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同一人物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审美取向的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形象。现主要分析《敦煌变文集》中以王昭君和秋胡妻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及其蕴含的审美意义。她们都是容貌俊美却无法抗拒命运的悲剧人物,都无法摆脱社会的牢笼而获得真正的婚姻。她们唯美而又哀伤的独特内心得到了人们的同情,使得她们的故事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
女性的地位与命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程度,解读传统文献中的女性形象是我们认识女性地位和男权意识的一个窗口.本文以女性文学视角,分析了敦煌变文中出现的丑妇形象,并进一步探讨了当时男权文化背景下这一系列形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敦煌变文中涉及女性的作品有17篇左右,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约20余个,不但塑造了美轮美奂的女性形象,也描摹了一系列丑女形象,独特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特定的宗教目的和宗教文化特征,同时也表现了特殊的审美及审丑心理。  相似文献   

4.
彭雪华 《文教资料》2008,(28):291-293
敦煌目连救母变文,尤其是<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在横向上,汇集几乎所有地狱元素,拓展了敦煌地狱观念的广度,在纵向上,对每个地狱构成元素的描摹生动形象,言前人所不言,或言前人所不尽言,发掘了敦煌地狱观念的深度,在敦煌地狱观念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坐标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敦煌变文中“亦”与“一”通用的现象,认为“亦”为“一”的俗体,并判定它流行的年代为中晚唐( 公元800 —900 年) 。  相似文献   

6.
潘志刚 《家教指南》2011,(1):112-116
"忽"及以它为语素构成的一些复合词,在敦煌变文中有时用作假设连词。"忽"作假设连词在中古已产生,是副词用法的进一步语法化。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认为"忽"作假设连词是"或"的同音假借字,情况并非如此。"忽若"、"忽如"、"忽其"用作假设连词是通过同义复合而形成的复合词。"忽然"、"忽尔"、"忽而"是"忽"加词缀构成的复合词,它们由于受到"忽"、"忽若"、"忽如"、"忽其"作假设连词的类推作用而产生出相同的连词用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口头性文学作品,敦煌变文中程式的使用极为频密.程式是口头说唱传统的产物.在说唱过程中,程式可以减轻说唱者现场创编的压力,减轻听众由信息过分密集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对于听和说的双方,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献中,五个系统的目连变文各具特色,同中存异。在《盂兰盆经》的基础上,目连变文通过移植佛典中的相关故事或情节,借助移花接木、渲染神通威力和地狱惊怖场景的手段,大大增强了其文学性,目连的文学形象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敦煌变文<舜子变>记载舜行孝故事最详细最完备,也是我们研究唐五代时期家庭关系的重要材料之一.尤其是其中塑造的后母形象,虽在<尚书>、<孟子>、<列女传>、(<史记>等传世文献中都有记载,但发展到<舜子变>已经与史传系统大不相同.变文中的后母形象来源于史传文学和民间传说两个系统,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逐渐演变.变文中的后母形象,不仅反映了后母在文学史上的变迁,也直接展现了唐五代时期后母这一特殊身份在家庭关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认为海岩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形象画廊中增添了一部部重要的作品.文章从其塑造女性角色的三种方法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2.
在崇尚阳刚之美的战争题材的作品中,传统女性形象的缺席给战争文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遗憾。孙犁塑造了一系列几近完美的既有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风尚,更有着传统文化内涵的女性形象,不仅寄寓了孙犁的审美追求和童年记忆,更寄托着他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的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13.
宗教叙事伦理以宗教传说与宗教教义作为潜在的叙事资源与创作题旨,是宗教伦理形态在叙事文本中的具体描摹.霍桑在宗教的叙事框架中演绎了北美现代意识冲击下的女性角色嬗变,表现出作家矛盾复杂的婚姻伦理观念与宗教态度.  相似文献   

14.
海岩对传统的女性形象做了突破.他所塑造的女性的爱情观和事业观不再拘泥于世俗传统的风格.<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三部小说中的女性,既伟大,又平凡,既具有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也不失爱恨情仇的凡夫平常心.这一切使我们看到了女性自身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自丁玲以来,女性自我意识一直是文学的一个主题。利用心理分析的技巧,丁玲追求表现女性的真实内心与女性心灵深处隐蔽的欢乐和痛苦。她用女性及自身的特质感受,展现了中国现代女性寻求漫长且苦难的心路历程:苦涩的挣扎─—苦闷的探索─—苦痛的新生─—苦恼的阴翳。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及《无名的裘德》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小说均直接或间接以女性为主角,而且这些女性均个性鲜明,在西方文坛独树一帜。分析她们的形象,能够让我们准确探明作为男性作家——一代文豪托马斯·哈代是如何看待女性的,这对理解其作品精髓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的着眼点正是如此,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谈简·爱女性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部经典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描写了她为追求女性独立和爱情平等而进行的坚强不屈的斗争。本文着重从四个层面,即她的自强反叛、向往自由、追求精神平等和完整意义的爱情观对其女性形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解读男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男性作家创作背后的文化精神状态。莫言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她们身上对爱情、对自由的勇敢追寻,对亲情的伟大奉献,都凸显出身边众多男性形象的卑弱,这正是莫言试图启示我们的:我们所面临的“种的退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在小说中有许多的新型女性形象,她们都有着各自的特点,都非常的鲜活.而茅盾描绘的女性形象却具有与其他小说中形象不同的特点,茅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独特的,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主要有“着(者、咱)”和“里”、“裹”。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在武威方言中体现为三个语气词:“着”、“哩”和“囔”。其中“着”字在日常用语中单个使用的用例较少,一般是两个“着”重复使用;“里”、“裹”在武威方言中则分化为两个语气词:“哩”和“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