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谢老师新野县施庵乡彭兴才我是1906年初才试着搞点新闻报道的。当时,我对新闻写作一窍不通,全凭着一股于热情,不间断地采写了几十篇稿件,可篇篇如石沉大海。正苦恼时,乡宣传委员王梅莲来到我家,她看了我的一些底稿说:“你对新闻写作的知识还欠缺。”我没好气地说:“你让我去进修吧?在这乡旮旯里你哪能给我找位老师?”王梅莲说:“如果你真有志气搞新闻写作,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老师。”说着,她掏出了一本《新闻爱好者》杂志。说实话,当时我对这位“老师”还不太热情,谁知当我看了几页  相似文献   

2.
说来我“爬格子”已四、五年了。这些年,我在报刊电台发表水利建设方面的稿子达100多篇,其中有两篇稿件在省、市水利好新闻评选中获奖,还多次被市委宣传部和省、市水利部门评为优秀通讯员.每当我翻看剪贴本和这些荣誉证书时,从内心感激伴随我4年的好伙伴——《新闻爱好者》。  相似文献   

3.
我搞通讯报道已经几十年了。多年来,我通过长期订阅《新闻爱好者》杂志,受益匪浅,工作有了显著提高和改进,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通讯员。尝到了甜头,我从自己订逐渐发展到宣传和组织有关人员订阅。还联系实际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大家反映这个刊物定价低、质量高、可读性强,是中青年写作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4.
我是《新闻爱好者》的忠实读者,也是一名涉足甚浅的新闻爱好者。我从小就喜爱新闻,但由于那时农村条件所限,仅能听一点有线广播。后来,参加了工作,接触的新闻媒介逐渐多了起来,萌发了想写些新闻稿件的念头。可是,自己毕竟是个“门外汉”,挥笔爬格数十篇,收效甚微。1987年底,经矿宣传科推荐,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自那至今,篇篇必  相似文献   

5.
以前我从未见过《新闻爱好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邻居张伯伯家里,看到了图文并茂的《新闻爱好者》。从此,我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潜心学习。1988年在我家所订的报刊中,增添了一份《新闻爱好者》。每月接到她,我都篇篇必读,有好的段落还抄下来,细细品味。她文章短小,融知识性和趣昧性于一体,说服力和实用性强,既陶冶了情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初踏新闻的新生。很幸运和《新闻爱好者》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我是今年九月份认识了《新闻爱好者》,初次相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每次打开她,便浑身有力,兴奋充满每个细胞。在全天紧张的学习之余,拿起她,全天的紧张、高强度的训练、烦人的琐事便随之消失,从而使我的生活慢慢充实起来。 拿到《新闻爱好者》这本书就如拿到一把金钥匙,打开这本书就如打开知识的宝库。名家名记者的坎坷经历和绝妙的手笔,使我的思想一次一次的升华、洗礼。就像婴儿吮吸乳汁。通讯员园地尽现来者的酸甜苦辣和心得所悟。 有的新闻人说,学新闻…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的杂志中,我特别喜欢《新闻爱好者》。她栏目多,形式新,信息量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强,我视之为“珍宝”。每当这本杂志一到,我就爱不释手,不管工作多忙,每个栏目都要认真地看,与刊物结为亲密朋友。我在1986年初走上领导岗位后,在实践中体会到,写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不管是作报告、讨论、研究、总结、汇报工作等等,其效果如何,除了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外,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笔上功夫”.以前,我曾一度苦于笔头拙劣,工作有力不从心之感。自从认识《新闻爱好者》后,她的名字就刻在了我的心上。她帮助我获得了写作功能,进一步做好了领导工作。我也成了新闻写作爱好者。有时,我和通讯员们一起讨论分析“读者评刊”、“新闻写作入门”、“通讯员园  相似文献   

8.
9.
1988年年初,我校宋宏志、董建设两位老师在开学典礼大会结束吋,对《新闻爱好者》作了介绍,说它栏目繁多,内容清新,启发性和指导性都比较强。我们这些从未与新闻打过交道的青年学生,订阅了将近50份《新闻爱好者》杂志.我们盼望她早日飞到身边,飞到我们手中. 啊!终于盼到了.我捧着杂志的时候,心里洋溢着满腔热忱,轻轻地翻阅着,象游入了知识的海洋,尤其是“文学之页”和“通讯员园地”等栏目,就似一块磁铁吸引了我,我太喜爱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0.
当我得知获得县里好新闻奖的消息时,首先就想告诉您:《新闻爱好者》的编辑老师,是你们的帮助使我有了较快的进步。我1985年就迷上了新闻写作,当时热情很高,不分昼夜地写,由于不对路子,收效甚微,急得向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请教,他说:“我没功夫讲得太多,你不如订份河南日报社办的《新闻爱好者》,里面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1.
刘韬 《新闻爱好者》2007,(10):47-47
闲暇之时,总爱翻阅自己篇篇印成铅字的文稿。细细咀嚼喜悦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会油然涌起一番感激之情,是《新闻爱好者》这份虽然年轻却厚重的刊物,引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逐渐走上了新闻写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人常说:师者,教知识;友者,帮工作.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新闻爱好者》是良师益友. 我担任《水电工地报》总编辑工作,虽然已有一定本事,但是光靠这点本事是远远不够的.人的知识是要不断更新的,特别是在改革的新时期,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想适时采编具有时代性的好新闻,就必须拜老师,交朋友.我甘心情愿拜了《新闻爱好者》这个老师,交了这个朋友. 我的老师知识真够渊博的——新闻理论,教我提高理论水平;新闻经验,输送给我“养分”;写作知识,使我精编、细作更开心窍:“通讯员园地”,提供给我培训通讯队伍的范例;……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了《新闻爱好者》1988年第5期《探讨总编的学问》一文,开阔了我的视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但缺乏新闻写作知识和应有的勇气和力量。自卑和害怕心理,使我在写作中缩手缩脚。但当我拿起《新闻爱好者》,身上就好象增添了一种特殊力量。每期我都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仔细琢磨。新闻知识、写作入门、好新闻评介、和通讯员谈心以及通讯员园地等栏目,使我知识大增,眼界大开,增强了写作的勇气,也提高  相似文献   

14.
捧着刚从收发室拿到手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新闻爱好者》,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我和《新闻爱好者》属于“日久生情”的那种老朋友。那时我刚从基层调到机关,对新闻报道工作一知半解,理不清头绪,很是茫然。虽然对新闻报道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但由于缺少系统、规范的学习,总感到写出来的报道理论根基浅、后劲不足。偶然的一次机会,从图书室发现以前的《新闻爱好者》,觉得该刊的实际操作性、指导性很强,而且内容很实在。理论性文章颇有深度和力度,议理深邃但不单调,分析透彻但不乏文采。像一束淡雅的中国兰。从此我对该刊就更是爱不释手,每年都用有限的津贴订阅《新闻爱好者》。她像一位导师指引着我走向成功的彼岸,使我当上了一名支队的报道骨干。我坚信有了《新闻爱好者》的陪伴,我的前面阳光明媚。《新闻爱好者》,我爱你@亢志成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也是一名新闻和文学写作爱好者。在军营生活中,我们渴望知识,希望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但是由于军营生活较单纯,接触社会较少,我的写作水平一直没有明显提高。当兵以前,我就爱写稿,报刊曾经发表过我的一些文章。所以我渴望冲出自己狭小的生活圈,创造一个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父亲从事新闻工作已30多年了,也是《新闻爱好者》的忠实读者,2000年退休后,从有限的退休金中自费订阅的刊物首推《新闻爱好者》。一晃4年过去了,《新闻爱好者》成了父亲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整整齐齐堆满了大小书柜的《新闻爱好者》是些,一查,父亲的《新闻爱好者》不见了,问我妈  相似文献   

17.
每次打开抽屉,看到里面那厚厚的剪贴本、金灿灿的三等军功章和一个个鲜红的荣誉证书,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我的无声老师———《新闻爱好者》。两年的新闻路上,是她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帮助我、支持我,伴我一步步走向成功。2000年的冬天,我写的一篇演讲稿《家和万事兴》被团新闻干事看中,于是便把我从连队“挖”到了团政治处报道组,任专职报道员。从此,我便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我底子薄,方法掌握不够,前几个月“夜车”开了很多,工夫也下了不少,可寄出去的稿件却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看着别人的稿件一篇篇都变成了…  相似文献   

18.
对代为征订《新闻爱好者》,我的确费了不少口舌。我们这里公安宣传起步较晚,尤其是不少基层单位对宣传工作还不很重视。但是我乐意这样做。为使我局的30多名业余通讯员人手一册《新闻爱好者》,我跑遍了全县20多个派出所和局直机关各单位.找负责同志谈公安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介绍《新闻爱好者》的出版、发行情况和各地对刊物的反映,并拿出样本供他们参阅,使这些长年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公安们对贵刊发生了兴趣。有的派出所一下子订好几本,甚至人手一册;有位所长想一下子订几年的《新闻爱好者》;县局办公室把《新闻爱好者》和《人民公安》、《河南公安》做为三大主要学习刊物,要求各所经常组织学习。目前,我仍在为扩大刊物的发行而“游说”着,力争再发  相似文献   

19.
20.
5年前,我经考核被乡党委招聘为乡专职通讯报道员.面对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个新课题,我感到一筹莫展.恰在这时,主抓宣传的乡党委副书记姬有堂同志送给我一本《新闻爱好者》.当我翻开《新闻爱好者》,那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栏目吸引了我.从此,她帮助我不断进步,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