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扬 《考试周刊》2010,(32):143-143
在日语中,"ずに"、"ないで"与"なくて"都表示否定的意思,三个词语意义相同,用法相近,很多日语学习者对它们的用法容易混淆,本文就三者的用法与异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热""风"作为类词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可以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某种社会事件成为一种"热潮"或"风气",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在语义语用上的差别也是明显的,从意义虚化的程度上看,"热"的虚化程度比"风"高;从感情色彩上看,"热"多表褒义,"风"多表贬义;从音节的组合能力上看,"风"的组合能力比"热"强,"风"既可以双音节组合也可以和单音节组合,"热"不能和单音节组合。  相似文献   

3.
关汉卿杂剧中的处置式中,"把"处置式和"将"处置式在简单处置式与复杂处置式、广义处置式与狭义处置式等的关系比例上大致相同。"将"处置式在用例总数上占较大优势,但"把"处置式的用法种类多于"将"处置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詈、骂"这组同义词进行了描写,对其先秦两汉时期的使用情况做了比较:战国以前,表"恶语相加"义主要用"詈",但从西汉的《史记》开始,"骂"无论从用法还是词频都已占绝对优势,"骂"取代"詈"的过程在《汉书》时代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5.
徐建玲 《考试周刊》2011,(75):125-126
在日常生活中,方位词"上"、"下"被广泛运用,但因为用法简单,一直得不到研究者的重视。在日语中,"上"、"下"也被广泛运用。本文从日本现在最具有权威性的《俗信故事ことわざ大辞典》中选出了部分包含"上"、"下"的谚语,着重从它们的语法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莹石 《考试周刊》2010,(33):122-123
在日语中,"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都有表示目的的用法,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本论文对"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表示目的时的异同点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总结,旨在给日语学习者一些帮助,并希望可以给日语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认为副词"至少"表示的意义是"最低限度",但在实际的运用当中,"至少"有"不止"、"不仅仅"的规约含意。由于"至少"的使用与说话人紧密相关,因此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说话人自我的印记。"至少"的规约含意"不止"、"不仅仅"表现了说话人对句子命题的主观介入,表现为说话人对句子命题的肯定程度或对命题的主观认识。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中包含"至少"的语料中,"至少"的用法归纳为标记和无标记用法。在这两种用法中,"至少"的主观性体现了说话人主观认识、主观解释、主观情感。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爆"不仅仅作动词用,还可有形容词的新用法。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呆"读dāi,"待"读dāi和dài。在dāi音"停留"意义上两字存在混用的情况。"待"字比"呆"出现早,先秦就有"待"字,而"呆"最初是"保"的古文,到元朝才有了"傻"的意义。在明清之前,"待"字的含义没有"停留"意义,明清开始才有此含义。"呆"字到明清也只有"傻"之类的含义,只是到了解放前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才出现了"停留"的意义,也是在这个时候,"呆""待"混用了。"待"读"dāi"是在与"呆"混用后,受"呆"的影响才增读"dāi"的。  相似文献   

10.
"由"字句、"被"字句在语义、句法、语用上都有所不同。在语义上,"由"字句指向施事成分,表达过程义、行为义,"被"字句指向受事成分,表达结果义和动作义。在句法上,"由"字句与"被"字句在动词形式、否定形式、主动被动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在语用方面,"由"字句更倾向表示未然体、主观态度,而"被"字句更倾向表示已然体、客观事实,同时"被"字句更多地表示消极色彩。  相似文献   

11.
也谈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先介绍了非网络流行语的“杯具”的用法及意义,然后叙述了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再着重从谐音双关的角度论述了“杯具”一词形成的机理,最后描述了“杯具”用法进一步的发展情况。网络流行语“杯具”与“悲剧”一词谐音双关;以“杯具”为中心,形成了“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一系列新词;“杯具”一词形成以后在其名词用法基础上又相继发展出形容词和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2.
安徽定远方言中,"子"尾的读音在轻声的基础上更加弱化了。从构词功能来看,"子"尾分布十分广泛,是构成方言词的重要手段。定远方言中没有儿化词语,一部分"子"尾替代了儿化表示小称。加上"子"尾,还使一些双音节词语表意委婉。总的说来,"子"尾呈进一步虚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古辞辨》中认为,"醬(酱)"来源于"將",因为"將"有"辅助"义,酱对主食起到辅助作用,因而得名。但是,本文从字形和饮食文化两个角度来考察,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首先,从字形来看,"醬"金文的字形从"酉"、"爿"声,"爿"并无"辅助"义。其次,从饮食文化角度来看,"醬"开始是作为主食而非调味品。关于"醬"的语源,笔者认为"醬"来源于表示"稠"义的"糡"(糨)。  相似文献   

14.
随着"X货"构式在网络等媒体上的广泛使用,"货"的用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X货"词族。新兴"X货"词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货"在表示"商品"义时用法更加灵活,且指人用法较之以往更为普遍;二是在"货"的附加义方面,指人时原有的贬义成分消失,转为中性义;三是"货"的语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泛化,并通过"X货"构式大量构词,形成了"X货"词族,丰富了汉语表达。  相似文献   

15.
“拼”的新义新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各种媒体所使用的语言中,"拼"的意义和用法比字典词典中列出的义项要丰富得多,因此,本文对其新义新用法进行了考察,发现其新用法多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方式使原词语衍生出新义的。  相似文献   

16.
安华珍 《语文知识》2010,(1):96-96,85
"唯一"和"惟一"大概是目前使用得最为混乱的一对异形词了。这种混乱由来已久,"唯"和"惟"本义虽然不同,但自古在限定范围的意义上通用。  相似文献   

17.
"因"是一个常用汉语词。在先秦文献里,"因"处于虚化过程中,其词性、意义和用法看似十分复杂,但如果明确了"因"的本义为"像垫子(席子)之形"或"会垫子(席子)之意",则该字的各种意义和用法就如网在纲,纲举目张,十分清晰明确了。  相似文献   

18.
马小平 《文教资料》2011,(25):18-19
"银子"一词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字眼。在杜十娘和李甲不幸婚姻遭遇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银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把"银子"作为叙事线索,不仅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理解李、杜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而且可以帮助读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更深刻理解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梦"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世界和谐之梦,它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图景。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主要有三条路径,它们以宪法为框架,简称为"三民工程",即民主、民心、民生。其中,"民主"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民心"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三者统筹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给"字替代"与"字,是汉语演变历史上的一种词汇兴替现象,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替代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无论是在替代时间上,还是在替代义项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