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教育技术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教育技术的价值,其中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是教育技术价值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针对教育技术是否存在价值负荷、负荷了什么这一问题,本文借鉴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观点"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主观世界的客观存在,而是人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共同作用的产物",指出了作为现代技术分支的教育技术先天地继承了技术的属性,负荷着主体的价值追求,教育技术内在地负荷了人们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追求.同时针对教育系统主体、社会文化主体和经济系统主体三类主体,分析了教育技术呈现出的价值负荷.最后,通过分析教育技术价值负荷产生的社会根源,得出了技术化社会中物质内在蕴含的工具属性.  相似文献   

2.
从动态过程的视角审视教育技术化的本末始终;用系统的思想研究教育技术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打开教育技术化的黑箱并用动态的观点研究教育技术化过程中的各种形态以及形态间的转化、联系及区别,探讨教育技术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论技术教育价值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乐观论、技术悲观论和技术价值中性论都不能够全面地揭示技术的教育价值问题。本文把价值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效应说"作为研究的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为指导,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教育技术化"和"技术教育化"的概念,希望借此能够彰显技术教育价值实质。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的“幸福”旨趣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个体人生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的根本旨趣所在。然而,现实的教育实践却往往被"功利化"、"工具化"和"技术化",成为实现效率、数量和速度等"工业化理想"的工具,成为传授知识、讲求功用的"技术"之学。事实上,不管教育以何种形式和程度迷失了路向,归结到一点上,都可以说是对个体幸福的背离。因此,教育需向"幸福"还原,回归个体幸福这一根本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5.
知识包括事实知识和道德知识,前者系人类对外在客观世界的了解,后者则主要与人类的道德实践相关.由此,教育可区分为技术教育和价值教育.其中,价值教育所探究的是道德知识,揭示的是道德真理,寻求的是解放和自由而非控制和强迫,包括了解自己和克服那些妨碍自我解放的因素,其最重要的内容是如何过一个"美好和真诚"的人生.但是,目前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知识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其技术化、"技术至上论"和价值主观主义倾向乃是当今社会价值教育边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当技术遇到教育,它们以怎样的方式互动?教育技术的演化机制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运行?文章借用让.皮亚杰研究发生认知论的方法,试图解释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教育技术的演化机制,提出教育技术是主体的教育与客体的技术通过同化和调节过程,不断地从一个较初级的教育技术的格局转化为一个较复杂的格局。它的演化机制是通过"教育技术化"与"技术教育化"两个关键路径实现的。通过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技术应用于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教育的复杂性,游离于教育系统之外,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同时教育作为发展主体应特别注意把握好在教育与技术互动过程中"调节"时机的浮现,勇于创新与变革教育系统,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教育中技术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化生存阶段,关注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既是技术哲学界的使命,也是教育界的使命。本文侧重于从价值论的角度来探讨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价值论强调价值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本质,并不是贬低实践关系的重要性,我们把“教育中技术的价值“理解为技术对于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人的价值,本质在于手段价值和目的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本质是"影响"人,但是当前教育中存在着教育目标异化、教育过程异化和教育管理异化等现象,造成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产生偏差,导致教育出现竞争化、功利化和技术化倾向。要改正这种倾向,就必须回到教育是"影响"人这一本质属性,通过各种措施优化其"影响"效果,而不是让教育背负上过多的职能,成为"异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着"纯技术化"和"非地方化"的误区,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技术、硬件指标等标准作为教育实效衡量标准,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脱离本地实际的倾向.这种倾向有其理论和实践根源,通过对其出现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技术化发展倾向,使教育活动出现了方向性偏失,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使具有丰富意义和无穷生机的教育的根本意蕴被去除。在这种状态下,真正的"人"的发展,真正的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难实现的。而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化,则致使学科的逻辑起点发生了漂移,造成了教育技术事业的混乱,技术至上主义的盛行。在教育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作为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主体,人的作用应该如何发挥?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深刻反思,直接导致了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教育原点的偏离与回归:点化与润泽生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而进行的活动。当今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从生命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儿童生命的充分展现与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儿童与教师生命互动、交融的过程。在成全每一个幼小生命的历程中,教师自身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世界的运行逻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化发展面临价值危机、信息割据和理论内卷等风险。为此,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约束,有效平衡技术与制度间的张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化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存在着许多技术化问题,如软硬件建设不同步、管理体系欠完善、重视设备管理轻视教学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克服教育技术技术化倾向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技术教育化是技术教育价值的创造和累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教育化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主体运用其智慧通过外部力量作用于技术并使教育主体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技术之中,技术因之而发生变化。本文从"过程"和"状态"两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技术教育化"的含义,并且认为技术教育化即是技术的教育价值创造和累积。  相似文献   

15.
在日益重视教育研究方法的今天,发展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寻求普遍适用和规范操作的技术化逻辑方式。教育研究方法的技术化取向在推动大规模教育知识生产的同时,也面临着教育研究方法是否必须坚守普遍性和规范性标准的疑问。从方法作为途径的基本内涵来说,教育研究方法本身同时具有技术和艺术两种逻辑,分别对应着把握确定性的指令性技术和把握不确定性的启发性艺术。在功能特点上,技术化的教育研究方法是研究教育事物的集成化生产机制,艺术化的教育研究方法是研究教育事物的灵动化捕捉机制。因此,教育研究方法的开发应该有机整合技术与艺术双重逻辑,这种整体性开发思路包括以下主要环节:分析教育研究对象的总体可确定性状况;分别针对可确定性和不可确定性教育研究对象开发教育研究技术化和艺术化方法;通过教育研究艺术化方法的形式化发展教育研究技术化方法;通过灵动化调用技术化研究方法提升教育研究艺术化方法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6.
MPA教育工程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PA教育应朝工程化方向发展 ,其内涵是以应用性教学科目和实践性课堂教育为主导 ,实现教学过程技术化和教学评估系统化。MPA教育的基本框架是“一门技术 ,二个领域 ,三个基础 ,四个层次”。实现 MPA教育工程化 ,必须强化角色模拟法、实习教学、案例教学、挂职锻炼等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育的技术化活动方式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手段运用上,都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化方式.其技术化特征包括:统一化、简约化、工具化与二元化等.积极反思教育的技术化活动方式对于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具有紧迫性.在技术时代,当教育的发展正表现出受技术发展目标控制的时候,应保持教育系统自身的独立地位,并按自身的目标发展,不因外界力量的冲击而偏离自身的价值认同与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何以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通过追问"教育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探讨教育实践中受教育者与其教育环境之间现实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探索教育机理中教育技术学的学术位置.本文认为,人的生成是内部的自我建构和外部社会性实践的统一;教育为人的生成提供系统化了的人类间接经验以及特定的实践条件,成功地成为个体人生成的外部环节和根本需要;教育为个体人生成提供的是现实的可能性空间,这个可能性空间以及个体人的主体性既是教育得以成功的前提,也是教育的局部失效无法剔除的缘由;教育是一种博弈过程,是谋划和实施的对立统一;提高谋划的理性水平,可以提高教育的确定性水平;提高谋划的理性水平必然要求将谋划技术化;教育技术即谋划的技术,目前至少表现为教学设计的技术和课程开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复杂过程系统具有初始条件敏感、过程开放、目标多元三个基本特性。教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系统,因为它实际上正是一个初始条件敏感,与环境有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的,目标多元的开放系统。初始条件的多样与变异是构成教育过程复杂性的基本条件,过程中不确定变量的扰动导致教育过程的不断震荡,目标的多元与游离牵引着教育过程走向难以预测。这三者构成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技术难以对教育过程给予预设的控制,也很难通过精确分析来设计和开发解决教育问题的通用方案,因而制约着技术化方式解决教育问题的可能与成效。不能过分夸大技术对教育变革的作用,运用技术变革教育需要依赖对教育过程复杂性的正确认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应是提出、认识和思考教育问题,制定解决教育问题策略方案的基本依据之一。利用技术为学习者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以及柔性教育方案乃是技术变革教育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0.
科学是当今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方式。现代教育以科学的价值和精神作为自身认知和实践的规准,认同科学,依附于科学。最终离脱了古典意义上“教化”的本真意涵,成为科学。在科学主客二分的思雏视野下,以科学自标的教育呈现出三个深刻的基本特性,即教育目的的功利性、存在方式的技术化和教育价值的虚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