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海学习期间,有幸见到了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精神矍铄、永放青春光彩的老学者。他教授的《卖鱼的人》一课,给我带来耳目一新、与众不同、豁然开朗之感。  相似文献   

2.
孟强  董晓华 《山东教育》2005,(31):22-22
近日,有幸观摩贾志敏老师执教《推敲》一课。贾老师懦雅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智慧自不待言。听贾老师的课.使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近日,有幸观摩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推敲》一课。贾老师儒雅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智慧,自不待言。听贾老师的课,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一、开放的课堂《推敲》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反复斟酌诗句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但它凸现的文化底蕴却是  相似文献   

4.
片断1:师:(板书:鬼。)问学生"鬼"字一共有几笔?按部首查字法查什么部首?见过鬼吗?什么是鬼?生:(回答得完整而多样)师:原来,在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时,误以为是神在主宰着世界的一切,人生在世,凡积德行善者,死后就上天堂成仙;凡恶贯满盈者,死了就下地狱成鬼。据说鬼的形象丑陋恐怖、变化无常,所以人们都怕鬼。(在"鬼"字前板书"怕"字。)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有幸去合肥聆听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谁偷走了松鼠的奶酪》作文课。无论是课前谈话、课中指导还是习作修改,少了华丽的装饰,多了朴实、真实的景象,学生写作轻松,成效明显,也使听课者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有幸去合肥聆听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谁偷走了松鼠的奶酪》的作文课。无论是课前谈话、课中指导还是习作修改,少了华丽的装饰,多了朴实、真实的景象,学生写作轻松,成效明显,也使听课者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7.
放眼当今语文教学,所谓深度语文、诗意语文、情智语文……各展风采;走进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师神采飞扬,学生积极主动,一片热闹景象……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往往被弃之一隅,成了语文课上被人遗忘的“角落”。听了贾志敏老师的《掌声》一课,颇有“拨开云雾见朝晖”之感。贾老师从课始谈话一直到与学生们依依惜别,  相似文献   

8.
在听张齐华老师上“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脑中总是跳跃着几个字,那就是“教学的勇气”,这可能是美国帕尔默教授的《教学勇气》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更是张老师那种对教学执著追求的精神与智慧给我的感动。  相似文献   

9.
近日,有幸参加了“宁德市数学骨干教师成果汇报”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近距离领略了他们的教学风采,使我受益匪浅。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阮志强老师执教的“折扣”一课,他那鲜活的教学理念、灵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及真诚智慧的师生对话,博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下面,摘录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0.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执教《给予树》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分。贾老师的课真实、简单又扎实,灵动又能让学生充满激情,达到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简单",意思是说容易的、浅显的。人们很少将这一个不起眼的词与一节好课相联系。总认为,一节好课肯定是不简单的,"简单"的课堂一定不是一堂精彩的课。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练、简洁,一语中的。同时,要求教师能准确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整合教材,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近日,有幸听了季老师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他那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及具有鲜明指向性问题的提出,都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摘录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断,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一字一句皆成语文——从揭题开篇说起 贾老师的语文课,没有热身,没有“预备起”,从课堂上和学生说的第一句话开始,语文也就开始了。贾老师告诉学生:“3600多个常用汉字当中,有一个字是最容易写的,但要做好它是最不容易的。”贾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端端正正地板书“人”字。  相似文献   

14.
曾彧 《四川教育》2007,(11):29-29
准确地掌握概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前提,但数学概念本身又往往抽象乏味,怎样把数学概念上"活"呢?钱守旺老师"比的意义"一课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创设生活情境,联通已有经验与新知。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工作室研讨活动中,张齐华老师无意间提出了三门问题,结果很惨烈。张老师心有不甘,决定用40位教师作为学生进行一次特别的教学实验,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很好奇,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问题,究竟是哪儿出问题了?为何让这些数学教育工作者掉入坑里?结合张老师的教学实验,以及笔者对身边的同事、家人随机进行的调查,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保持最初选择的倾向,其原因大致为以下三种:1.控制错觉。典型想法:为什么要换?说不定我第一次就选对了呢!  相似文献   

16.
贾志敏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我个人始终认为,语感培养艺术是他的特色。在中国小语界,我还找不到第二个。我记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贾老师的作文教学(《贾老师教作文》)通过电视台风靡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他的阅读教学同样受到了我们小语界广大教师的关注。如果说贾老师的作文教学所引起的是一种贾志敏现象,那么他的阅读教学所引起的反响,就是一股贾志敏旋风。那么,为什么贾老师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如此受到我们小语界同行的关爱和注目呢?我们应当深深地去思索名师成长的轨迹和原点。而贾老师教学艺术之根,我认为…  相似文献   

17.
陈兴中 《四川教育》2007,(11):21-21
观完全课有两点感受最为深刻。其一,此课有"安全感":在语文教师极易忘"本"变"质"的今天,杨老师念念不忘语言文字训练,足见语文"工具性"情结在教者精神领地的固守。诸如,老师板书课题,让学生说出"禹"字书写的笔画顺序;老师启发学生"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的形状和意思"",你再读读,说说还有哪些词汇描写治水的艰难"等等。  相似文献   

18.
贾志敏老师说 :“我爱读孩子的作文。”贾老师不仅爱读 ,而且喜欢搜集学生佳作 ,发现好作文则喜不自禁 ,常常放在包中随身携带 ,一有机会 ,就与人分享 ,把孩子的作文介绍给更多的读者。除此之外 ,贾老师还在杂志、报纸上推荐学生作文。他的点评自然亲切 ,自成一家 ,颇能给人启迪  相似文献   

19.
吴媛媛 《教学随笔》2007,(12):46-46
江苏工业园区特级教师徐斌应邀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海,笔者有幸观摩,得以享受他所执教的《认识乘法》一课。徐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巧蕴于行云流水般的教学之中,处处熠现智慧的光芒,倾情打造的又一经典教学让人回味绵长。笔者采撷几个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给予树》是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描述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妈妈让孩子用10美元给家人购置礼物,结果小女儿金吉娅竟然只买了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很生气,最后明白了金吉娅是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买洋娃娃,又很欣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