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一个新闻题材,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写法,其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也不会一样。把自己的新闻写得发"亮",这是每一个记者的追求,也是其业务水平的体现。 发现"亮"点,首先需要有敏锐的眼力 新闻的"亮",并不是记者想写就能写出的,如果没有沙里淘  相似文献   

2.
新闻对于大众来说是现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追求,而新闻的品质也是记者写新闻的一个关键,如果想让自己写出来的新闻不同于别人的或是想比别人的更加有亮点,这就需要记者的"创造性思维"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使自己的作品区别于其他记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许多新闻同行经常这么说"好新闻可遇不可求"。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当记者天天都要写新闻,但想获个大奖却真不容易,所以,有的记者把采写出获奖新闻形象地叫做抓"活鱼"。  相似文献   

4.
新闻新闻,少了新字就不成其为新闻。所以记者的喜怒哀乐总连着一个新字。但许多篇什,时过境迁,很少有人再回头翻翻。这是我作为记者的悲哀。我常想,新闻难道命中注定只能成为易碎品?读者是不是仅为一个“新”字才想看新闻;“新”字之外,能否兼有点别的东西,让人想看,又耐看,事过境迁再翻翻还有点滋味。写给谁看这几年老为写工作性报道发愁,不能不写又总写不好,写出来自己都不想再看。看齐淮东的《林中宁阳》才知道,宣传林业工作的生态效益,也可以把报道写得像散  相似文献   

5.
在对同样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有些记者写得枯燥无味,有些记者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是因为记者采写首先要掌握"讲故事"的本领.那些枯燥的报道中一般很少有故事,都是大段的套话、行话、空话.而会讲故事的记者总是把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开头,利用戏剧性的情景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想把新闻写得生动一些,我也这样想。作为羊城晚报的记者,偶然翻了翻近两年自己写的一些报道,无论消息、通讯特写,距离生动的要求很远。为什么不生动呢?我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我想,生动的新闻源出于生动的事实,而生动的事实是随时随地,任何一条战线都有的。能不能遇到这些生动的事实,从中发现主题,那要靠记者  相似文献   

7.
记者都是写新闻的。可是,有些人善于巧妙地利用旧闻写新闻。不少记者对自己几年前、几十年前发表过的旧闻进行再采访,写出具有时代意义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为旧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新闻有了更深厚广博的内涵,读起来别有韵味。利用旧闻写新闻的,有报纸、电台、电视台以及刊物各种新闻媒介,体裁上有消息、通讯、述评、文章、札记以及照片、影象等各种新闻手段,运用得相当广泛。利用旧闻写新闻,都是正面报道,反映成就的。这种由记者直接出面,写自己笔下的旧闻如今有了什么新变化,比那种以局外人的口气,客观地叙述某人  相似文献   

8.
新闻必须写得精炼,对记者来说,这不是一个苛求。倘若每个记者提笔写稿的时候,都注意把冗长、噜嗦、逻辑不清、语法混乱的现象,通通清除,写出内容精彩,文字简练的稿件来,我想,这对提高我们新闻报道工作的水平是有很大好处的。编辑加工省力了,发稿的效率提高了,报纸版面上容纳的新闻也将会增加。对于这一点,我过去并没有自觉地认识到,往往把稿件加工的责任,推给编辑。  相似文献   

9.
每天,报社编辑部都要收到来自记者和通讯员的大量稿件,稿源充足、从中挑选较好的稿件进行加工、润色,是编辑乐此不疲的高兴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困扰着编辑们,这就是新闻稿件总是写得太长,明明几百字可以写得很好,却要冗长到上千字。一篇人物通讯,偏偏写成这个人物的传记;一篇工作报道,偏偏写成方方面面的工作总结:一篇会议消息,偏偏写成会议材料的全面摘抄,总觉得稿子写短就显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10.
羊城晚报一部分记者于四月三日举行了一次《怎样把新闻写得短些》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同志们谈到,对于写短新闻,目前存在一些思想障碍。例如,有的记者觉得头条新闻较难写得短,好像头条新闻必须具有一定的“架子”,短了就不够份量,拿不出手。有的记者觉得,事件性的新闻容易写得短,而典型报道就不容易写得短。大家认为,为了把新闻写得短些,这些思想认识问题,必须通过实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导刊》2007,(3):44-45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  相似文献   

12.
邓涛 《新闻导刊》2008,(1):17-18
学界与业界常言道:经济报道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较深印象。这固然同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术语还有数字(据)多有关系,但症结却在写作上。如果记者把经济新闻写得通俗些,贴近生活些,生动些,简言之即经济记者掌握了易  相似文献   

13.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14.
一、对文字的"再创作"作为新闻编辑每天都会面对许多的稿件,这些稿件对于记者来说都已经是成品,但是对于编辑来说,只是一些基本素材,尤其对于电视编辑来说,除了文字以外,还要对新闻画面进行处理。所以对稿件的再创作才是新闻编辑真正的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1.首先编辑要熟悉记者的工作采访过程,如果不知道记者的工作内容,又有什么资格去删减人家的稿件呢?这个过程当中有时会了解到一  相似文献   

15.
人人都会唱歌,但不一定都唱得“是那么一回事”,那么地道.新闻从业人员,人人都会写新闻,但不一定每个记者、编辑都能写出、编出好的标题来。个中原因,乃新闻标题要在仅有的几个字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承载无比深刻的意义,蕴藏无穷的奥妙。这说明,制作新闻标题的确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6.
当今,报刊林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作为科技报,如何抢发独家科技新闻?尽快提高记者的科技新闻敏感性尤为重要。科技新闻是新闻中的晚字辈,入门不难,熟练也不易。你虽然写成了新闻,但没有科技内容,不是科技新闻无法发表在科技报上。因此说,写科技新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记者不喜欢写科技新闻,所以写不出多少科技新闻,有的记者想写科技新闻,又因为把握不住科技新闻的本源,新闻敏感性不强,抓不住科技新闻线索,也写不出科技新闻来,即  相似文献   

17.
当记者几乎天天都要写新闻,但要获个大奖却不容易.我做记者十余年,也淘得一点"金".这其中<农民出资奖园丁>荣获河北新闻奖二等奖,新华社也给以播发,给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要写出好的获奖作品,唱好"识金"、"抢金"、"掘金"的"三部曲"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评委,我阅读了一部分“新闻采写一得”征文稿件,这些总结新闻采写的心得体会,都是来自各地报纸的新闻记者和业余作者之手,文章比较短,内容生动活泼,读起来朴实亲切。在采访第一线上有那么多的记者,重视采访心得体会的总结这是很可贵的。可见《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举办的这次征文,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也是成功的。从记者们写自己采访中“一得”的内容来看,写得比较好的,可以说是善于总结,写得不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新闻单位,没人爱跑会议、没人爱写会议新闻,但负责跑党政机关的记者,却天天离不开写会议稿,开各种形式的会。我在跑党政新闻的所谓“枯燥乏味”里,却寻找到了在文山会海中挖掘新闻“金矿”的乐趣。一、跳出程序寻突破把党政新闻写活跑五大委的记者几乎绝大多数的新闻都是写会议报道、领导活动。这类稿子最容易写成程序式的“八股新闻”,不但读者不愿看,而且这类稿子多了,也严重影响了报纸的质量,时间长了,连记者自己都懒得写懒得看了。本人在采访此类稿件中,注意跳出程序化的束缚,真正把新闻写活、写生动,写得老百姓爱看…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写《珠三角民企老板百亿巨资砸向"低碳产业"》的报道,笔者体会到,节点性新闻来自于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和见微知著的洞察力,记者不仅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还得长有鹰一样犀利的"新闻眼"、猫一样聪敏的"新闻耳"、犬一样灵锐的"新闻鼻"。要有从"一般"中发现"特殊"的本领,写他人未写的角度,发他人未发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