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电台在时下众多的媒体竞争中,如何彰显自己的优势,怎样更好地贴近听众,是广播新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做的口播新闻以形式新颖,现场感强,传递迅速及时,贴近听众,成为带有鲜明广播新闻特色的新闻样式,从而突出了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2.
记者的功力,应当是能够向读者、听众再现新闻,把读者、听众带到新闻发生的现场。广播新闻的现场感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广播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现场意识。  相似文献   

3.
孙园园  王良 《记者摇篮》2009,(7):113-113
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是指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一边观察,一边采访,一边口述,一边录音而制成的一种广播新闻报道形式。现场报道的时效性、现场感等方面的优势胜过任何形式的广播报道,它最能发挥广播的特长。  相似文献   

4.
梁瑾 《视听纵横》2007,(5):106-106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形式被广泛使用。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边看、边听、边记、边录,因此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能够体现广播特色,深受听众欢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现场报道是指记者走进新闻事件现场,以事件目击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场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或通过采访,请新闻当事人、目击者讲述新闻事实的办法,对新近(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进行报道的特殊报道方式。它最能体现电视报道的个性,可以充发挥电视报道传播速度快、现场感强、视听兼备、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等优势。记者亲临其境,由此产生的真实感和可信度,是报纸、广播等其它传媒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事件性新闻和现场感强的新闻中,  相似文献   

6.
连线报道以声音为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对新闻进行直接报道,具有很大的时间优势,并且现场感强烈,是广播少数几类可以与其它媒体展开竞争的节目。本文结合近些年来的广播连线报道实例,对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进行了分析,认为做好广播新闻连线报道要做到三个方面:增强记者素质,提升临场发挥能力;突出时间性,抢占新闻制高点;与其他新闻节目形式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7.
方妍 《今传媒》2015,(4):96-98
现场报道能给广播受众较强的现场感,突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因此,做好现场报道是对每一位广播记者的工作要求,也是自身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本文讨论的民生新闻、会议新闻是较常见的两种现场报道类型,笔者就这两种类型的现场报道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以达到增强新闻报道效果,更好服务于广播受众.  相似文献   

8.
曹春天 《青年记者》2009,(24):79-80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现场口头报道的简称,是记者的现场口述和现场实况音响相结合的一种报道形式。现场感强,让人感到更加真实可信,是现场报道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较之于其它载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和“活”。比之报纸,现场感强,音响的运用使听众感到真实、可信;比之电视,制作程序简单,传输迅速。所以,重大的现场报道最能体现广播新闻的优势,这也就给从事广播新闻采写的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对新闻更强的敏感和“临战”的镇定,倚马可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张筱红 《新闻窗》2011,(4):74-75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广播记者现场口头报道的简称,是记者的现场口述和现场实况音响相结合的一种报道形式。现场感强,让人感到更加真实可信,是现场报道的优势。什么题材适合做现场报道?身为广播新闻记者,对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广播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场报道作为录音报道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多地使用。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边看、边听、边记、边录、因此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和现场感,能够体现广播特色,所以深受听众认可。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家广播媒体在新闻竞争中日益强化记者连线报道。笔者认为广播要实现抢先传播优势,吸引听众并提高受众到达率的竞争目的,记者连线报道是最大利器;而要做好广播的连线报道必须做到选取最有特点的新闻现场,强化报道的“画面”思维,并在注重语言表达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场音响,增加听众的现场感,从而调动听众的联想力,让听众在收听新闻时有“看”到新闻现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报道实践证明,广播新闻现场报道工作缺乏现场感与表现力,极大地影响了新闻报道效果,当前切实增强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现场感与表现力已经成为新闻广播界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广播新闻栏目核心竞争力包括节目内容、记者、新闻主播和节目编辑.本文将探讨早间新闻栏目如何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广播优势,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广播新闻的现场感尤其重要,要求广播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现场意识。如何培养现场意识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条:一、眼睛采访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相似文献   

16.
“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来,不断积累的广播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指引笔者找到答案: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呼唤记者型主持人.一、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是记者型主持人施展才能的最佳平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秦风热线》栏目是一档新闻类广播访谈节目,它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以及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新闻事件,以嘉宾访谈的形式展开30分钟的讨论.在这个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连接听众、传情达意的主导人 物,一言一词都会对节目、对听众产生 影响,所以主持人必须找准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7.
王旭 《记者摇篮》2009,(9):77-77
广播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对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运用实况音响和现场解说来描述新闻事实和现场情景的报道形式。广播现场报道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强烈的现场感,可以满足听众既获知信息、又获得某种真切的现场感受的需求。要做好广播现场报道,必须要做到:  相似文献   

18.
张清 《视听界》2014,(3):100-101
2007年4月,帮忙类民生新闻栏目《张慧帮你问》在徐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开播。栏目以主持人张慧命名,张慧以记者型主持人的身份,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和职能部门之间,为百姓遇到的大事小事奔波咨询、问政问责。7年来,《张慧帮你问》已从一档民生新闻的子栏目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民生新闻栏目,时长从开播初的5分钟拓展为30分钟,  相似文献   

19.
短新闻是电视新闻中一支出奇制胜的“轻骑兵”,篇幅虽小,却展示着媒体及记者的采写水平.而电视短新闻最能体现竞争力的就在于对现场感的捕捉与运用.因此,无论从新闻本质还是受众需求出发,研究和探讨短新闻的现场感是电视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针对短新闻现场感的性质、特点并配以获奖新闻案例,探究了现场感在短新闻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短新闻是电视新闻中一支出奇制胜的"轻骑兵",篇幅虽小,却展示着媒体及记者的采写水平。而电视短新闻最能体现竞争力的就在于对现场感的捕捉与运用。因此,无论从新闻本质还是受众需求出发,研究和探讨短新闻的现场感是电视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针对短新闻现场感的性质、特点并配以获奖新闻案例,探究了现场感在短新闻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