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乔 《现代语文》2014,(4):45-47
名词作状语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现代汉语中,部分名词也能作状语,对这一点,语法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我们通过对该语言现象进行精细描写和深入分析,初步实现了对现代汉语名词作状语的界定,同时也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指明了深入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学习中常遇到名词起副词作用作状语现象,它涉及范围广,在文章中出现比较灵活,不过只要了解它的结构,弄懂句子的成份关系,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了。一、动词 数词 名词有些动词(常为不及物动词)常与表示一段距离、一段时间,重量、价钱等词连用,形成“动词 数词 名词”结构。一般说来,在数词前可加介词for,但常被省略。例如: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作状语与名词作主语比较难分辨。"我们可根据名词和它后面的动词能否构成陈述关系,来区分主谓、状谓结构。"另据名词不受副词、助动词修饰的语法特征,可断定若这个名词前紧接副词、助动词的是状语,而不是主语。  相似文献   

4.
拙作《名词作状语刍议》曾发表于《湖州师专学报》八六年第三期社科版上,对古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这一语法现象谈了自己的粗浅看法,为进一步阐述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语法中的普遍性及它的功能作用,特补写本篇,以作续议。 在《名词作状语刍议》一文中曾指出,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语法中的普遍现象,是名词常规的语法功能。它在古代文籍中大量出现,例子比比皆是,同时在不同的句式、场合和不同的语意环境下,它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下面试分四种情况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名词作状语是古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但对这一现象的语法解释长期以来一直未达成共识。其实,名词作状语应是古汉语中名词的固有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名词是经常作状语的,有的表行动的性状,如“一狼犬坐于前”;有的表行动的方式和态度,如“吾得兄事之”;有的表示行动所用的工具,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有的表示行动的处所、时间,如“草行露宿”、“日割月削”。  相似文献   

7.
与现代汉语不同,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修饰动词,与动词构成偏正关系。本文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这种结构为分析对象,从中归纳出了名词作状语的五种方式,以语义分析为手段揭示了这种结构的构成原因,并从语用的角度指明该结构在写作、表达上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几经修订,多次更易,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情形概括为如下几种: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使动、为动用法等。其中,除了“名词作状语”一说之外,其它诸说都指明了词性的变换。  相似文献   

9.
在文言文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的现象很常见,如果有规律可循,并能适当分类,对师生的教与学,都将是很有益的。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选四十余例,经过对比分析,得到了下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名词作状语,即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对动词起修饰、限制作用,其语法成分的地位是状语.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例: ①生男女,必货视之。(《童区寄传》) ②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例①中的“货”,古代指金玉布帛之总称,名词,用作“视”的状语,表示将宾语“之”视为“货”,译成“象对待财物那样地”;例②中的“兄”,名词,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将宾语“之”视为“兄”,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名词作状语,是由介宾词组省略了介词所形成。如沈括《梦溪笔谈·活版》中“以草火烧,瞬息可成”用介宾词组“以草火”作状语;“火烧令坚”由介宾词组“以火”省去介词“以”,只剩下名词“火”作状语;“用讫,再火令药熔”一句,除了名词“火”作状语外,又省略了谓语“烧烤”。再如蒲松龄《促织》中“以金笼进  相似文献   

13.
一个词,在通常情况下属于某一词类,并有着确定的语汇意义和语法功能,但在特殊条件下,它可以按照语言的习惯,临时作另一类词来用,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古代汉语里的名词用如副词,作状语,就是其中的一种,其用法: 第一,表示比喻的意义。用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描绘动词所表示行动的方式或状态。表示。象……一样地”“象……似地”的意思。例如: (1)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李斯《谏逐客书》) ——昭王得到范雎,罢黜穰侯,放逐华阳君,加  相似文献   

14.
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现象的一个重要类型。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见。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颇为普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高语一册301页有一条练习题,其中有一句“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注为:“客,ke,门客,这里是意动用法,“把……看作门客的意思.”不少教师据此讲授,将“客”作为意动词,甚为不妥。有些意动词和作状语的名词都可译成“把……当作……”.例如: 1、往年在短褐,侣木石.(《中山狼传》) 译:过去穿着短短的粗布衣,把木石当作伴  相似文献   

16.
名词作状语,属于文言词类活用。一般地说,动词谓语前的名词,大多是主语,只有少数的(包括时间、方位、处所名词)被活用为状语。虽然如此,但也给学生学习文言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辨识名词活用作状语,首先应以施受关系或陈述关系为标准,辨识其是否属于活用。如果动词谓语前的名词,是动词谓语的施事或受事,就是说,它同动词谓语是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那么它就是句子的主语而并非活用为状语。如“项伯杀人”句中的动词“杀”前边的名词“项伯”,是动作“杀”的发出者,是施事,动词“杀”是陈述名词“项伯”怎么样的,二者是  相似文献   

17.
名词作状语这一词类活用现象,在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中极为普遍,同时,名词作状语又很容易与名词作主语混淆,这就为我们学习文言文设置了一定障碍。 那么,怎样分辨这种情况呢?从理论上,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方法。第一,从名词在句子中的意义上看,有些名词在意义上不可能充当它后面动词的主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从意义上说,它不可能充当“运”的主语,而仅仅是“运”的工具,即只作“运”的状语。第二,从名词在句中  相似文献   

18.
名词作状语,是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现象的一个重要类型。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见。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却颇为普遍。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以作为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  相似文献   

19.
在文言文教学中,词类活用是普遍现象,本文从高中文言文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句,分析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很少见.而古代汉语中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不仅时间名词经常作状语,普通名词也经常做状语,用来修饰谓语.使谓语带上与该名词相关的描写色彩,使之鲜明具体、形象生动,从而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现的语法意义归纳起来大致有表比喻,表凭借、工具,表情态、状态,表事理、标准,表对人的态度,表方向、方位、处所和表时间等,而其翻译法也不相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