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王伟光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8,(3)
国有经济要想从整体上搞活,必须要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这种重组可以从国有资产重组、国有企业重组及国有经济产业重组的任一层次展开,并兼顾另外两个层次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3.
赵景峰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2):12-18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当前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目标、内容及路径,并探讨了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条件及配套措施和当前需要切实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晓红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4,6(2):43-45
近几年,辽宁省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看,国有经济布局的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按照\"十五\"期间我省国有经济进行战略调整的指导思想,我省继续推进辽宁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实施振兴战略,应收缩战线、抓大放小、进有所为、退而有序、分类调整. 相似文献
5.
国企整体效益不佳仍是中国改革发展一大现实问题,也是西部开发挥之不去的制约因素,搞好国企任重道远,囿于市场竞争规律,不可能全部国企部盈利搞活,改革现实目标只能是国有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分析国有经济素质不高症结所在,便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西部开发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应将二者统筹考虑,使之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观点,本文从巩固和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径、中央一贯的方针政策、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客观条件等方面进行了驳斥,指出了以西方国家的国有经济比重为依据来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经济所占比重的现实危害性,阐述了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实质是提高国有企业的地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杨英杰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23-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民主与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
张亚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6):19-21
从广义看,国有经济是指国家所拥有的企业资产和其它形式的财产,以及国家所具有的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诸多所有财产的支配、处置和受益权利之总和。广义的国有经济可划分为企业型国有经济、财政型国有经济和权力型国有经济这样三种类型,对有经济的进退调整应从广义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低的泉州逐渐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调整思路及其方式,泉州国有经济改革及其绩效对于其他地区,特别是国有经济比重相对较低的地区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即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性并不因其比重较低而降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具有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带动力,有助于形成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这一基本的动力源。高等教育必须从战略高度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贯穿到学校工作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协调好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学校、教师、学生的关系,坚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发展观演进的生态文明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庆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3):39-44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自“二战”以来,由于东西方冷战对峙、南北方发展冲突和全球性生态危机,促使人们检讨传统发展观并探寻新的发展观。随着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自觉和深入,对发展观的研究已深化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维度审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因素内在深层逻辑关系的新阶段。纵观当代发展观的演进及其价值取向,我们不难发现其鲜明的生态文明转向之特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开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与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徐贵中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6):92-95
当前国际国内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能否正确地应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种种挑战,抓住和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直接关系着能否尽快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抓住和用好当前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现,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人才观和群众观。 相似文献
13.
巢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独立个性的区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义不朝商"的忠义品格;安土重迁的内敛与聪慧;兼容并蓄中的宽纳与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巢文化,有助于构建皖中地区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有助于增强人们文化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凝心聚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还有利于当地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福和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1):78-83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底蕴。它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空观、质量互变观、发展联系观以及矛盾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具体运用,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世界观基础现已成为世界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一个“热点”。西方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此提出了“整体主义”、“熵:一种新世界观”等;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总体观为指导,构建了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影响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1):68-71
在民营经济中居于先导地位的民营科技企业,其发展已成燎原之势,并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明确民营科技企业的概念,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扶持,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对策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元代在中外科技交流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对元代科技交流从宏观上进行探讨 :( 1)交流的一般情况 ;( 2 )交流发展的原因 ;( 3)上都在交流中的作用 ;( 4)交流的特点 ;( 5 )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评价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所生产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其结构所锁定的功能定位看,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在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应加速扩大规模、面向特色产业调整学科专业和建设前瞻性大学,以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光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4):35-37
笔者从发展极理论和梯度开发理论出发,论证了桂北经济的发展是综合运用发展极与梯度开发理论并实现两者高度结合的结果,为发展桂北经济而提出了“旅游立市、工业强市、商贸富市、科教兴市、外向带动”战略方针正是发展极理论与梯度开发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运用中必须把握极理论与梯度开发理论的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