者们都很容易采访到各社的老总。但这次会上,采访这些老总,成了记者们难以完成的任务。原因是,老总们都去参观同行的展位去了。几家社的发行业务人员反映,社领导并没有看重自己社订货的码洋数,反而叫他们多了解些兄弟社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2002年1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深圳主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有关媒体经营的研讨会:新闻传播学者与粤港主要的平面媒体及媒体集团的老总“理论与实践直接碰面”,会上发言者与提问者频繁交流,追求现代经营理念的气氛浓厚。粤港地区媒体老总在会上实实在在地谈自己的经营体会,每人一小时的发言和回答问题时间。他们是:南方日报集团社长范以锦、羊城晚报集团社长许光辉、家庭杂志集团社长徐春莲、《香港商报》总经理陈君聪、《亚洲周刊》杂志总编辑邱立本、《经济导报》杂志社长刘大庆、新华在线信息技术公司总裁夏鸿、…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有一个新闻工作者告诉我,一次他去某大公司采访一位总经理,这位老总自认为“蝗虫”又来了,便迟迟不见,让他在会客室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老总出来了,板着面孔说:“我很忙,你直说吧,要我们给多少钱?!”当时弄得他哭笑不得,连忙解释说:“我是奉命来采访的,绝不要你们一分钱!”这位老总听他这么一说,面孔顿时变了样,态度也热情了,对他说:“对不起,误解您了,我们也是被新闻界一些人搞怕了。”真是“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可见,搞“有偿新闻”严重损坏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社会形象,败坏了党的新闻工具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5.
朱述新总编辑于今年4月出任北京出版社社长。但人们依然习惯地称他为“朱老总”。匆匆地,我走访了他。“朱老总,您有什么新打算?”“没有什么更多的新打算,我们仍然像过去一样,坚持出好书。”他加一句,“没有好书一切都谈不上,”然后又加一句,“当然,进入市场经济,不只要出好书,还有卖好书的问题。但前提仍然是出好书。你只有“‘天生丽质’,才能在读者中受宠。”  相似文献   

6.
毕殿岭的肩上压着郑州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三副担子。然而这位忙得恨不能有分身法术的老总,在繁杂的党务、政务、编务的“缝隙”中,在上任伊始、百事待举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竟为本报采写了近20万字的新闻作品,其中有6组是逾万字的系列报道。这个数量,不要说在他这样身兼数职的老总中极为少见,就是对以采写为日常工作的专业记者来说,也是个高标准。 毕殿岭采写的这些作品,没有一篇是粗制滥造的,往往一见诸报端,就招来一片叫好之声。到去年底河南省各类新闻评奖截稿时,毕殿岭到郑州晚报任职仅半年多一点,但有人打开《1994年河南省新闻奖作品选》,发现一等奖的榜首是毕殿岭的《南方吹来好大风:三九集团揽四家企业于襟下》,二等奖的首篇是毕殿岭的《2000万元买下“四桥一路”》,三等奖里还有毕殿岭的《再造前的壮丽涅槃》;在河南省“五个一工程”中获奖并被推荐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角逐的是毕  相似文献   

7.
一、南国婚事 2000年11月12日,广州。虽然此时北国已冰封雪盖、飞絮飘飘。羊城广州却一片煦日融融的景象。身材颀长而一脸清癯的体坛周报社社长兼总编瞿优远,笑吟吟地端起酒杯,"来,邵连,我敬你们一杯,祝你们白头偕老。"一日前,这位名震报界的老总难得一见地放下手边的工作,专  相似文献   

8.
刚才听了朱社长给大家讲了一段“朱氏盛世危言”,这是一种忧患意识。大家学习MBA,是因为对MBA充满希望,是希望以此开拓视野,获得新思维和新方法,推进我们的事业。所以朱社长引导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就是MBA到底对中国出版有什么帮助,怎样借助MBA的方法来推进我们的事业。现在出版社的领导层,基本上是“文革”前出生或者是经历过“文革”的知识分子,不久之后,就要被在改革开放期间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所取代,再往后,就是在小康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更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了。时代在每一代人身上打下不同的烙印,他们各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以前的出版社社长老总们没有学过MBA,靠自己的实干和悟性,算是走过来了,但以后,随着出版业一步一步地走向市场、走向成熟、走向  相似文献   

9.
孙德宏:《工人日报》社长、总编辑;美学专业博士.作为一张主流大报的社长、总编辑,他不又重新回到学校攻读博士学位,而且出版了一本学术价值颇大的专著.对这本由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出版、名为《新闻的审美传播》的专著,其实,业界不少人都很好奇:作为一线的实践者和管理者,为什么要去做看上去有点儿不着边际的"美学研究"?"新闻"与"审美"扭在一起,是不是"乱点鸳鸯谱"?理论研究究竟给这位业界老总的"本职工作"怎样的指导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吕道宁 《传媒》2003,(2):17-19
200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头一年。当世人充满憧憬地步入新年之际,全国各家地市报的社长老总们也正在满怀豪情、精心策划和描绘新闻事业美好的明天。那么,在新的一年里,地市报在办报与经营方面如何不失时机、演出好戏、不辱使命和有所作为呢?笔者采访了部分地市报社长和老总,现综合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报刊发行量也要打假毕明在全国上下一片打假声中,新闻界对假新闻、“有偿新闻”也开展了声讨和清理,但有一个假却被忽视了,那就是报刊发行量上的造假和虚报现象。笔者曾参加过几次报界的会议。有一次和一位老总住一客房,见面后聊起了报纸的发行,这位老总介绍说,眼下...  相似文献   

12.
李仁臣,《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华南分社社长,高级编辑,新闻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善散文,重视新闻摄影,被称为“背相机的老总”,曾获中国新闻总编辑摄影奖。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深圳主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研讨会,既有新闻传播学者谈媒体的宏观经营理念,更有粤港主要的平面媒体或媒体集团的老总谈自己的经营经验和教训,会上发言者与提问者频繁交流,追求现代经营理念的气氛浓厚。 众多粤港地区媒体老总在会上实实在在地谈自已的经营体会,每人一小时的发言和回答问题时间。他们是:南方日报集团社长范以锦、羊城晚报集团社长许光辉、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市报人》2004,(1):28-31
2003年,在中国报刊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经过全国性的报刊整顿,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把地市级党委机关报纳入重点党报行列,这为地市党报做大做强拓展了前所未有的空间。那么,在2004年新的一年里,如何抓住机遇谋求更大发展?这是摆在全国地市报社长、总编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不少地市报的社长老总们正在满怀豪情、精心策划和描绘着美好的明天。我们衷心祝愿全国所有的地市报在新的一年里大展宏图,办报经营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5.
最近见到一位日报总编辑,他对我说,报社现在缺一个能归纳总结点什么的人,并表示要在全国高薪招聘几个这样的人。 这位总编道出了目前新闻界的一个普遍现象:有对理论的渴求,但没有人做理论工作。有人说,理论工作报社老总应该做。可是,看看我们的老总:一手抓报道,一手抓经营;既要抓舆论导向,又要管发行,还要操心报业的发展,老总们有理由说,让我们如何坐下来总结工作、研究理论?一位从浙江嘉兴市委宣传部长调任嘉兴日报总编辑的同志说:“当老总真是太辛苦了。”又有人说,编辑、记者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增加理论素养。然而记者、编辑们何尝不同样辛  相似文献   

16.
本刊编辑随省记协主席到媒体走访,在沈阳人民广播电台不经意地看到了刚刚到任的台长张东毅的一份文稿——他在该台2007年广告经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读着读着,我们被深深地打动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媒体领导者对事业执著追求的赤子之心,看到了一位“新广播”对“老广播”的钦敬和感佩之情,更看到了一位媒体带头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居危思危,是如此振聋发聩;居危思危,是那样冷静清醒。没有对“危机四伏”的客观现实的剖析,哪有对形势和局面的独到把握?没有尊重竞争对手的谦逊态度,哪有知己知彼的聪明智慧?没有勇创一流业绩的自信,哪有胜人一筹的制胜法宝?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哪有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我们征得作者的同意,在这里刊登这篇讲稿,作为本期的“老总论坛”。由此我们想到,社长、台长们的内部讲话往往是非常有价值的发展信息,恳请“老总”们赐稿。  相似文献   

17.
报社一把手要抓管理□吴骞报社的工作主要有三大块:办报、经营和行政党务。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纷繁复杂的矛盾,作为报社的一把手老总(或社长)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两个字上,并一以贯之地抓紧抓好版面管理、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版面管理。一管方向。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18.
在《深圳商报》出版5000期之际,由深圳商报主办的“中国区域性主流媒体峰会”,7月1日至3日在深圳召开,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杭州、成都、深圳、大连、宁波、厦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0家主流媒体的老总及相关人士,围绕“区域性报纸经济宣传与经营谋略”这一峰会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做好做活经济报道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类报纸,如何做好做活经济报道?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香港商报社长黄扬略认为要解决五个问题:一是全国性、世界性的宏观经济新闻如何能在本地找到接口。一份以经济报道为主的报纸,如果没有全国性、世界性的宏观经…  相似文献   

19.
张亿 《新闻天地》2006,(9):17-19
黎元江,53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广州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广州市市委常委、广州市市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91年,任广州日报社长,时未满40岁,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党报老总。  相似文献   

20.
“廖承志是个非常有才华有思路的领导人”,接受《新闻周刊》记者专访的中新社社长刘泽彭,一提到中新社的历史就会谈到廖承志。“这位新华社延安时期的老社长,为当时新成立的中新社确定了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许多思路并没有完全实现。时至今日,中新社仍在对外报道中实践着廖公的许多思想。” 史料显示,中新社是在当时负责侨务工作的廖承志的提议和促成下,由中央批准成立的。成立中新社目的是向国外侨报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