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随之而来的是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何推动地方高校教育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已经成为众多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许多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学科设置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在素质结构方面存在偏差,本文通过剖析地方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及成因,探讨复合应用型专业舆情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及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网络查询及实地调研,获取国内部分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体现、课程设置与安排和实践教学设计三方面得出启示:认为石河子大学该专业在培养方案目标和规格方面上要凸显新疆地域特色,课程设置考虑考研和就业不同需求进行专业课模块分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以不断促进新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社会对专业性舆情人才的需求不断高涨,社会需要具备信息分析、信息收集、危机公关等能力的高素质舆情人才,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舆情人才,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是关键,本文重点介绍舆情调查与分析专业的核心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网络俨然成为高校舆情的主要阵地.新媒体时代下,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必须要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问题成因以及正确处理高校网络舆情的"堵与疏"的关系,综合多种因素,进一步对高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综合研判,并找出...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也造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现在面临的挑战,提出高校可以从提高对网络舆情的思想认识、整合信息资源、培养高素质的网络舆情队伍、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入手,完善网络舆情监控应急机制,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广播电视采编领域全面数字化的时代,社会需要更多更专业的非编人才,变革高校非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诉求。目前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课程已广泛开设于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传媒类专业。在对国内十所高校非线性编辑课程培养方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非线性编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两大方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化的课程设置方案,并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构建了传媒专业非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变革高校传媒专业非编人才培养方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广播电视采编领域全面数字化的时代,社会需要更多更专业的非编人才,变革高校非编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诉求。目前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课程已广泛开设于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传媒类专业。在对国内十所高校非线性编辑课程培养方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非线性编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两大方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化的课程设置方案,并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构建了传媒专业非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变革高校传媒专业非编人才培养方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对传媒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新文科建设呈现出"交融性、创新性、特色性、实践性"的形态特征,现阶段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少问题,高校人才培养急需新模式.在专业建设上,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应厘清专业发展方向,重设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构建"以新文科为背景、广播电视编导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课程体系设置决定着学生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影响着公共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通过对全国6所设置公共管理本科专业高校教学计划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课程总体设置繁杂、随意性较大、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优化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忽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是搞好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笔者认为以"双能型"师资为突破点,以专业—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强化实践技能为手段,优化与合理设置公共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公共管理实践人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公共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培养目标、课程及实践教学之间关系,重新审视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社会需求和能力发展视角重构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和实践体系.认为:只有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细化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从职业能力入手,在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设置课程,组建课程模块,才能培养明确指向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深刻地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评价机理,其功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其中积极影响的原因包括公共政策评价主体系统的缺陷催热网络问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消极影响的原因则是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角色定位不当;网络舆情的非理性。通过分析提出规范网络舆情发布,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增强政策的透明度等对策建议,来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积极影响。建立线上快速应急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以规避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舆论生成的发源地、信息传播的集散地、各种观点交锋的主阵地。各级政府在应对网络舆论时的一些观念和方法出现一些偏差时,直接导致了网络舆情危机发生。文章从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改善政府的舆论引导方式,重拾话语主导权并增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及舆论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新闻舆论是伴随网络媒体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舆论形式,具有其独特特征。如何加强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是目前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本运用传统舆论学理论,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即内容的权威性、传播的广泛性、舆论形成的快捷性、舆论的多元与泛化等,并提出了对不良舆论控制、对主流舆论引导两种网络舆论导向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应用,极大地拓展了网络舆论空间.校园网络舆情已成为高校学生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含义、要素、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构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模型,分析和实施模型的主要功能,建立网络舆情信息互动反馈响应体系.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对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逐步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国家教育考试舆情传播的主要途径,成为影响教育考试公平、安全和平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提升自媒体时代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治理能力,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和演变规律,提出国家教育考试网络舆情治理模型。在构建教育考试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由协同治理、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应对处置、宣传教育和安全管控6个部分组成的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中的重要领域,其目的是维护和谐稳定的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环境.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理论,造成管理水平不高,人才、资金和设备投入不足及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处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问题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前瞻性,非常适合用来进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渗透到高校的各个角落并日渐成为高校的新主流媒体。网络舆情拓展了同学们表达空间,成为高校党政决策的依据。但是,网络舆情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改进高校工作,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也会给高校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加强引导,把握舆情发展动向,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阳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2):98-10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包含众多主体,各网络舆情主体的共同作用导致网络舆情复杂多变,网媒和政府作为舆情演化的主要干预力量,其干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舆情演变方向。围绕网民、网媒和政府关系问题,分析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网媒和政府对舆情的干预机制,并通过微分方程构建网媒和政府干预下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模拟仿真不同干预情景、干预节点以及干预强度对网络舆情演化路径变化的影响,为政府治理舆情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的情形,通过组合预测方法研究网络舆情的演化趋势并对其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掌握其基本的变化规律,可以提早采取应对措施,对于及时应对网络突发的公共事件和全面掌握社会民情民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放大器,许多话题正是通过网络的传播才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应。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事关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因此,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完善,对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公共空间,促进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的特征,阐明了政府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