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虹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13):65-66,70
冯梦龙的“三言”塑造了众多媒妁形象,尤以女性居多.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启蒙思想家的出现、“嫁娶用媒”的婚姻礼俗为女性提供了一些职业机会,并在职业过程中展示了封建女性的职业生活.尽管他们向众人昭示了女性特有的能力和才干,却得不到封建伦理现的认可.女性地位难以逃脱封建等级制的思想禁锢. 相似文献
2.
程虹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9):12-13,21
根据说合性质与特征,本文将“三言”“二拍”的媒妁形象概括为成人之美型、唯命是听型、为利是图型和官府权为月老型。由于都处于中晚明这一“世界”变化,他们中既有对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又有对道德文化的越界,无不传承着特定的婚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3)
明代中叶以后,市民中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兴盛,人欲得到肯定,人性受到重视。反映在文学作品特别是"三言"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女性形象,在一些篇章中她们成为核心人物。其中有遵守封建传统观念的"贞节烈妇",更有许多叛逆封建传统观念的女性,她们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追求独立的人格尊严,淡薄传统的贞操观念。同时还将"三言"中的女性形象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出"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三言"对后世女性文学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冯梦龙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4.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塑造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其中不仅有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贞节观,大胆、主动追求自己婚姻幸福的女子,也有许多才情智能俱佳的女性形象,同时,更塑造了一批为争取独立个性人格而不屈斗争的女性。这不仅对后世女性文学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女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反映出冯梦龙的平等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7):65-66,70
冯梦龙的“三言”塑造了众多媒妁形象,尤以女性居多。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启蒙思想家的出现、“嫁娶用媒”的婚姻礼俗为女性提供了一些职业机会,并在职业过程中展示了封建女性的职业生活。尽管他们向众人昭示了女性特有的能力和才干,却得不到封建伦理观的认可。女性地位难以逃脱封建等级制的思想禁锢。 相似文献
6.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和冯梦龙的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树颍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2):40-42
“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重点分析了“三言”中的才智型和贞女节妇型女性形象,并由女性形象的塑造分析作者的妇女观。与晚明时代经济发展、思想变革相应,冯梦龙的妇女观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他仍然极力推举贞节之操,他的妇女观更大程度上停留在封建教化上。 相似文献
7.
明代是一个充满着进步与守旧,启蒙与愚顽,思想解放与理学禁锢,人性觉醒与禁欲猖狂的对立与冲突的社会.产生于这一时期的"三言"中的部分女性形象在伦理道德的背后,在情爱的追求过程中,往往只能陷入两难的迷茫,陷入一种无可逃遁的悲哀.本文旨在对其形成原因进行社会背景及作者意图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魏颂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10
"三言"中的女性勇于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独立的人格与个性的解放,同时,有着过人的智慧、胆识与才干,突破了以往文学作品中拘于封建礼法的传统女性形象,在女性形象长廊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6):27-29
"三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白话小说集,由于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学术界历来对"三言"中的人物形象研究颇多,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女性形象、商人形象、士人形象、盗寇形象等,而对在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官吏形象则鲜有涉及。本文试图以"三言"中的官吏形象为研究对象,在对作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释作品中官吏形象所体现出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张鹏飞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2):13-16,47
新时期女性文学叙事情结始终呈焦虑态,显出对现实生活中坚挺的男性中心话语的柔软无力。为此,女性作家群体被迫无奈地转向寻觅自我的身体、内心、性灵,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文学演义业已突破了男性文化霸权的困境,反而是过多彰显了女性自我灵魂的分裂、搏斗和挣扎。可见,中国女性文学似乎总是在刻意突显女性长期被遮蔽的情欲渴盼,肆虐袒露女性隐秘的本能欲望,张扬个人化的性爱自慰体验,从而始终洋溢着女性主义文本叙事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代以来女性自传体小说,不再以自传的真实面目而是以小说的虚构名义,在纪实与虚构中展开对原生态故事的展示,呈现出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多样性。叙述可以使故事的讲述千变万化,不同的讲述可以达到不同的叙事效果。有了叙述层,才有故事展示赢得的意义。可以说,叙述的引入,是1990年代以来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赵欣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5(4):51-53
在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湘西边陲小镇自然和人生形式的边城小说,与沉落的都市世界相对照,希求以和谐自然的湘西社会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参照,实现其重塑民族经典的伟大梦想.浓重的湘西文化色彩使他一直不曾被都市文明完全同化,那深刻的童年记忆与现实中的一切形成鲜明对照.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乡下人心理上的优势,沈从文以他那特有的重直觉重感悟的独特思维方式构筑起一个理想的乡土世界,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3.
黄建新导演是第五代导演中旗帜鲜明的个例。他的电影在叙事方面也有着鲜明的特点。他的电影不排斥传统电影的叙事功能 ,又不是经典意义上的电影故事叙述者。他电影中的情节链常常受到一些表意元素的间离 ,呈松散的状态 ,从而在叙事上保持着一种开放性 ,尽量让电影呈现出生活原生态。在电影的叙事结构方面 ,他力求打破模式化 ,提供观众新的审美感受 ,以求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有更多的思索与回味。 相似文献
14.
论明清四大小说中死亡现象的审美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臧国书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5):5-9
明清小说家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追求融入小说文本中,使死亡现象变成建构小说艺术世界的重要基石。《三国演义》:死为不朽生崇高;《水浒传》:死为酣畅生愉悦;《金瓶梅》:死为纵欲生警示;《红楼梦》:死为无奈生怜悯。 相似文献
15.
李利芬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95-97
张雅茜是90年代以来活跃在河东文坛上的一位女性作家。她扎根于晋南沃土,用女性敏锐而深刻的观察视角和独特细腻的笔触,围绕女性的爱情和婚姻,以小说的形式向人们描述了河东女性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形形色色的烦恼和苦闷及种种精神困境,塑造了一系列河东大地上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女性形象;一类是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还有一类是现代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中,女性形象以阴柔、忧郁为主要特征。明绘画中女性面容清秀,形象秀美,多为水墨写意用笔,风格洒脱,多有文雅清逸之韵致;至清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更显纤瘦柔弱,削肩长颈,垂目低颐,情趣冷漠伤感,且注重内在意蕴,追求诗的情致和境界。但是纵而观之,不难发现,其实每个时代的女性审美标准都是置于男性的审美视域里。 相似文献
17.
张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21(1):102-105
海岩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性作家之一。他以爱情作为小说叙事的基础,对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承载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挖掘;他站在女性价值的立场,对女性致力于自我生命意识的追求给予充分的认同与肯定。在女性叙事视角中,他探讨了女性的悲剧生成;在后现代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影响下,他对传统的女性文化作了新的演绎。他的小说以男性作家别样的女性想象与深挚的女性关怀而显示出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大新小说中抗争女性形象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玲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4):79-81
周大新在他的盆地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性格复杂、充满抗争精神的女性形象,她们抗争的对象不一、方式不同,但作家对她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生命力和人性的追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颂,表现了鲜明的女性立场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9.
《吴越春秋》作为东汉时期一部著名的杂史著作,其死亡叙事取得了较高成就。它折射了崇尚人生命的社会属性而轻忽其生物属性的生命观,体现了忠、孝、节、义的伦理观。《吴越春秋》的死亡叙事有助于具体饱满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对增强作品叙事的生动性、有机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毕兆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24(5)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一位创作个性鲜明的作家,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西方现代主义与古老拉美文化共同催生的文学之花,作品中有大量的死亡叙事,并且都是经过陌生化处理的。多种形式的陌生化处理丰富了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增强了作品的审美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