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传统的中国乡村存在着"礼俗社会"、"面对面的文盲社会"、"差序格局"、"礼治秩序"和"无为政治"这些传统特点,但是这些传统特点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所带来的新的表现却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动性差的问题,农村科学技术推广难的问题,到"差序格局"中执法犯法的问题,再到农村行政、司法制度问题等,这些都是从传统乡村中国社会的特点中繁衍出来的。要解决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就需要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教育、转移农村人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将农民的收入增长放到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中来看,是一个相当戏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重滞后,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性障碍。因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中国的一个既现实又紧迫的问题。主要对策有:进一步理顺"基本保障"与发展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全面争取社会力量赞助、支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网络;继续发挥家庭在养老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本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知识界和政府十分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成为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热点。文章认为,在20 世纪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次高潮,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并由此带动了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村职业教育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形势、现状、困难,提出了对策,从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的角度讨论了如何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及搞好农村职业教育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并展望了农村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农村大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笑  邵金 《教育探索》2007,(2):24-25
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是农村的教育问题.农村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农民的世代利益,关系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景,关系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既要重视农村的中小学教育问题,也要重视农家子女上大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2007,(27):14-15
"贫穷是中国农村最大的问题。而缺少农业技术培训,农民的科技知识与农业先进技术的短缺是导致贫穷的症结所在。县级职教中心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实现‘富教合一’的重要载体。一个农业大省的典型实践和其主管领导的视野,有力地回答了县级职教中心‘怎么建’‘,怎么办’的问题。"——辽宁程子涵  相似文献   

8.
农村成人教育与中国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我国约有4.6亿农业劳动力人口,但是文化科技素质较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农村乃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国际竞争更突出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要实现中国的崛起,就必须确立人力资源的观念,加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通过农村劳动力的不断学习,一方面把我国农村广大的劳动力人口培养成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所需的建设者;另一方面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逐步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丰富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未曾公开发表前,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已被各种哲学流派广而谈之、审之、引之,甚至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硅臬"。因此,通过研究其"物化"思想的要义,审视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社会制度下中国农村发现的现状,对于我国农村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联合国"安全社区"的理念之下,中国学者们提出了"社区减灾"的思路。研究以中国农村社区减灾工作开展情况为依据,探讨了我国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针对这些主要问题,研究者结合农村社区实际状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极富哲理,父母对孩子有言传身教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缺点。下面是我根据这几年工作经验提出的一点浅见:一、中国农村教育最大的悲剧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问题。中国农村家长普遍把读书受教育当成跳出"农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贺雪峰所著<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一书,主要关注中国农村研究中的"整体性"和"主体性"问题.所谓"整体性",即提倡超越个案,通过划分区域类型来整体性地了解中国农村,以及提倡不割裂村庄各现象,通过"村治模式"来整体性地了解某具体村庄;所谓"主体性",即提倡从经验中找到中国的"真问题",拒绝以套用或修正西方理论为中国农村研究的出发点.这些无疑对于推动中国农村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得以最终确立。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在反对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1-2009年有关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文献检索的数据分析.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如何根本解决农村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的同时,学术界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日益升温,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农村问题的研究中.农村研究的学科支撑为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研究阵地主要集中在高校,特别是几所重点大学和中国社科院,但研究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中部在农村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西部地区影响力不足.同时,关于农村研究的基础理论重视不够,对农村政策的影响力有限.  相似文献   

15.
贺享雍小说《人心不古》通过县中退休校长贺世普回乡发挥余热,力图将乡民导引到现代文明和法制社会的实验和最后失败的历程,展示了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严峻形势和道德重构等问题,引发本文对一个现代"乡绅"崛起与消亡的社会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制度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中不容回避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凸现土地问题在当代中国的紧迫性,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中国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民规模问题的不同判断、认知误区与治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清"中国究竟有多少农民"这个问题,是准确认识国情,特别是精准把握农村社会成员构成,合理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结构转型的基础。职业、地域和户籍是分析中国"农民"规模问题的三个有效角度。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划分标准比较混乱,"八亿农民"、"九亿农民"的说法长期被使用,并由此伴生了过度解读"寒门再难出贵子"、"阶层固化"、"农村人口空心化"现象等认知误区。因此,有必要以农业劳动者圈、农村人口圈和农村户籍人口圈构成的"三圈结构"为依托,在把握不同含义"农民"确切规模的基础上,理性认识一系列正在发生的规律性变化,进而通过扩大农村人口转移的城市入口,巩固农村人口转移的乡村制度基础,进一步破除二元社会结构等途径,促进农村人口的稳妥转移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逐步缩小"三圈结构"的差异,以此消除社会各界的认知误区,有利于中国社会和谐包容发展和中国城乡治理结构的转型优化。  相似文献   

18.
梁红的《中国在梁庄》通过对作者的家乡河南穰县梁庄这样一个普通中国农村的具体生活的记录,为我们展示了当下中国乡村的情感心理、文化状况和物理形态、中国当代的政治改革、现代性追求与中国乡村的关系.因为其揭示了当代农村的生活和心理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从而引发了众多读者对中国农村现状的关注和思考.从乡土中国与现代性冲突的角度,理清作品中揭示的伦理危机、价值危机、教育危机、情感危机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研究”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品牌栏目,本栏目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倡导多学科进入,鼓励交叉学科研究,刊发涉及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文章。本栏目与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合作,于2005年设立“中国农村研究奖”。依据《关于设立“中国农村研究奖”奖励基金的通告》和《“中国农村研究”栏目优秀论文评选规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聘请有关专家经过认真评选,于2007年9月评出2006年度“中国农村研究”栏目优秀论文,刊发在本刊2006年第2期上的《国家与农民:公共产品供给角色与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发展的焦点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将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和命运.当前,最重要的是切实保障农民的权利,给农民以国民待遇,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