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现阶段我国的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少数人的道德观念混乱、道德理想淡化、道德责任意识淡漠等。为此,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途径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立足社会生活实际。建设和谐文化,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和谐文化,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广泛性。没有先进性,就没有感召力、引导力.不可能引领整个社会和谐思想观念的不断提升;没有广泛性,就难以贴近生活、切合实际,没有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接受的可能性。先进性在广泛性基础上体现出来,广泛性应当以先进性为指导。建设和谐文化,是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是广大社会成员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充分认识师德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师德建设的丰富内涵,从日前师德建没中存在的不足中积极探索如何创新师德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师资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蔡丹 《教育艺术》2009,(12):8-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与文明建设的窗口,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人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发展,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5.
魏璐 《文教资料》2009,(35):109-110
职业生活是我国公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际关系发生作用的重要媒介。而职业道德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规范。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只有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斗堡垒,是实现辖区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核心,是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保障。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该地区经济发展、保持该地区和谐稳定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加强思想建设、抓好作风建设、创新组织建设、强化能力建设是破解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和谐校园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不仅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表征着人类群体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所达到的觉醒程度和实践水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提出了加快生态道德建设步伐、提升生态道德建设水平的现实要求,因为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生态道德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搞好生态道德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其基本进路是提高党政机关、企业等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生态道德意识,注重生态道德的实践,完善生态道德建设法律保障,构建生态道德建设体系,确立生态道德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9.
李华 《宜宾学院学报》2007,7(12):114-116
和谐教育理念古已有之,本文探寻了和谐教育的东西方溯源,审视其在当今后工业时代社会的关键作用,并试图从多重视角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和谐教育,最后进一步论证构建和谐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慧 《教育与职业》2007,(17):170-171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又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构建和谐校园中和谐人际关系的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校师德中存在道德意识淡化,缺乏敬业精神,育人意识淡薄,单纯传授知识,师表意识淡薄,示范作用降低等诸多不和谐之音。因此,理顺师德领导体制、完善师德教育制度、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强化师德激励机制、健全师德监督机制,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即高校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教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凝聚教师,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鼓舞教师,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教师.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提高对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营造一种有利于师德建设的环境,为教师搭建师德建设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职工素质的必然选择。几年来,信息中心工会组织紧紧围绕党支部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配合党组织和行政领导,以抓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职工素质为核心,在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开展争创文明单位及教职工先进之家的活动中,积极倡导并努力创设团结互信、合作共赢的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国今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汪华 《湖北教育》2008,(2):15-17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变革提出的治国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大众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鲜明特征。在这样一个大发展、竞争激烈的关键机遇期,要实现高校的快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由于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固有的局限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失衡,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感下降、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缺失、人文精神逐渐弱化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建设人文精神为重点,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作为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担负着为达成这一目标而培养人才重任的高校寄予厚望,贯彻落实这一目标就是要积极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成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时制度的改革,我国大学生闲暇时间的相对增多,闲暇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实现社会化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建设和和谐共处。高等学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建设和谐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而且承载着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责任。因此,建设和谐高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谐并非完全一致,而是讲求多样性事物的统一,差异性事物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是和而不同。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所倡导的和谐教育亦是如此,传统教学的整齐划一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的要求,惟有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相应教学,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以及如何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