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五十年代赴美的留学生,於梨华切身经历了出国前后心境、心态的变化,洞察到了海外学子身在异域,远离亲人的精神恐慌和内心苦闷。目睹了"无根一代"在情感和文化上无所归依,彷徨无措,滞留在两种文化边缘的精神焦虑。真实地记录了留学生们在他乡求学,生存的生活经历。她的作品中透射着对留学生的同情,同时也在试图为他们寻找一条合适的精神出路与情感归宿。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由根和欲望支撑的,根使人立起来,欲望使人长起来。“根”在多数情况下被指认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其实这种根,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文化的、民族的归属感和依附感。牟天磊是无根的,所以他永远无法真正立足;但他又是充满欲望的,诸多的欲望主宰着他的生活,使他奋斗、使他坚持,也使他迷茫。  相似文献   

3.
来华留学生辅导员文化身份在多元文化教育场域中凸显,是帮助来华留学生融入中国高校生活、实现对话交流、塑造知华友华爱华文化品格的重要载体。来华留学生辅导员文化身份认同在自我构建与他者投射中镜像生成,于差异性与同一性中链接文化意义,从遮蔽向去弊转化中回归教育本分。对此,从文化自信视域出发,针对来华留学生辅导员文化身份提出从自我建构和他者认同着手,围绕“认同情感、认同场域、自我形象、育人共同体”发力,提升来华留学生辅导员自我归属感,增强认同感,进而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文化、涵养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一个文化适应较为成功的在华非洲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次访谈,旨在分析促进在华留学生文化适应成功的因素。分析发现,促进该学生文化适应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社会和家庭支持及个体的文化适应经历。  相似文献   

5.
又见余映潮     
正依然是那满脸慈爱的笑容,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是一位年近古稀的长者,或许是他对语文教育的热爱让他永葆青春吧!这一次聆听了余映潮老师的两节课,《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陋室铭》,一篇是耐人寻味的寓言,讽刺了那些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人;一篇是格调高雅的文言文,抒发了刘禹锡旷达致远的情怀。两节风格完全不同的课,却被余映潮老师演绎得同样精彩!《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运用板块式教学模式,一课四学,  相似文献   

6.
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会影响其留学体验,基于新制度主义社会学视角,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14位来华留学生进行了访谈、观察和实物收集,探究其自我呈现的途径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以学习场域的边缘人、交往的分化者、精神空间的建构者、情感能量的获得者、反身性的调适者五种角色进行自我呈现。恰适性逻辑与结果性行为逻辑共同构成的社会适应逻辑作用于来华留学生个体的行为选择与身份表达。因个体行为与制度间的高度互动性,影响其自我呈现的制度构成包括规制性的安排与惯例、规范性的交往规则、文化-认知性的社会框架。所以高校不仅要在规制性层面进行政策调整,还应当对文化-认知与情感层面予以关注,从而促进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比例进一步增加,留学生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帮助国际学生适应中国生活和学习。文化认同是文化适应性的基础,针对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问题和文化素质发展研究有助于发现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定量研究,了解来自江西三所高校230名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本科留学生的留学动机、语言状况、文化传播渠道、中国文化认同情感因素和中国物质文化认知程度对留学生文化素质发展的影响,以期提高留学生中国文化素质和文化认同,顺利完成学业,把未来职业发展和两国间的友好往来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数字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载体,是建构情感的构件,抓住文本中富有人文倾向的数字,以此促知生情,更能将数字以一种特有的文化落实到阅读者的心坎上,提升人格和审美能力。数字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的是人文文化,是感性精神,它们因人有思想而变得美丽。文本中的数字,往往因发现其美,才有美可言。  相似文献   

9.
旅日作家蒋濮的<东京有个绿太阳>从各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日本的人情风貌以及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复杂的国别情感纠葛,反映出在日留学生面对融不进去的"日本"和难以回去的"中国"所作出的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笔者认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比多掌握一些具体知识更为重要。为上好每一节课,我们都必须选择好的政治课导入方式,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讲课伊始就应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政治课常用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上海中心2009年春季游学项目中开展的课堂教学与文化体验活动对于提高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实证研究得出,有些留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存在分歧,也有部分留学生对深层次的文化差异趋向认同;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性地、有针对性地参加汉语文化体验活动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敏感度;文化体验活动设计要注重培养留学生的交际信心,形成用汉语进行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情感投入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非洲学历与非学历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情感投入存在明显差异:非学历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自信心三种情感因素弱于学历留学生;学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乐趣、课堂活跃性和跨文化意识方面都低于非学历留学生,更受焦虑抑制消极情感因素的影响;非学历留学生情感投入中的积极因素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学历留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情感投入的差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提高其汉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华裔留学生思想特点,提出了华裔留学生思想教育若干建议。认为华裔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应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切实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强化其民族意识和民族特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适应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留学生因为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而经历各种跨文化适应压力。文章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阶段入手,从语言和学术适应、教育适应和社会文化等方面讨论留学生所面临的主要跨文化适应压力,从母语文化、自我效能、动机和社会距离等方面分析影响留学生跨文化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以期为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培训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情感投入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非洲学历与非学历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情感投入存在明显差异:非学历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自信心三种情感因素弱于学历留学生;学历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乐趣、课堂活跃性和跨文化意识方面都低于非学历留学生,更受焦虑抑制消极情感因素的影响;非学历留学生情感投入中的积极因素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学历留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情感投入的差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提高其汉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冲突”。在对文化冲突的背景下,留学生管理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改进管理.帮助外国留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情感倾向,以借鉴调整自己在异文化环境下的学习和生活,促进中外学生闽的交流、提高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帮助入校留学生克服适应障碍,提高高校的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文化间、国家间、以及经济团体间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不断碰撞与融合,文化冲突与文化共存成为当前世界文化存在与发展的主要存在样态。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经历了三个时期:政治援建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深化改革时期。文化维度理论作为研究不同国家、民族或者区域文化差异的重要框架结构,有利于破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在整合局内文化、融合局外文化和跨文化适应等方面为我国当前留学生教育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形势的快速发展,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不断加深。其中,留学生教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每年吸引了大量留学生来华深造。由于各国文化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来华留学生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产生许多困扰。本文以南开大学留学生为例,主要探究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历的文化休克现象以及采取的调整策略,以期对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文化情境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国家认同的价值基础源于文化认同,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来自文化交流。在运用回归统计方法对135个国家和地区2058名来华留学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交流活动正向显著影响其对中国文化认同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维度。在文化交流活动影响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中,学校支持感发挥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正>得闲时,喜欢看一档节目,它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文化节目应有的厚重分量。它通过朗读一封封书信,延续着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对幽深人性的思考、对人间正道的追寻。用心倾听这些信纸上的声音,字字点滴汇聚成流淌在中国人精神深处的情感河流。是的,你应该想到了它的名字——《见字如面》。在这档读信节目中,书信成了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