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瑜是活跃于20世纪80和90年代两个时域的有代表性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以别具一格的“反调”冲击思维的惯性,并在文本中对社会热点问题予以颇具预见性的不留情面的反思与批判,加上他借鉴小说叙事形式为主的报告文学性追求,共同预示着报告文学文体本性和批判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2.
赵瑜报告文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跨越1980年和1990年代的报告学作家,赵瑜有着独特的创作理念。他的本由早期的对地域性或行业性具体人、事的描述上升到对社会公共话题的宏大叙事,并显示出独特的反思与批判意识。其艺术建构的先锋性和包容性,生动地体现出晚近20年报告学体嬗变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3.
赵瑜报告文学创作的鲜明特色之一,即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尤其对鲁迅、赵树理等现代大家的学习与继承。报告文学等非虚构文学不仅可以和小说等虚构文学一样,借鉴与吸收中国古典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同样可以学习和继承鲁迅、赵树理等小说家的现代传统。报告文学这一新兴交叉文体,正在古今传统和相关艺术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4.
我们认为教学与文化的关系是形式与本质、手段与内涵的交互影响关系,对于教学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有必要从文化的角度探寻深层内因,故从文化的角度对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方法、“非教学论”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反思和批判,在文化冲突与变迁不断加剧的全球化时代,对于促使现代教学论的进一步发展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报告学成为坛主流体的辉煌,与报告学作家奉行的体意识密切相关。在本书写与叙说的对象上,坚持以非虚构性为核心的体规范的本位坚守;在探讨写作方式上,不拘一格地进行叙说方式的刨新实验。在这样既矛盾又统一的体意识主导下,一个坚守体本位与锻造体活力的互动之路就生动地呈现在近百年报告学创造的宏伟时空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赵瑜的文学创作里,少有应时之报告,而多见独立之文学,这是其与众不同,更是其苦心孤诣。《寻找巴金的黛莉》正是他以七封珍贵书信为线索,追索真相,重返历史的知识分子写作。以灵动的语言,妙笔勾勒出激荡风云下的众生相;以精致的结构,巧思交织起古今观照间的世间情。他以史为鉴,回归现实,以自觉的文体意识和独立的写作姿态,重塑报告文学之理想。  相似文献   

7.
挫折教育这一名词在我国提出近20年了,但目前我国对挫折教育内涵的认识还存在误解,本文对此作出批判和反思:挫折教育不单是一种教育活动;挫折教育不等同于磨难教育;挫折教育应关注的是青少年真实的挫折情境。  相似文献   

8.
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中最能体现其理性美的重要一类,其理性美主要表现为"批判之美"和"关怀之美"."批判之美"体现在对反面事件和人物作真实客观的描述以及大量的议论之中."关怀之美"则既可从选择的关注对象看出--多为弱势群体,多为关乎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的大事情;也可以从作品对弱势群体的感情倾向看出--一方面同情他们的遭遇,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去启蒙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全纳教育的哲学基础:批判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全纳教育发展的哲学理论基础,认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交织推动全纳教育的发展;全纳教育理论体现了建构对实证、人文对科学的批判与颠覆,这是西方实证科学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产物,是社会科学研究者认识到科学实证主义局限性后的批判与超越。带有浓重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全纳教育理论在特殊教育领域似乎成功地成为垄断式话语,顺利地成为各国特殊教育政策制定、实施的依据与动力,然而,全纳教育及其所秉持的理想主义与后现代式的激进教育观点只是特殊教育发展理论范式众多选择中的一种,它的存在不应以取消、禁止其他理论范式为基础。在西方全纳教育者宣称:全纳教育超越任何经验或实证研究的时候,我国特殊教育研究需要克服研究方法中个体经验式和纯哲学思辨式的两种流弊,加强实证研究的规范与传统,使特殊教育学科体系建立在科学经验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批判和反思近代认识论的基础主义倾向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话题,也是后现代主义的显著特点。但偏执于认识的差异、多元的后现代主义在批判基础主义否定客观真理存在之后,却缺乏重建认识论,的维度,在反基础主义的同时.又陷入了相对主义的误区。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认识论基础堂文立场的批判,反思这种批判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并在揭示后现代主义启身的悖论后,指出后现代主义批判之后认识论重建的方向是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1992年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八个大型奖项,近期又启动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大奖”,为中国报告文学创作鼓劲助威,使新中国报告文学成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史诗,为繁荣报告文学事业作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斯诺的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和《为亚洲而战》在对事实信息和意见信息进行表达时,把握“客观公正”、“正义”的报道原则以实现其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作品中对尚处旧中国“腹中”的新中国的报道,则是通过对儿童、少年及某些特殊人物的“童年时代”的叙述,鲜明地体现了“客观公正”、“正义”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理解美术课堂教学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主普遍存在,因而,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艺术批评手段就显得十分必要,这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具体实现:1.艺术批评现象的选择;2.艺术批评现象表达方式的运用;3.艺术批评的实践措施;4.艺术批评中艺术品内容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西行漫记》是一部首次向世界真实报道三四十年代中国红军,中共名领导人及其生活方式,信念,目的的划时代报告学巨,作家在处理这部作品的主体,客体辩证统一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艺术真实,艺术独创,艺术空间的对立和统一,提出了读关注的社会问题,描绘了人的理性因素和情感因素,以及概括而不笼统,严肃而不枯燥的语言等艺术手段,使这成为风行世界的真实记录历史的经典性献和20世纪报告学的艺术丰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鲁西流民图>、<革命青春的赞歌>、<孔府大劫难>、<改革大潮搏激流>、<希望圣火>、<刘运库和他的沙河村>、<中国有座鲁西监狱>等一系列事关济宁的报告文学的解读,展示了济宁的历史变迁,解析了济宁的文化生态.进一步得出了:应该产生报告文学的地方,报告文学作品整体不理想;越是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越容易轻视文化;报告...  相似文献   

16.
“第四代”报告文学作家大都是生于新中国,长于十年动乱,经历过思想解放和体制改革等社会剧变。他们打破了一元化的政治观念和单向度的思维习惯,力求从不同的视角去探照人与社会深层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思其中的历史根源、现实本质及其多重意义。他们以更富有现代意义和创造精神的探索与实践,推进了报告文学的文体嬗变与发展,在强大的叙事张力中,实现其蕴涵深刻的思情价值,并呈现出学理化特征,形成独特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7.
崛起于 70年代中期的台湾报导文学以其积极的认识功能、沟通作用和参与精神应和了当代台湾读者关注现实的强烈意愿 ,并以揭露黑暗的胆识、批判社会的锋芒、摞索人生的执著确立了自己的文体品格。与大陆报告文学相比较 ,具有有益的经验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参照中外文学理论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大致把文学批评关注焦点的变化,看作是范式不断转化的结果。纵观内蒙古当代小说批评,"历史主义———实证主义范式"、作者中心范式、世界中心范式是构成批评文本的主要范式,具体表现为对作品不同层面的社会认识、道德教化、意识形态、人生价值、民族意识、性别意识等方面的鉴赏与批评。借鉴西方"文化研究"范式,内蒙古自治区当代小说批评亦有相当数量的上乘之作,文化研究范式主要表现为女性主义视角。"读者中心"范式和新兴的"生态美学"视角在内蒙古小说批评中都是缺失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背景下客家文学创作从不自觉状态到有意为之是个可喜变化,客家文学应关注客家人的生存命运,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展示地域特色,又体现多样化色彩,保持一种开放心态。客家文学的批评与研究应站在全球化高度予以俯览,在对历代客家文学遗产进行保护、整理、借鉴和接受的基础上,应对当代客家文学作横向的比较研究,保持开放的研究视野,注重其个性、丰富性和整体风貌,特别是在客家文学不景气情况下更应给予多方关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视文化的肆意侵袭,纯文学的日益式微,概述汶川和玉树地震报告文学的创作和出版。从文体本身看,它具有新闻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从文学效果看,它实现了叙事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美学意义看,它做到了感受性与哲理性的统一。从而指出在灾难时刻和电视时代,它不仅是抗震救灾的形象记载,而且是痛定思痛的深切陈述,更是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灾难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