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汉语动词作主语、宾语跟名词作主语、宾语是不同的,先秦汉语动词作主语、宾语有四种不同情形:动词作主语、宾语;动词作主语、宾语后活用为名词;动词作主语、宾语时兼有名词性质;动词跟作主语、宾语的词是不同的单位。因此,先秦汉语动词的活用和兼类就少一些。  相似文献   

2.
名词及其活用的动词之间存在着深层的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可以从翻译理解的角度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统摄,本拟以先秦两汉语言为例,将活用动词的名词归纳为四个语义类型,即“对象结果类”、“工具方式类”、“处所类”、“时间类”,并从今人理解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形式标记。  相似文献   

3.
将名词状态化和动作化共用于一体,是古人积极修辞之妙笔,体现独特的表达意图和表达效果,常见于先秦至明清时期诗典箱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实体,应将其作为名词活用的又一种形式——名词用如状谓结构(或短语)予以确认和正名。  相似文献   

4.
上古汉语中,“有+名词”中“有”字的词性,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在先秦早期是指示代词,先秦后期被“兹+名词”取代,慢慢消亡.  相似文献   

5.
由名词“所”和动词“以”演变虚化、凝结成固定结构“所以”,在先秦作品中的类型、意义和用法;先秦时期的介词结构“所以”发展到现代汉主语里用作连词的演变原因和过程,以及“所以”用作介词结构和作连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先秦典籍中重要的语科,在反映先秦语言,尤其是在反映先秦口语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从《论语》的实际语言材料出发,着眼于其中的量词,通过对《论语》中所出现量词的语法功能、语义分布特征的分析,以期反映出春秋时期量词的概貌以及在量词形成过程中名词的语法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朝""夕"常用作名词,二者并列连用为名词短语,后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时日,光阴"义,也可指"非常短的时间"。唐代时,"朝夕"虚化为副词,表示"时时,常常",其副词用法的产生是语法化的结果。而"日夕"也经历了类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先秦汉语的“有+名”式名词中的“名”可以是族名、国名、朝代名、水名和一般名词;在具体语境中,“有+名”可以解释为族名、国名、地名或朝代名。“有+名”中的“有”,可以解释为“大”,以此解释“有+名”,便一通百通。  相似文献   

9.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是汉语特有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汉语名词都能自由地充任谓语。主语与谓语之间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是构成名词谓语句的一个必备条件。先秦汉语名词谓语句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有八种形式,它们和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的语义关系相比较,部分相同之外,也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0.
对《世说新语》中的偏正式复音词语义和词性的构成状况进行详细考察可以发现,“世说”时期,偏正式复音词在语义和词性构成上,较先秦时期有明显的发展。从语义构成上看,表身份、职业大类名词的正语素有所增换;正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偏语素表示情态、状貌的偏正复音词大量出现;数量词的用法在继承先秦用法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变化。从词性构成看,像先秦一样,构成名词的仍然占绝对优势,但构成动词的比先秦有所增加,并且出现了构成形容词、副词、连词、代词的偏正复音词,各类形式词的构成情况较上古更为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言学看名词临时作量词的语义演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先秦至明清时期具体的语言事实为基础,从语义方面对名词临时作量词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考察,发现名词作量词的语义演变具有规律性:1.名词临时作物量词的优先顺序为:[+可容性][-人体器官]名词>[+可容性][+人体器官]名词>[+可附性][+人体器官]名词>[+可附性][-人体器官]名词(“>”表示“优先”);2.名词临时作动量词的优先顺序为:[+工具]名词>[+人体器官]名词。这种规律背后的动因是人类的认知观。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晓岚 《今日中学生》2007,(10):26-28
in,at和on是时间名词前常用的介词,下面就它们在时间名词前如何使用进行详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语音是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语音的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问两方面。汉语先秦文献保留了大量上古语音材料,对先秦文献的研究与总结,有助于理清语音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线索,推动语言历时比较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使动用法从陈承泽先生提出后,一直是古代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左传》是先秦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对我们研究古汉语语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汉语中,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左传》中的名词的使动用法很有特色,也为我们研究名词的使动用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也谈汉语前缀“阿”的来源——兼与杨天戈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语文》91年第3期发表了杨天戈先生的一篇文章《名词前缀“阿”探源》。对杨先生讨论的这个问题,我们颇有些不同看法,故写成此文,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1 杨文并未找到“阿”之源 1.1 杨文中有3点至关重要:(1)先秦时,“阿”不作前缀;(2)名词前缀“阿”始见于东汉末年蔡琰《悲愤诗》的“阿母”;(3)前缀“阿”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快的速度推广开来,使许  相似文献   

16.
当名词进入名谓句的谓语位置时,名词空间性的语义特点就发生了变化,表现在名词空间义的失去、时间义的获得、语义值的变化和谓词语义特征的获得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就日语教学或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时间表示方法作了明确阐述,对日语中的时间名词进行了分类,并以实例说明时间名词什么时候应该加格助词に,什么时候不该加格助词に。  相似文献   

18.
歇后语探源     
歇后语是一种有特定结构的固定语。成语藏词不是歇后语。“歇后”这个名词在唐代出现 ,但歇后语在先秦文献中就比皆皆是。可见歇后语起源于殷商之前  相似文献   

19.
模式词语"不A不B"在先秦就已有之,"A、B"可为意义相类或相关、相对或相反、相近或相同的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等。"不A不B"在先秦时意义较单一,后世逐渐发展而变得意义丰富,主要分析A、B的语法性质、意义类型和语义流变,重点考察其语义流变。  相似文献   

20.
蒋栋梁 《语文天地》2011,(23):26-27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在文言文众多的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尤为突出。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