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三册,将从1984年秋季开始供书。这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各地对中学数学大纲和教材的意见,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三册(以下简称原教材)有关章节的基础上编写的,下面对本书作一简单介绍。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是新增加的“一元多项式和高次方程”,作为选学内容。将它安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三册,将从1984年秋季开始供书。这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各地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意见,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三册(以下简称原教材)有关章节的基础上编写的,下面对本书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二册,将于1983年秋季起正式供书。本书是根据教育部于1981年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各地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意见,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一、三、四册(以下简称通用教材)有关章节的基础上编写的。下面对本书作一简单介绍。本书承接第一册的三角函数内容,首先讲了四种主要的反三角函数和简单三角方程,然后依次讲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二册,将于1983年秋季起正式供书。本书是根据教育部于1981年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各地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意见,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一、三、四册(以下简称通用教材)有关章节的基础上编写的。下面对本书作一简单介绍。本书承接第一册的三角函数内容,首先讲了四种主要的反三角函数和简单三角方程,然后依次讲了数列、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行列式、线性方程组和复数的初步知识。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二册,将于1983年秋季起正式供书。本书是根据教育部1981年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各地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数材的意见,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试用本)《数学》第一、三、四册(以下简称通用教材)有关章节的基础上编写的。下面对本书作一简单介绍。本书承接第一册的三角函数内容,首先讲了四种主要的反三角函数和简单三角方程,然后依次讲了数列、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行列式、线性方程组和复数的初步知识。这些内容的顺序与通用教材差不多,只是将数列与数学归纳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即将出版发行,供高中一年级试用。这本教材包括“直线和平面”、“多面体和旋转体”、“多面角和正多面体”三章。主要内容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二册第五章“空间图形” (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供高中一年级试用。这本教材包括“直线和平面”、“多面体和旋转体”、“多面角和正多面体”三章,主要内容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二册第五章“空间图形”(以下简称“十年制课本”)的基础上编写的,体系基本上未作变动(简介见《数学通报》1980年第2期),只是按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规定,将教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即将出版,供高中一年级试用。这本教材包括“直线和平面”、“多面体和旋转体”、“多面角和正多面体”三章,主要内容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二册第五章“空间图形”(以下简称“十年制课本”)的基础上编写的,体系基本上未作变动(简介见《数学通报》1980年第2期),只是按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规定,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充实,课时数由45增为64。现在对教材编写中的一些想法,特别是与十年制课本的主要不同点介绍如下,供教师们参考,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即将出版,供高中一年级试用。这本教材包括“直线和平面”、“多面体和旋转体”、“多面角和正多面体”三章。主要内容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二册第五章“空间图形”的基础上编写的,体系基本上未作变动,只是按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规定,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充实,课时数由45增为64。现在对教材编写中的一些想法,特别是与十年制课本的主要不同点介绍如下,供教师们参考,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立体几何》即将出版发行,供高中一年级试用。这本教材包括“直线和平面”、“多面体和旋转体”、“多面角和正多面体”三章。主要内容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二册第五章“空间图形”(以下简称“十年制课本”)的基础上编写的,体系基本上未作变动(简介见《数学通报》1980年2),只是按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规定,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充实,课时数由45增为64。现在对教材编写中的一些想法,特别是主要不同点介绍如下,供老师们参考,并请指正。  相似文献   

11.
初中《几何》第二册,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二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一册共分三章:第六章相似形(约34课时),其中第三大节位似形(5课时)是选学内容;第七章圆(约50课时);第八章视图是选学内容(约12课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统编《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二册中第一章“简单三角方程”中,两个例题谈个人一点浅见。第29页例5解方程 sin5x=sin4x。原书上解为:解法一:移项并运用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  相似文献   

13.
新编的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以下简称新编本),是在全日制十年制中学高中化学课本第一、二册(以下简称试用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包括试用本第一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分子结构部分的内容、《氮族》、《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碳族·胶体》(碳及其化合物移至初三课本)和第二册《电解质溶液》、《镁·铝》,共六章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14.
这本《解析几何(平面)》课本,是根据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在全日制十年制高中数学课本第二册及初中数学课本第五、六册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的,供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使用。按教学计划规定,如果解析几何课每周2课时,全学年共64课时,应学完本书全部必学内容;如果上学期每周3课时,下学期每周2课时,全学年共80课时,应学完全部(包括选学)内容。几年来,广大师生在使用十年制课本的过程中,在解析几何的教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对课本中不便于教与学的地方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这次编写,我们根据六年制重点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认真研究了各种意见,对十年制课本的编排体系和某些具体内容的叙述作了一些调整和修  相似文献   

15.
教了《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以下简称《代数一册》)第一、二章以后,觉得它比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一册(以下简称原教材)有很大改进,更符合科学性和量力性原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具体问题,有的涉及教材的编写,有的涉及教法的研究.现提出来同大家讨论,切盼赐教。一、关于交集和并集交集和并集这两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难于区分的。教学中,如果注意下述的几  相似文献   

16.
初级中学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是根据教育部1981年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的精神,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第一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将于1983年秋季开始,供初中一年级上学期使用,每周5课时。本书在修改过程中,研究了几年来各地对试用本的意见。修改出初稿后,又进一步征求了北京市  相似文献   

17.
初级中学课本《俄语》第三册是根据教育部1981年制订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俄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及《全日制五年制普通中学俄语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以《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俄语》第三册为基础,参照试用期间广大教师提出的意见修订而成的。本册教材供初中二年级第一学期使用。根据教学计划,初中二年级俄语课每周5课时,第  相似文献   

18.
三三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教材《代数》(试用本)第一册第四章《三角函数》,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数学试用本第一册的相应内容的基础上改编的。这一章的内容变动不大,只是力图在写法上作一些改进,以便更易教易学。笔者参加了这一章的编写,下面就这一章教材编写中的某几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关于弧度制弧度制是《三角函数》这一章中的一节重要内容,它是学习三角函数的必要准备知识。在中学里,三角函数是采用坐标方法定义的,例如角α的正弦函数,是指角α的终边上的任  相似文献   

19.
初中《几何》第二册,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几何》第一、第二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一册共分三章:第六章相似形(约34课时),其中第三大节位似形(5课时)是选学内容;第七章圆(约50课时);第八章视图是逃学内容(约12课时)。本册教材是在学完《几何》第一册,学生巳初步掌握了几何语言、图形及推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几何知识的难度来说并不大,但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却是进入  相似文献   

20.
经过修订的初级中学课本《代数》第四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将于1985年秋季起供初中三年级全学年使用。这册书是在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数学课本(试用本)《代数》(以下简称原教材)相应章节的基础上,吸收了几年来各地在试用中的一些经验和意见编写而成的。一、调整内容,降低难度为了减轻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负担,原在初二的“常用对数”一章移到初三。虽然按照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初三数学课时由每周5课时增至6课时,但要完成原教材的内容仍觉偏重。因此,除了“统计初步”这一章不降低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