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学报是一个规模化的学术群落,但一直以来却因个刊“小、散、弱”而居于学术出版一隅,饱受诟病,形成目前的尴尬地位。追问其根源,在于“散”,即内容散,发行散,力量散,因而无法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使得改变一校一刊、各自为政的综合性期刊为打破校域界限、集中名校科研优势的系列专业期刊成为可能。通过网络和推送等新型手段,可以强化传播效果,实现构建高校专业期刊群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张慧愿  张文林 《科技风》2022,(18):37-39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指出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教育能力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教学系(部)、学院(校)三个层面分析提出教学经验共享、教学知识与教学创新、重视学习成果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指出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①高教体制的改革进程。在这一改革尚未有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高校学报“联合办刊”不具备可操作性。②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的成熟程度。如果条件成熟,依托网络、可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ICP,将使学报“专业化”变得毫无价值。③我国新闻出版业政策法规与WTO游戏规则之间的磨合程度。学报界应该组建咨询性机构,研究与学报相关的政策法规跟WTO游戏规则之间的差距,向立法和决策部门提出建议,为学报主办者和编辑出版者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出版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校学报传统的出版模式已经不能最有效地服务于学术交流和学术传播,电子期刊的问世和普及也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一问题;OA出版模式的出现和发展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学报应积极参与0A出版,使OA出版模式与传统出版模式优势互补、并存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高校的职能从教学、科研拓展到社会服务,必然要求高校学报刊载的科研成果体现这三种价值取向,即反映与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不同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不同的内容选择,而它们之间存有密切的互动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学报信息传播中的互动性特征,有助于克服当前高校学报片面发展的倾向,是高校学报特色化与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动画也是一种文化产业,它能够从某些侧面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实质,传承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然而,动画也需要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扩大它的影响力,实现它的价值.在数字媒体时代,动画传播有了新的特点,我国的动画开始通过数字媒体扩大它的影响力,并开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校社科学报的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建构符合其"人文社科属性"的数字出版、网络传播路径,为高校社科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路向.[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随机抽取135种高校社科学报的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现状,对129名编辑进行问卷调研和专题访谈,...  相似文献   

8.
沈秀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1):1232-1237
[目的]从政府与社会、出版单位和编辑个体三个层面,探索在数字出版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编辑力提升的策略与路径。[方法]分析学术期刊的现实困境并指出,复合型人才缺乏,公共出版资源建设不足,出版技术难以转化为出版能力等是数字时代学术期刊出版编辑力没能快速提升的原因。[结果]政府和社会应该从多方面加强政策落实,出版单位应该在坚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实施数字发展战略,编辑个体应该加强学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数字出版的挑战。[结论]学术期刊要抓住政策与环境的机遇,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出版编辑力,发挥学术期刊对科技文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高校学报作为传播知识、交流学术信息的媒介,在传播过程、传播特性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传播学角度提出高校学报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传播规律,在传播方式上有所创新以及努力提高受众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互联网思维下,以“用户至上”的理念探索高校理工类学报网络出版体系的构建途径。【方法】 结合理工类学报的论文特点,参照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保持现行学报网站采编平台的垂直整合模式,将出版、发行、传播改进为一体化的平台模式,采用推介式检索方式获取资料;创新传播、链接方式,拟建校际学报优势专业传播共享平台。【结果】 打造出集“出版—发行—传播”于一体的理工类学报网络体系。【结论】 高校理工类学报可通过上述改进措施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实现论文的便捷获取,及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期刊传播力,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应对数字出版给纸媒体期刊带来的生存压力,适时提出科技期刊的版式设计定位,旨在促进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方法】 从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思想出发,对科技期刊的内容、设计形式、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设计定位分析。【结果】 数字出版时代纸媒出版物已日渐式微,传统科技期刊若要可持续发展,恰当的设计定位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结论】 科技期刊必须秉持理性、秩序的办刊设计定位,选择性地吸收非理性主义版式设计形式,以此修正理性主义设计存在的机械、僵化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使科技期刊既能够坚持理性主义的办刊设计定位,又能够应时彰显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为例,探讨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现状与数字版权保护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以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7年)》的29种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数据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手机客户端出版的现状和数字版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29种样本期刊均被数据库收录出版。26种(89.7%)期刊建立了官方网站,但提供全文开放获取的期刊仅6种,占20.7%。15种(51.7%)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其中3种(10.3%)期刊提供全文开放获取。手机App收录了27~29种期刊,其中超星数据库收录的15种期刊提供开放获取。网络数据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及手机App提供的下载文件均未进行数字加密,数字版权保护意识薄弱。同时网络平台建设还存在缺乏个性化服务、互动性较差、同质化现象严重及表现形式单一的问题。【结论】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出版已较为普及,但在加强数字版权保护、打造具有期刊特色的网络平台、完善开放获取、集约化发展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数字出版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 访问国内三大数据库、期刊门户网站、期刊公众号和期刊APP,调查2014—2015年9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结果】 网络数据库仍然是最普遍、实现程度最高的数字出版形式;调查的期刊中,78%的期刊建立了独立的门户网站,但是网站数字出版与传播功能仍有待提升;78%的期刊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但是存在栏目设置和推送内容雷同,关注度不高等问题。【结论】 编辑出版类专业期刊的数字出版程度有待加深,个性化特点有待加强。期刊发展要走差异化、数字化集群之路,要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PC结合手写板、平板电脑、电纸书进行电子化、无纸化校对的方法。[方法]以PC结合汉王手写板、联想S5000平板电脑、ONYX BOOX M96电纸书为例,利用PC版Adobe Reader和Adobe Acrobat以及Adobe Reader for Android、智器阅读等移动版PDF阅读器作为校对软件,直接在PDF电子校样上绘制线条、书写文字进行校对。[结果]采用PC、平板电脑、电纸书等电子终端可以对PDF电子校样如同对纸质稿一样直接手写(绘)文字、线条进行直观、便捷的校对。[结论]利用电子终端可以替代或者部分替代纸质稿进行电子化校对,具有节约环保、省时便捷的优点,符合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中国科技期刊语义出版中编辑活动变化的预测,旨在使传统科技期刊编辑了解行业趋势,把握努力方向。【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并结合成功案例,在研究当前中国科技期刊语义出版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探讨编辑活动变化趋势。【结果】 出版信息平台呈现智能化,数字出版市场服务由“推”转变为“拉”,中国科技期刊将以学科为基础聚类。其发展会对编辑活动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进行期刊信息的语义处理,分析作者(读者)“偏好库”,加强与用户的互动,结合全媒体技术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等。【结论】 语义出版对科技期刊编辑活动的效率和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编校、数字出版平台的操作使用外,也会有新的工作内容出现。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有必要认识其发展趋势,从而在各个方面进行逐步调整。  相似文献   

16.
刘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22-1028
【目的】 了解我国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特征,评析其传播效果,为提升其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9种北大核心民族高校科技期刊为调研对象,从期刊网站建设、互动服务平台设置、论文开放获取、新媒体运营等角度探讨媒体融合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的传播力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结果】 90%的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下传播力一般或者良好,主要表现在期刊开放获取网站建设有待规范和优化、媒体形式比较单一、与用户互动不足、新媒体传播有待深入开发。【结论】 建议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充分利用新媒体增强传播力、拓展服务功能,集中优势资源树立民族高校科技期刊品牌形象,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提升期刊的展示度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小微型科技期刊社实现数字化建设的方法,以适应数字化出版发展趋势,提升期刊影响力。【方法】以《金属矿山》为例,通过开发文档转换器、Flash文档阅读器及文章管理系统,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期刊数字出版管理系统。【结果】在行业网站、手机站、微信公众号、电子期刊等多终端实现了在线全文浏览。【结论】《金属矿山》数字化建设经费投入不高,技术较为成熟,方法易实现,对小微型期刊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在期刊出版的应用趋势,为建筑类期刊的AR出版提供借鉴。【方法】 采取经验总结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其它类型期刊的AR出版技术应用现状,提出建筑类期刊新技术出版的应用思路。【结果】 建筑类期刊具有AR技术应用的基础和需求,利用AR技术能够延伸建筑类期刊出版形态,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增强建筑类期刊的盈利能力。【结论】 建筑类期刊应重新定位AR应用的出版价值,充实期刊新技术设计与运营团队,利用AR技术来增强期刊内容传播效果,构建期刊广告盈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我国在SCIE空白学科领域的学术成果现状,指出在此领域建设SCIE期刊的方法。[方法]利用InCites和Scopus数据库,获取我国SCIE空白学科领域已发SCIE论文总量、占全球百分比等指标。从未有中国英文期刊和已有中国英文期刊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空白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结果]我国多个SCIE空白学科领域已有大量高水平SCIE论文发表,并且多个学术机构在科研生产力、影响力、创新力和发展力上都领先或者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结论]在SCIE空白学科领域,通过组建学会办刊、资助优势特色期刊等办法,可以建设一批高国际影响力的英文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