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篇小说《兄弟》是余华沉寂十年之后推出的作品,与以往作品相比,具有更为广阔的社会学意义。小说延续了其《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细雨中呼喊》等作品的成长主题,性意识的觉醒、暴力与死亡的震撼、对成人世界生存法则的熟谙与运用,使主人公在混乱的中国当代背景下懵懵懂懂完成了个体的成长历程。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体现出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也揭示出这个时代的最大真实。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文学史中,青少年成长小说历来占有突出地位。《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两部作品是美国不同时代成长小说的经典作品,都包含有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尽管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成长历程是基本相似的。在不同的年代,他们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最终,他们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有了重新的认识。时代背景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同时,不同时期青年人的成长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多丽丝·莱辛是学术界备受关注的作家,但是,学术界对其成长小说的研究却十分有限。成长小说是多丽丝·莱辛短篇小说中的重要一类,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章以《木施朗加老酋长》《草原日出》《穿过隧洞》等短篇小说为中心,着重探讨了莱辛成长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6.
在赫斯顿的众多作品中,《他们眼望上苍》是拥有读者最多的一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系统探讨该小说与成长体小说传统的关系,该小说对欧洲成长体小说传统即有继承也有超越。从成长体小说的角度解读《他们眼望上苍》,分析主人公珍妮的成长过程,她的成长故事是非高女性成长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龙娟 《现代英语》2023,(11):54-57
从古至今,关于简·奥斯丁作品的研究不计其数,但将其作品放在成长小说理论的视域下进行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研究。文章将以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作为分析文本,引入成长小说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探寻奥斯丁代表作品所具有的成长小说主题和特征,为奥斯丁小说传统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德伯家的苔丝》是其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哈代在小说中成功的塑造了一个纯朴、坚强、具有反叛精神的农村少女形象。文章通过对苔丝成长历程的分析,透视出维多利亚时代农村少女的艰辛成长历程,并揭露出维多利亚下生长环境、社会制度和领路人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曹文轩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坛上的学者型作家,他以其《草房子》、《红瓦黑瓦》、《根鸟》等一系列成长小说,开辟了新一代的儿童阅读天地。作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一群独具个性的少年主人公关好而复杂的成长经历,成功地揭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儿童成长的秘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成长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0.
《麦田守望者》是公认的当代成长小说经典之一,揭示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精神上的探索与迷茫。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相当模式化,《麦田守望者》就遵循了下面的叙事结构:厌倦——出走与迷茫——逃避与漂泊。成长的引路人也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构件,然而,在《麦田守望者》这本小说中,却出现了引路人缺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成长是一个复杂而又古老的话题,是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古至今,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黑人成长小说,奶娃情感的成熟和男性意识的觉醒构成了作品的成长主题,同时该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了其成长主题:主人公的边缘身份、成长契机和成长象征仪式。  相似文献   

12.
《马贩子的女儿》是英国二十世纪杰出小说家戴维德·赫伯特·劳伦斯的著名小说,被广泛认为是“劳伦斯式小说”的典范作品之一。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评析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梅宝在与弗格斯的爱情中不断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阐释了劳伦斯小说中重复出现的成长主题,从而达到了对该小说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薇拉·凯瑟与欧洲移民朝夕相处以及自己的历次迁徙,是以潜文本形式存在其作品之中。《我的安东妮亚》探索与考察了美国作家情有独钟的成长主题。小说在叙事线条并行和时间历时推进的聚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富有开拓精神形象的塑造,反映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反抗与对农业文明的推崇,洞悉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迁,文中成长历程的叙述、成长隐语使用、成长引路人的出现恰恰彰显了小说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4.
成长小说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了主人公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文章通过《木施朗加老酋长》、《穿越隧洞》等作品的分析,论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成长小说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了主人公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文章通过《木施朗加老酋长》、《穿越隧洞》等作品的分析,论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莱辛小说《最甜蜜的梦》是一部关注女性命运及成长的小说,小说通过现实主义笔法对小说中女性展开很深入地探析和塑造,在现实与理性的冲突中,在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矛盾中,莱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在面对社会的打击和命运的蹂躏时,没有变的颓废,而是更加坚强地面对。她们在命运的打击面前,选择的不是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她们在一步步地成长和蜕变。总体而言,小说《最甜蜜的梦》中莱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者的写作功力和写作技巧在这部小说中格外凸显,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写作能力,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本文将围绕着小说《最甜蜜的梦》来重点研究莱辛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7.
《蝴蝶梦》反映了叙述者在心理上、情感上逐渐成熟的成长过程,成长是其重要主题。小说作者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自叙手法,人物设置上为叙述者的成长提供了三个反面引路人,同时在情节安排上也体现出具有象征性的成长仪式,使得《蝴蝶梦》的成长主题得到了有力的凸显。  相似文献   

18.
在乔伊斯的作品当中,《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一部。但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系统探讨该小说与成长体小说传统的关系。由于《画像》从主题和形式上为乔伊斯的后两部作品做了开拓性的尝试,不少评论将其看成是告别传统的标志。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书不仅是一部“开疆拓域”的作品,也是传统文学的典范之作,对欧洲成长体小说传统既有传承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19.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涵盖非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型。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其内涵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文章通过对三部代表性作品即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和莱斯利·马蒙·西尔克的《黄女人》的具体分析来揭示该类型小说的深刻内涵,旨在把握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并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香水》是德国后现代小说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借鉴了德国传统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的叙事框架,但其“成长”元素又不同于传统小说中的“成长”,可谓是成长外衣下的反成长。从成长小说视角出发,通过对比辨析《香水》与传统成长小说在结构和要素上的异同,从叙事结构、人物构成、时空要素和结局四个方面解读《香水》中的反成长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