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数学教育的重视,对于儿童概率认知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运用实验法,对60名5.5—7.5岁儿童的概率认知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对于概率的认知水平在5.5—7.5岁阶段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且随年龄增长,概率认知经历从主观到客观、简单到复杂、表面到本质的变化;5.5岁儿童基本无概率概念;6.5岁儿童绝大部分处于概率概念的萌芽水平;有近半数的7.5岁儿童和一小部分6.5岁儿童具有部分概率概念,但不稳定。直到7.5岁,儿童仍没有出现概率认知的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771名7-14岁儿童为被试,考察其独立随机序列认知发展阶段及重要时期。研究表明,7-14岁儿童独立随机序列认知(简称随机性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升发展时期(7-10岁)。该时期的发展,主要是7-8岁的发展,该时期的儿童掌握了随机性。第二阶段为倒退发展时期(11-14岁)。该时期的倒退,主要是10-11岁的倒退,该时期的儿童理解了随机性。9岁左右是儿童随机性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10岁是转折时期,主要原因是:10岁儿童有着较好的随机性直觉,而11岁儿童既丢失了随机性直觉,又没能够建立起相应的概率知识。  相似文献   

3.
二、再论影响现代幼儿园课程的几种儿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认知水平不同发展阶段的“本质差异”。这种理论与“先天 (或遗传 )因素决定论”、传统智力测验 (主要测量数理逻辑与语言能力 )等理论共同构成了当时西方国家对儿童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解 :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 (包括速率 ) ,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儿童发展总体规律不能等同于每一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 ,但有一点还是相同的 ,即先天的“自然潜能”和后天的“自然发展”的规律 (包括速率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维果茨基…  相似文献   

4.
用历史生态的眼光看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认知水平不唰发展阶段的“本质差异”。这种理论与“先天(或遗传)因素决定论”、传统智力测验(主要测量数理逻辑与语言能力)等理论共同构成了当时西方国家对儿童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解:儿童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包括速率),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儿童发展总体规律不能等同于每一儿童个体发展的规律”,但有一点还是相同的,即先天的“自然潜能”和后天的“自然发展”的规律(包括速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5.
以906名6-14岁儿童为被试,采用Rasch模型考察其概率概念学习进阶。结果表明:儿童概率概念学习进阶的一般顺序是随机性—模糊认知—数量化—随机分布—分数表示;儿童在学龄前对随机性有较好的进阶起点,其他概率任务开始萌芽,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时在各概率任务上都有较大的进阶幅度,第三学段进阶缓慢;根据不同问题情境下的表现,儿童概率概念学习进阶可以划分为6个水平。对课程及教学的建议:设计合理的概率概念课程学段目标;开展基于认知导向的概率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108名3~5岁儿童,通过对其进行一级错误信念认知和二级错误信念认知任务测试及社会行为评定,考察儿童的心理理论对其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和退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攻击性行为发生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降低,退缩行为发生概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差异并不显著.(2)儿童的错误信念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变量后,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认知水平可以预测其亲社会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而儿童对错误信念的认知水平不能预测其退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儿童性别概念认知调查问卷与性别角色量表调查了儿童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发展状况,以便提出有针对性教育策略。结果发现,四~六岁儿童性别同一性认知发展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六岁儿童性别稳定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四岁、五岁儿童,但后者性别稳定性认知水平差异不显著;性别恒常性认知水平年龄差异均显著,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四、五、六岁组。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学前儿童中已分布,四岁儿童女性化与双性化的比例均在30%左右,五岁儿童双性化比例达到74.32%的峰值,六岁儿童双性化比例逐渐下降为54.65%;男性化比例有所偏低,最高的出现在四岁组20.28%。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性别概念认知与性别角色类型发展状况均表现出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特征分化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误差和数据处理”是分析化学数材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教材中内容变化较大。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重点和关键问题作了讨论。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表示测定的准确度;偏差是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表示测定的精密度,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按高斯误差分布方程作图可得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根据方程和曲线可得偶然误差的分布规律,可求出偶然误差出现的概率,从概率可得到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9.
1 高考展望 1.1考点回顾 概率与统计的内容主要由数学必修3第2章“统计”、第3章“概率”和选修2—3第2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这3个部分构成,其中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仅为理科选修内容,这也体现了数学高考对文科、理科的要求不尽相同.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来看,文科主要考查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0.
皮亚杰发展理论作为指导幼儿园教育的几大基础理论之一,经过实践,已不断转化为世界各地幼教工作者的实际经验,构成关于幼儿发展、教育的常识性观念。这些观念主要有: 1.幼儿认知发展呈阶段性。幼儿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他在研究中还发现,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与其认知的发展有相互平行对应的关系,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①无律阶段(0~5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行为只是一种感官动作的反应,而无道德意识可言;②他律阶段(5~7、8岁),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以“道德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济南、青岛两地的7所初级中学抽取学生897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权利意识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行为倾向均具有显著影响.(2)在农村,中等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显著高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越高;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行为倾向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具有更强的权利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学习环境与幼儿发展结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以来自我国5个省区89所幼儿园267个班级的1592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析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各要素与幼儿语言、数学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学习环境与幼儿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园舍建筑和幼儿语言、数学认知存在非线性关联;户外空间与设施和幼儿语言、数学认知存在线性关联;区域规划与材料和幼儿语言存在线性关联,与幼儿情感社会性存在非线性关联;心理氛围与幼儿情感社会性存在线性关联,与幼儿语言、数学认知存在非线性关联;班级空间与设施和幼儿发展不相关。与此同时,园舍建筑、心理氛围、区域规划与材料对幼儿发展结果分别具有一定的阈值效应。高质量的幼儿园学习环境阈值范围为4.3~6.0分,表明教育经费投入需要保证幼儿园学习环境质量在此阈值之上,学习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促进效果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13.
儿童语言发展源于认知,认知的发展对于儿童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儿童认知语言发展过程的规律,正确看待儿童母语对于二语习得的正负迁移影响,探讨在儿童语言关键期培养儿童第二语言习得方法,这对儿童的大脑发育、语言表达以及认知能力发展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用2个心理理论范式测量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比较33名孤儿和33名非孤儿的表现,并分析了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显示:(1)孤儿错误信念认知水平发展趋势与非孤儿一致,但孤儿的错误信念认知能力发展显著低于非孤儿;(2)孤儿的情绪理解发展趋势和水平与非孤儿基本一致;(3)儿童(包括孤儿)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在3-5岁期间发生明显变化,大多数儿童在5岁时已基本具备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的能力,4岁是儿童错误信念认知和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重要年龄;(4)儿童错误信念认知与情绪理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公平分配行为是幼儿道德发展水平参考指标,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探讨公平分配行为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卷入水平的关系。选取5-6岁幼儿112 名,以张文新和林崇德标准化处理的测验任务为测量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工具进行研究。实验一采用李占星的独裁者游戏法,考察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幼儿公平分配行为的具体影响。实验二采用王斯和苏彦捷的故事情境法,考察卷入水平和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幼儿公平分配行为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幼儿两种公平分配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社会观点采择能力高的幼儿平均分配行为更高,按劳分配行为不受影响;卷入水平影响幼儿的公平分配行为,幼儿在卷入情境中公平分配行为更高。  相似文献   

16.
Children’s adaptive preference and capabilities ar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literature on children’s voice, agency and adult adaptation. Data collected for projects on gender and schooling in South Africa, Kenya, Tanzania and Nigeria are analysed to show how adaptation and distinctions between absolute and relative poverty are helpful in interpreting why children in some locations identify particular obstacles and solutions while others are silent on these. Children comment on constraints on capabilities differently in areas of relative and absolute inequality. School conditions, earning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gal frameworks on early marriage and pregnancy highlight forms of structural and relational coercion that constrain capabilit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inequality and children’s capability to aspire and consider change. This points to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learning materials, opportunities for travel and exchange, and teacher confidence and support in schools that serve the poorest children.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游戏产品趣味性强对儿童吸引力大,但多以“静态游戏”“人机互动”为主,包含信息量大但内容成人化,缺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儿童家庭游戏信息化在为儿童的生活、游戏、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使得传统儿童家庭游戏面临“失传”可能,影响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对儿童意志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也可能导致儿童家长“榜样力量”的缺失,甚至传导形成青少年时期的“网瘾”。因此,引导儿童有限度的接触家庭信息化游戏,重视玩伴的力量,提高儿童的传统家庭游戏比重,制定“家规”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将有利于儿童家庭游戏的科学开展。  相似文献   

18.
陈芝英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1):91-93,100
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为儿童第二语言教育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关键期假说的讨论应从天赋观、情感观、认知观、神经生理观入手,来解决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家长教育卷入的影响,本研究运用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测验与家长教育卷入问卷,对福建省5所幼儿园294名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班幼儿的科学问题解决能力总体高于中班幼儿,男生的科学问题解决能力总体高于女生;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大班幼儿的表现显著优于中班幼儿,在难度较小的任务中,男生的表现显著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的科学问题解决能力在4~4.5岁阶段均平稳缓慢发展;男生的科学问题解决能力在4.5~5.5岁阶段提升较为迅速;女生的科学问题解决能力在5~6岁阶段提升较为迅速。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与家长教育卷入总分以及家长讨论、家长语言认知活动参与、家长生活指导等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家长语言认知活动参与、家长生活指导对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家长应关注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与性别差异,加强与幼儿的语言互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创设具有挑战性的科学探索环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索兴趣,以促进幼儿科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a plethora of research focuses on economically at-risk preschool children in general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little can be found that investigates methods for improving rural children’s academic outcomes. This review of research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context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conditions that exist for rural preschool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in America, and to recomme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adverse cognition and learn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a lack of early literacy skills, and low high school completion rates that frequently are found in this population, utilizing 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CCSS) as a framework. Attention will be given to demographic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cientifically-based practices proven to impact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rural preschool children, particularly those from minority households, incorporating the newly developed CCSS. A comparison will be made between rural white and African American children’s learning and cognition, highlighting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for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y make up less than 10 % of all rural preschool children. For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rural communities will be defined as those with varying qualities situated outside of metropolitan areas.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reveal the conditions for rural preschool children, especially those from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 with low-income level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roviding training for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and families linked to rural schools; and infusing CCSS into the rural preschool curricula significantly improves school readiness, and decreases dropout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