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位的本质是学术水平的象征.辅修及双学位本科教育是高校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它经历了探索、推广、创新和国际化四个阶段.其专业建设有单独组建专业和依托现有专业两种模式,资源共享有学校内部的资源共享、国内区域高校联合办学的资源共享和国际高校联合办学的资源共享三种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法规制度的缺失、办学目的出现偏差和教学质量严重缩水.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历史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很多学校拥有了自己的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辅修双学位也在吉林省部分高校有序展开。文章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对开展辅修双学位的吉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辅修双学位教育的方式来对主修专业进一步补充和延伸,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的持续性发展。但面临与学术型高校的区别,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共建教学资源薄弱、理论和实践学时配置不合理等情况,文章选取五所吉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政策设置、专业关联、课程设置、资源共建共四个维度为辅修双学位的教育模式提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辅修及双学位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高校已经十分普遍。从地方高校辅修及双学位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看,有一定的成效,但存在辅修及双学位专业十分有限、学生退学率较高、教学管理过于刚性、学生学习归属感不强、教育教学质量缺乏保障等诸多问题。高校需在办学定位、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及质量保障等方面加强对辅修及双学位教育的重视,更好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16,(4):114-117
本文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滁州学院的辅修双学位教育为例,根据该校2011—2015年期间管理学和文学三个专业辅修双学位招生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当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辅修双学位教育具有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辅修双学位教育各专业发展不均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学生专业差异性大、辅修双学位教育的管理体系建设亟待优化,并提出推进辅修双学位教育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传媒速览     
《四川教育》2014,(7):2-2
近日,湖北省17所高校成立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致力于打造学生培养新模式.网络联盟高校的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及面授或同步视频等方式免费修读辅修、双学位专业课程,成绩合格计入相应学分,达到辅修专业相应学分要求,可申请辅修高校的本科辅修证书;完成辅修、双学位专业学位课程和论文后,可申请修读高校本科双学位.同时,各高校教学资源还将向所有联盟内学校和相关中小学开放,互认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学分,完成联盟内辅修、双学位课程的学生,发放微课程证书.  相似文献   

6.
关于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培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笔者阐述了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的涵义及开设的意义,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开设现状与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和发展辅修、双专业和双学位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贺丰波 《大学时代》2004,(12):27-29
周末本是学子们轻松一下的时候,却有不少同学背着书包忙碌奔波于大学校园的各教学大楼,原来他们在修读本专业之余还选择了双学位。同时,他们认为拥有两个学位证书,会在就业竞争中增加砝码和优势。在武汉地区教育部直属7所高校中,不少好学的大学生们都在力争拿跨校和本校双学位。可以说双学位已经成为部分大学生的一种时尚理念。今年教育部直属7校联合办学学生报名统计结果显示,7校2002级在校本科生中,共有2278名学生报名参加跨校辅修学习。其中有1260人参加武大辅修专业学习,631人参加华科大辅修专业学习,214人参加华师大辅修专业学习,另有约800名学生参加校内各专业双学位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完善辅修、双学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修、双学位教育是一种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材的重要模式.这种模式在现阶段还存在国家政策不明晰,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对辅修、双学位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培养方案不成熟,学生负担普遍过重等问题.为改进辅修、双学位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明确政策;健全质量监控机制;有针对性地指导接受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学生;加强对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的研究;切实减轻主修专业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辅修、双学位教育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辅修、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非中心城市高校对辅修及双学位本科教育需求日趋强烈。非中心城市高校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其办学特征表现为自力更生、具有地方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现阶段开展辅修及双学位本科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加强图书资料与信息建设;以优势与特色专业为基础;注重培养方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7,(4):93-96
基于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员开展辅修专业与双学位教育数据,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当前联盟成员辅修双学位教育中专业分布和跨校培养的基本状况,同时指出辅修双学位教育专业设置突显社会需求、生源相对集中和跨校培养有待推进等特点,最后提出深化辅修双学位教育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民族地区对跨专业、跨学科“复合型”高等人才的迫切需求,民族高校开展了辅修与双学位本科教育.本文针对我国民族高校辅修与双学位本科教育现状及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以期完善民族高校辅修与双学位本科教育,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等专业人才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北京大学为个案,对大学本科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主要教育模式的辅修/双学位教育予以总结,并对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办学目标、教学组织、译名统一、学习量、收费、学科交叉范围、证书发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普通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制度设计与完善,为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以拓展发展方向,提高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视窗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从今年起,在本科生中试点推行辅修/双学位修业制度。辅修/双学位修业是指校内本科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在学制试行辅修和双学位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校需要大力发展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然而在当前教育资源高度紧张、存在多个校区的情况下,用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使其得到大力发展。鉴于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大力发展高校的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育。  相似文献   

16.
日前 ,武汉地区七所重点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各校优势 ,培养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一致同意实行联合办学 ,并已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书”。七校联合办学的原则是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平等互利 ,相互促进。七校联合办学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方面的主要内容包括 :1普通高校本科生可在校际间互相选修课程 ,相互承认学分 ;2普通高校本科生可在校际间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位 ;3普通…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辅修专业/双学位制的发展背景,阐述了辅修专业/双学位制的基本内涵、意义及其培养方案,指出了实行辅修专业/双学位制下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选修,以提高修读率。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业的融合转型使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人才培养成为大势所趋.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人才是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和其他专业或学科知识,具有跨专业、跨学科能力的新闻人才,其知识结构呈"N"型特征.基于新闻专业的特殊性、社会的实际需求、本校学科资源及发展面向等,当前中国高校复合型专家型人才培养通常采取双学位培养模式、主辅修...  相似文献   

19.
余乐水 《求学》2023,(2):24-25
<正>除了常见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我们时常还能听到一些师生说起双学位。双学位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获得?含金量如何?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双学位,读双学位有什么益处。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一点,很多人把双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都称作“双学位”,但实际上这些双学位各有不同,以下是各种双学位的含义与区别。本文中的双学位是指双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各个高校中基本都存在着双学位教育。但是在双学位教育中存在着多种力量的博弈,因此双学位教育在合力的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偏离预设的轨道。本文主要是默顿的中层理论就当前形势下高校辅修双学位现象进行初探,同时借鉴其他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对这一现象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并就如何对高校双学位教育进行创新,更好的发展双学位教育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