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激疑促思,有助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激疑促思的尝试。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教学一项语文知识、技能或一篇课文之始,是激疑促思的良机。我采用多种方法,尽可能展露一下学习、训练内容的“朦胧身影”、“尖尖荷角”,让学生顿生疑问,并对即将进行的学习心驰神往。在教学《宝玉挨打》之始,我先吟诵“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一回中黛玉的柳絮词《唐多令》和宝钗的柳絮词《临江仙》,让学生试析,指出文如其人,言与行也会如其人的道理,说明《宝玉挨打》是学习个性化语言的典型范例,并描绘了宝钗来…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风筝     
放风筝,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项活动。但在城里放风筝,没有在农村放风筝那么顺畅尽兴,往往受到多方面的牵扯和阻碍。作者详细描写了城里放风筝的具体情形,并抒发了自己的深刻感受。你放过风筝吗?如果以"放风筝"为题写篇作文,你准备怎么写?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重点描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几个主要人物。这三个人物的出场描写很精彩,尤其是王熙凤的出场是先声夺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用白描而极少雕饰,文笔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写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的五篇《柳絮词》不仅语意丰厚而且饱含深蕴。它们出自六人之!zr却同写一物,同述一物又各有不同,在“柳”与“我”之间的变换过程中呈现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曼妙情境。这组词中“韶华”与“东风”两词的反复出现,不仅表现了黛玉和宝钗赛词的“对撞”,而且加深了读者对宝琴、黛玉和宝钗三人写作水平及其异样情怀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悲剧》按照单元教学要求,重点是"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仔细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我认为,这篇课文不仅情节生动,可读性强,而且有许多耐人玩味的细节.作为描写悲剧的作品,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也需要细细揣摩.因此,我决定用"核心情节、关键细节和人物气节"这三个方面去切入这篇课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对山川平原、草木鸟兽、烈日星空、风花雪月、城镇村落等景物的描写,有时也涉及人物住室。环境描写有那些作用呢?1.环境描写可以展现情节,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如"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是《一夜的工作》中的一段环境描写。这段对室内陈设的描写,对突出周总理朴素的工作作风起了烘托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词被运用于细节描写与诗词曲赋中,对于情节推动和文化展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分析杨宪益版《红楼梦》中颜色词的英译,采用目的论这一视角,从三原则出发探讨译者在处理这一类词语时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某些情节和文字可从前人的小说、诗文中找到来历,有些还在前八十回中出现过,这应该是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能作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的"理由"。相反,后四十回中出现前人写过的情节却胜过前人、超越前人;有些情节看似同前八十回重复,却是前半部作品的发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水平,说明整部《红楼梦》只能出于同一作者。  相似文献   

10.
一技 "细节描写"是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描写手法,是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它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细节描写一般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和场面、景物、环境描写等.  相似文献   

11.
方言是记录民俗的一种载体,方言与民俗的关系密不可分.文章通过对"旺火"这一民俗的具体描写,目的是想反映出方言民俗词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组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统计了<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这/那么(麽/们/每)"的使用频率和用法,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描写,在此基础上采用历时比较方法分析了它与前代和现代的用法不同,指出清初它们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一、揭示:常态课下古诗词教学的流弊以苏教版第十二册《渔歌子》教学主要流程为例:1.朗读——指导读得慢一点。借助标点,读出这首词第三句的停顿和节奏。2.理解——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到的景物,连起来说说景物组成的画面。3.概括——介绍张志和生平,归纳词的主题。4.积累——背诵、默写这首词。在这个常见的古诗词教学流程中,在教学策略上,追求的是"不求甚解"的境界——不管是朗读、解词析句还是把握主题都是浅尝辄止,教学流于粗浅;在教学效果上,开始于"这一首"朗读,止于"这一首"的诵背,以单一积累"这一首"为教学最终目标。不难发现:这一教学流程常套  相似文献   

14.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足见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那么,成功的细节描写有哪些作用呢?一、刻画人物性格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最小组成单位。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的确,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刻画孔乙己  相似文献   

15.
<正>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三者"相依为命",孕育出小说的生命,决定着小说的档次。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虽说不能完全与小说相提并论,但这"三要素"同样是记叙文必需的"零部件"。所以,向名家大师学习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乃是提升记叙文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这里,我们重点谈一谈环境描写,希望能给你以启发。  相似文献   

16.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里很有代表性的一段描写,也是全书的大纲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它反映了贾府生活的堕落和宝玉性格的发展,是小说中人物、环境、情节描写的缩影,集中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新课标规定的五大学习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师生的重视.学生既可以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单一的自我学习,又可以集中进行综合性研究.仅以"雨"为例,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描写"雨"的优美的词、句、篇章. 一、搜"雨"词,集"雨"汇 雨是自然现象,吉往今来,人们与"雨"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描写雨势、雨声、雨量及通过雨表达情感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宝玉流泪原因、过程与意旨的分析,论述眼泪在描写宝、黛爱情,塑造贾宝玉"情不情"独特个性和表达生离死别的男性友情时所起的独特、深刻、诗意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生活不过一张嘴.在小说《骆驼祥子》中,有许多关于"吃"的精彩描写,这些描写,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而且为读者呈现出别具特色的市井风情,让老北京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20.
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好词佳句本",老师也鼓励大家摘抄好词佳句。但好词佳句却不能拿来就用。如果直接套用,一是容易与别人"撞词撞句",二是并不能让你掌握描写的方法。当"好词佳句本"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还是写不出好句子。其实,只要动动脑筋,善于学习,我们也能写出自己的"好词佳句"。快跟着周.com,来打个描写的"翻身仗"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