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清一代,锦州系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重要的战略地位及优越的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使得锦州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探讨其地钱庄、粮栈、烧锅、典当诸业的概况,透视清代锦州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辽宁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在清代经历了显著变化。研究清代沿海城市的发展变迁对于梳理辽宁城市发展脉络、探索海洋城市建设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家族碑刻为例,探讨清代粤东地区的祠堂兴修、宗族偿产的创立、日常管理与运作等问题,从而窥探宗族制度在清代粤东地区推行时若干实际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针对锦州地区旅游业发展比较滞后的现状,提出了改变这种状况所应注意的主要措施之一,即要认清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并充分发挥优势,并在探讨锦州地区辽代物的成就、特色及在全国地位的基础上,提出辽代物即是锦州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只有充分发挥0经们的作用,锦州旅游业才能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清代商丘地区的地权市场的变化是受自然、礼会等多种因素共同支配的.这些影响地权市场变化的因素有些是封建社会所共有的,如封建政府的各种政策的实施,农民战争的影响;而有些则是清代商丘地区所独有的,如清代商匠境内黄河的泛道、改道。本文以清代的商丘地区为个例,着重对影响其地权变动的各个因素加以考察,从而对该地区的地权市场的变动情况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片国土迅速沦陷,东北军大部撤到锦州地区,锦州成为张学良在东北的政治、军事中心。在解决锦州危机的问题上,蒋张的态度出现了差异。  相似文献   

7.
矿业是封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煤矿又是矿业中与民间生计关系最密者。作为城市居民生活主要能源之一的煤炭的生产,在清代已经相当普遍。内蒙古归化城地区的煤炭开采,虽不以其规模、储量见长,但从系统翔实的档案材料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清代煤矿业生产的一个具体实例,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在蒙族地区的实施情况。本文即以归化城地方满文档案为主要材料,参考其他文献资料,对清代归化城地区煤炭业的生产发展情况、组织管理方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从中了解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辽宁濒黄海、渤海,海岸线东起丹东西至锦州,辽阔的沿海地区有着天然的港湾,有着发展海运业的有利条件。本文主要研究清代鸦片战争以前,辽宁沿海海运业的发展情况,并探讨其对清代中叶以前辽宁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影响。明朝末年,辽宁是明清战争的主要战场。长期的战争,加之后金统治时期的落后政策,导致大量汉人逃亡,使辽宁的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清入关以后,由于当时清朝统  相似文献   

9.
清代江苏的纺织原料主要有丝、棉、麻等,这些原料的服用性能不同,在纺织业中所处地位也不同。由于明代棉花载培在江苏的迅速扩展,到了清代,纺纱织布已成为江苏许多地区农家的主要副业,棉纺织业已在纺织业中占有绝对优势,与之相比,丝织和麻织在纺织业中的地位下降。关于清代江苏丝织业的地理分布,笔者已有文章进行了专门论述,本文主要分析、探讨清代江苏棉麻纺织业的地理分布。一、棉纺织业的地理分布棉花种植在江苏有很悠久的历史,松江、江宁等地区在元初就已引种木棉(1),后经黄道婆从海南崖州带回先进的棉纺技术,松江木棉之…  相似文献   

10.
清代民国时期,广西私盐活动频繁,从事私盐贩运的社会成员包括官员、盐商、军人、贫民、船户和盐枭等,他们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式涉足私盐的贩运。这在清代民国时期广西的社会经济造成一些消极影响的同时,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对清代民国广西私盐情况进行了概括,对贩私社会成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清代前中期东北的沿海贸易与营口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东北的沿海贸易始于康熙中叶,乾、嘉年间得到长足的发展.东北向南方输出的主要是大豆、杂粮等农副产品,从南方输入则以棉布等手工业品为主.营口是随着东北沿海贸易的发展而兴起的港口城镇,清代中叶逐渐取代锦州成为东北沿海税收额最高的海口.鸦片战争后营口成为东北第一个通商口岸,完全是由于它当时在东北沿海贸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邵阳师范教育肇始于清末,发达于民国,民国时期是师范教育由兴起到发展的积累时期,也是关键时期。邵阳师范教育是在全国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在清末朝廷新学制的颁行引领下,在省政府的指导督促下萌芽、基本定型并逐渐走向成熟,为邵阳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中小学教师骨干,是湖南省近代师范教育的生力军,也是全国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厘清近代邵阳师范教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论述了其四大特点,分析指出了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论浙西词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西词派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初祖曹溶,领袖朱彝尊,后至康、乾年间,又有厉鹗崛起。浙西词派是清代词坛绵延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词派。可是,学术界对这一大流派研究甚少。本文主要从曹、朱、厉三家入手,着重论述其词论主张、词作风格诸问题,从而阐明浙西词派在中国词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及其为常州词派所代替的原因,以为今天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作为清代文化史上存续持久、人数众多且影响颇大的著名文教群体的桐城派,因以古文名世而历来被视为文学流派;其实桐城派学者多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与主张,与教育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桐城三祖"为代表的早期桐城派学者在清代科举、书院等文教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教育活动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考察他们的教育主张与实践,不仅有助于丰富对清代教育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从源头上理清近代以来晚期桐城派在传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种种表现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散文家,经过钱谦益广泛介绍,清初散文学唐宋渐成风气。由于特殊时代文化背景和归有光的散文艺术成就,桐城派从众多明代散文家中选择归有光作为祖述典型。  相似文献   

16.
新近出版的《许宝蘅日记》堪称反映清末民初北京政治和社会风俗的资料宝库。许宝蘅清末任职军机处、承宣厅,民国初年又任总统府、国务院秘书,长期活动于政治中枢,对袁世凯在光绪帝、慈禧太后去世、辛亥清室让位、民初获取大总统职位的活动均有记载。在新旧政权交替的过渡时期,许氏身为幕职人员,敬业为公,谨慎忍耐,顾全大局,因而很受袁世凯的信任。民初官场黑暗,许宝蘅始终能有一个狭小的生存空间,多少与"项城旧人"的特殊身份有关。日记中对袁氏活动的零星记载,除了披露内幕和细节,也可对今人了解鼎革之际政治演化过程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其建立与实施对于提高教师地位和素质,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在继承清末开始的小学教师检定制度的基础上,对教师资格的检定机构、检定类别及资质要求、检定内容、检定有效期等教师资格的认证制度、考试制度和证书制度做出修订并进一步完善,是对教师专业化的初步尝试,并对当下我国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道咸年间,沈谨学与江湜、贝青乔等相酬唱,他们的诗歌主要反映当时底层知识分子艰难的生活,也关心国家内忧外困的政局.同时,他们对当时弥漫诗坛的格调派和性灵派,均有所不满.他们学宋,又倡导清新自然的诗风.因此,他们被称为“吴门寒士群体”诗人.沈谨学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足不出吴地,穷困潦倒,以纯粹白描的手法抒写了艰难时世之苦难人士的磨难生活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代的学术门户之见日益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学术自身发展而导致的,又加之内忧外患,统治者在学术上不得不主张"经世致用",这使得清代的汉学与宋学之争不得不服从政治的需要而转向调和。作为封疆大吏的张之洞,在对清季教育改革的第一个时期就提出了"通经致用",为达此目的,他主张调和汉学与宋学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姑妄言》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艺术特色鲜明的长篇世情小说,作者曹去晶根据明末清初社会现实描绘了一幅明清易代时的市井众生图,全方位地揭露和抨击了明末清初的污浊世情和人性的阴暗面,表达了作者独特的理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