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窗     
2005北京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联谊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信息窗[本刊讯]2005年12月10日,由北京高校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联谊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研究生会承办的2005北京高校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联谊会年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企业、媒体、北京七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外地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等近200人参加了本次年会。本次年会由主题分论坛、博士谈科研、毕业生交流和企业对话等环节组成。在三个分论坛中,与会代表就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习方略与生涯规划、企业培训与教师教育、技术在教育软…  相似文献   

2.
简讯     
本刊讯  2 0 0 4年 12月 4日 ,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宾馆三层多功能厅 ,人头攒动 ,气氛热烈 ,连过道都挤满了人 ,一个由在校研究生自主组织的跨校际学术交流活动 :“2 0 0 4北京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联谊会年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原北方交通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以及河北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近 2 0 0人欢聚一堂 ,就大家关注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领域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本次会议是“北京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联谊会”的第二届…  相似文献   

3.
◇『e-learning大讲堂』概况 『e-learning大讲堂』是由“北京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联谊会” 联合“上海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联谊会”,在“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初组织成立的,旨在建设一个教育技术学术界与IT业内人士以及一线教师进行互  相似文献   

4.
“e-learning大讲堂”是由“北京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联谊会”联合“上海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联谊会”,在“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于2004年初组织成立的,旨在建设一个教育技术学术界与IT业内人士以及一线教师进行互动的公益频道,全面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为所有对教育与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感兴趣的人士提供一个交流观点、研究问题的高效的网络虚拟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香港中文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为例,归纳了香港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入学资格、课程设置、培养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并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提出了明确学科与专业的区别,按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实行宽松的管理模式,解决从业与学习的矛盾、明确责任导师,落实导师责任制、加强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大力发展有专业背景的专业硕士教育等改革我国内地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7年起,教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行统一命题考试,部分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的院校也参加统考,这对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变革,本文通过网络调查了71所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院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探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断层扫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对国内45所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调研,从2006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招生及分布情况、专业方向设置、研究生考试、选用教材等纬度作调研分析,以期对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学硕士点整体情况作出评估,同时希望对2007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及报考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对2006、2007年国内77所教育技术学硕士点院校招生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硕士点分布及数量、招生规模、专业代码、研究方向、专业课考试等维度进行分析,展示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整体状况,希望能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及报考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南国农教授的倡导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分会发起了两周一次的读书报告会,意在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为投身教育信息化事业做好准备。前不久,他们围绕“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此次报告会所发表的观点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有深入的探讨和指导意义,在此一撷菁华,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1月21日—22日,“中日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发展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隆重开幕,来自中日教育技术学界的31位专家学者和来自北京、上海、安徽、河南、山西、广西、南京、重庆等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80余位教师、200多位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本次论坛。来自日本教育工学界的专家包括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全国部分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教育学类的其他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两类不同专业人员对电化教育的更名、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以及学科地位等问题的看法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他教育学类专业人员赞成更名的比例高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观对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影响更深;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已基本得到认可,但它必须是以现代媒体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认为应将教育技术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而相当一部分的其他专业人员则认为教育技术学应该属于课程与教学论下的三级学科,甚至有人认为不能成为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2.
近五年教育技术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我国2002—2006年间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论文研究的服务对象、研究方向和研究类型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以期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及相关研究人员的选题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查了湖北省71家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需求情况,并通过分析得出了本专业毕业生今后主要的就业方向。作者提出围绕市场来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概念,并为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 《中国教师》2012,(19):2-2
<正>2012年8月20—2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协办的第十届教育媒体国际会议(ICoME)暨国际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日、韩、英等国高校、研究机构和专业协会的国际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国内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等共计2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迫切需要大量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提供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依据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辩证统一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从硕士点分布和培养方向两个维度对2014年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和归纳了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培养取向,不仅为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和考生报考提供现实依据,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服务教育信息化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主题为“未来与使命“的“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于11月19—20日在随园校区举行。来自国内外35所高等院校和媒体杂志等专家学者和博、硕士研究生二百余人分享了一次学术盛宴。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徐福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吴康宁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Clougherty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沈书生教授和庞明勇教授等出席。论坛主要分大会主报告、博士生分论坛和专题研讨等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成人教育》2007,(4):F0003-F0003
杨晓宏 男,1965年出生,甘肃正宁人。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电教系。1991年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理论及教育应用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教育电视重点研究方向负责人,分管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卓越"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构想。高校教育技术学硕士"专业+卓越"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构想源于硕士研究生的根本任务、教育技术学科性质、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类型的需要,具有培养高质量的教育技术学硕士、促进教育技术学科自身的发展、宣传教育技术并扩大其影响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部分。从当前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出发,结合该专业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对其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进行了探索,为加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印第安纳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是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名牌学校,文章通过两所大学的相关文献、网络资源和利用电子邮件与印第安纳大学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进行交流,获得这两所大学的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情况的相关信息;通过元分析,反思获得启示,以期望对国内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