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13)
沈光文被誉为开启台湾文学第一人,他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律诗与文赋传播到了台湾,对于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有着筚路蓝缕之功。在遭遇华夷突变之际,虽然寓居台湾,但作为明末遗民,沈光文一方面仍以诗文为武器,坚决表示不与清廷合作;另一方面却联合清人组织了对于台湾古典文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台湾第一个诗社——东吟社。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沈光文文学风格及地位的阐述,本文则从遗民心态的角度,把存在于沈光文身上的矛盾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戴光中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1)
“海东文献,推为初祖”的沈光文,是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种子撒播在台湾岛上的第一人,是为台湾文学的开创发展而鞠躬尽瘁的杰出拓荒者。他的一生经历三个时期:读书与求仕,抗清与为官,遗老与诗人。他对台湾文学的贡献,一是文学形式,二是文学活动,三是文学内容,即开拓了反殖文学、遗民文学、乡愁文学和山水风俗文学,其影响迄今不灭。对他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3.
肖亮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3)
郑闰同志《沈光文与晚明浙东易学》一文称《栎社沈氏宗谱》记述了沈光文与沈一贯的世裔关系,这是与事实严重相违的。其所列一贯→泰泳→延履→光文之世系,也似缺乏根据。沈光文、沈一贯与栎社沈氏同宗,至于沈光文是否栎社人,其祖辈世系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4.
明遗民逃禅是清初思想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这一独特化景观的形成,以晚明以来禅宗的风靡、禅悦之风的兴盛为铺垫,以明清易代的社会大变革为契机。在这批遗民僧中,归庄是一个典型,“亦僧亦儒”的生活对诗人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均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尽管“虽作头陀不解禅”但这极不情愿的皈依,不仅给佛国世界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使儒学获得了渗入佛学的最佳心理氛围与心理基础,使中国佛教思想化史上长达千余年的儒释融合达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而且使佛教与人士大夫的关系也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5.
王文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4):117-121
清初江南遗民社团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社团的活跃程度也因时而变。受到特定时空、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参社人员身份、心志以及行为的影响,遗民结社各有特色。遗民结社活动有讲论儒家经典、诗文唱和、编纂文献等。清初江南遗民结社活动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民族气节以及社会责任,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与人文精神,应当成为文化史、文学史、思想史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陈心浩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70-75
历史上人们对叶适的研究,一般把他当作一个政治家和思想家来看待,因而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在他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上面.其实,叶适同时是南宋期间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他的一些文学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看来,都有很多闪光的地方.从文德、文术和文变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叶适的文学思想,可以对这一历史人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36-140
清代诗人集会唱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研究清代诗歌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各类集会唱和伴随着遗民诗人的一生,从这些集会唱和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出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在甲申事变、南明灭亡和己未"博学鸿儒科"三次事件后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的时代巨变出现了众多遗民学者、知识分子,他们身上产生的较为强烈的遗民情结影响之于清代传记的写作,使传记文学发生新的变化,出现了众多为遗民学者所作的传记。文章以清人为清初史学家万斯同所作的传为个案,从遗民情结与多篇万斯同传记出现原因、遗民情结对传记写作取材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遗民情结对学者传记写作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与局限这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较为全面地认识清初遗民情结对清代学者传记写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仲华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5):55-59,64
作为遗民子弟,刘献廷极力表彰忠烈豪侠,鄙视降清的变节者。刘献廷治学涉猎广泛,对农政、水利、历法、算学、地理、音韵等方面皆有研究;眼界开阔,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利济天下后世。他鄙视腐儒章句.批评士人大多知古而不知今。其声韵学,总结了满语、蒙语以及梵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的发音规律。其治学志趣高远,超越时人,惜著述大多不传,学术后继无人,这不仅反映了经世致用学风在清初政治社会生态中的境遇,而且他“会通中西”的治学视野也反映了当时西学东渐对传统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课程性质的概括中提到了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就作文教学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准赋予其更高的使命。新的形势下,我们该反思过去的作文教学,正视其中的几个矛盾,并处理好它,才能让其和谐统一,服务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写什么与怎么写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哲学理论中认为,内容先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这不难理解。杜牧说:文以意(思想内容)为主,气(激情)为辅,以辞采章句(文采技法)为之兵卫。 相似文献
11.
毫无疑问,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是使整个社会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得到协调而全面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日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只注重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导致了普遍存在的只重视科学而忽视人文的现象.作者认为,离开科学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仅有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科学必须走向人文.科学与人文虽然在形式上是分离的,但尤其本质而言应该而且是可以统一的,关键是人们是否意识到二者的统一将会给社会来怎样的福音,而二者的分离又将会给人类造成何等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是使整个社会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得到协调而全面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日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只注重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导致了普遍存在的只重视科学而忽视人文的现象.作者认为,离开科学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仅有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科学必须走向人文.科学与人文虽然在形式上是分离的,但尤其本质而言应该而且是可以统一的,关键是人们是否意识到二者的统一将会给社会来怎样的福音,而二者的分离又将会给人类造成何等的灾难.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作为对现代化扬弃的可持续发展,仍然肯定发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肯定现代化带来的物质成果,肯定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在深刻反思现代化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发展模式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4.
周焕卿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2)
清初遗民词的主题取向,主要集中在故国之思、离乱之叹、英杰之吊和隐逸之情这四个方面。较之明词及南宋遗民词,清初遗民词显示了较强的纪实性和叙事性,所表现的情感也趋于多元化,呈现出内容充实、风格多样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5.
16.
历史教育的实质和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历史知识的普及成为史学工作者承担的重要责任。高中历史教育是历史知识普及的一个重要平台,历史教师兼史学工作者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在完成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同时做好历史知识普及。高中历史教育因种种原因与历史知识的普及存在着矛盾,本文就两者之间的矛盾及如何实现矛盾中的统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49年新中国建立,江山易代,现代新儒家漂泊海外。最终,孤悬海外,宗儒职志,家国情怀,书生意气,加之恻怛不忍的个性五因素,凝结成唐君毅心中的遗民情结。 相似文献
18.
高润梅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3,21(Z1):79-80
关于时间的走向在经典热力学中和生物学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热力学定律给出的结论是宇宙走向单一、没落,生物学结论是丰富、文明.这种矛盾自热力学定律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困绕哲学界和自然科学界多年,直到非线性自组织理论的建立,这个问题方可得到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高润梅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Z1)
关于时间的走向在经典热力学中和生物学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热力学定律给出的结论是宇宙走向单一、没落 ,生物学结论是丰富、文明。这种矛盾自热力学定律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困绕哲学界和自然科学界多年 ,直到非线性自组织理论的建立 ,这个问题方可得到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论清初遗民诗群创作的主题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遗民诗群是清代诗歌流变史程上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诗学背景 ,与相似的人生处境和处世态度 ,使这个诗人群体的创作在主题取向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感念乱离 ,系心民瘼 ;眷怀故国 ,志在恢复 ;流连山水 ,寄情怡性 ;友亲与亲情。所有这些 ,都是清初遗民诗创作中最可珍视的方面 ,在中国古代诗歌主题的流衍嬗变中显然有继承和拓展之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