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六 《语文知识》2007,(2):48-52
《荀子》反义词共457组,其中单音节反义词占绝对优势,这与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的情况相一致。语法类型比较单一,主要分布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类上,形容词最多。这是由反义词的形成条件决定的结果,也是汉语反义词词类分布的普遍规律。《荀子》反义词在对应关系上存在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又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2.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是学习研究我国上古历史和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以《尚书》单音节反义词词义为研究对象,力求为上古汉语词义研究做出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廖扬敏 《语文知识》2010,(3):48-49,55
本文通过对《道德真经广圣义》反义词的穷尽性描写,并将它与《现代汉语词典》的反义词对比,得出其反义词聚合特点:大量同义词进入反义聚合;新的组合搭配催生新义项;义项趋减,个数渐增;临时构组的反义对子数量繁多;书面语色彩浓厚。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今文《周书》词汇的全面考察,统计出反义词67组,并从语法分布、音节分布、语义状况、内容分布、数量对应关系、逻辑对应关系等方面对这67组反义词进行研究,并分析了今文《周书》反义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周易》反映了上古时期的语言面貌,为研究上古汉语并列式复合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语料。通过对《周易》中并列式复合词词义的构合来源、词义与语素义之间关系的考察,对其词汇特点、内部规律进行客观实际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同义连用是上古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从上古古籍《国语》《史记》中同义连用的内部构成情况,并从认知角度探讨上古汉语中这种语言现象的形成机制与原因,有利于了解现代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构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同义连用是上古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从上古古籍《国语》《史记》中同义连用的内部构成情况,并从认知角度探讨上古汉语中这种语言现象的形成机制与原因,有利于了解现代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构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宋子然著《古汉语词义丛考》,已于2000年8月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书共计18万字,由5个部分组成,即《上古汉语词义札记》、《魏晋南北朝词义初探》、《医经典籍词义笺识》、《四川方言词义证古》及《附论》。前4个部分对前人未加训释或释义不确切的部分字词进行了逐条考证训释;《附论》部分则研究了上古汉语的三种构词形式及其意义,包括《从〈诗经〉重言论上古重迭式的形式和分析方法》、《从〈楚辞〉三字状语看形容词ABB式的构成和演变》、《从汉人训诂看上古并列复合词和构成及其特点》。该书著者多年从事汉语词…  相似文献   

9.
对《梁书》连词进行穷尽性研究的基础上,对照中古其他文献,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分析和概括《梁书》的连词特点,可见《梁书》连词充分体现了中古汉语成熟期的语言特色:沿用上古汉语的旧词占极大优势,新生连词大量减少、呈现出规范化倾向,表义更加精密,音节构造较上古汉语有明显变化,词汇的双音化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10.
考察《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有助于全面认识《吴越春秋》的语言面貌。《吴越春秋》有三类人称代词,这三类人称代词既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某些功能,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上古汉语向中古过渡时期人称代词演变中既继承又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先秦诸子著作之一,《文子》全面阐释了《老子》道家思想,同时也兼糅了儒家、法家、墨家等家思想,言语行文以说理论述为主,《文子》反义词较为丰富是其一大特点。本文通过对《文子》反义词全方位的共时描写,力求能为先秦反义词研究做些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考察《吴越春秋》中的人称代词,有助于全面认识《吴越春秋》的语言面貌.《昊越春秋》有三类人称代词,这三类人称代词既继承了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某些功能,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上古汉语向中古过渡时期人称代词演变中既继承又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辨识音读的字书。汉字是汉语的载体,从上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一特点来说,它又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全面收录东汉许慎前上古汉语词汇的集大成著作。那么,关于饮食词汇,《说文解字》也系统地反映了周秦及两汉期间的饮食词汇面貌。本文以"饮食"义为纽带,贯通《说文解字》始终,以整体认知的角度去审识《说文解字》饮食词汇的特点。其特点表现为三方面:时代性、广义性、形体结构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戴俊华 《文教资料》2013,(32):124-126
本文通过研究《三国志·魏书》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次及语法功能等情况,了解人称代词在《三国志》中的使用情况和特点,并与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探究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判断句是上古汉语的常见句式之一,分析上古汉语判断句对了解上古汉语语法体系有重要意义,但是要正确地进行分析就必须掌握上古汉语判断句结构的特点,因此,本文想先探讨一下上古汉语判断句的结构特点,然后才根据这些特点,对上古汉语判断句的结构进行一些分析。一、上古汉语判断句结构的特点上古汉语判断句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学术界的论述还比较少,作者不揣浅陋,试作如下概括:  相似文献   

16.
《论衡》是东汉时期王充的著作。从语言史的角度看,这部书处于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因此书中的语言现象既丰富多样又错综复杂,且有一定的特殊性,《论衡》的比较句同样如此,文章将《论衡》中“尤、最”字比较句按照语境进行了分类,并对其语用上的话语链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杨艳 《现代语文》2010,(3):65-68
"贿""赂"二字在古代汉语,尤其是在上古汉语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单独使用的,其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中通常连用的"贿赂"一词。在上古汉语中"贿""赂"二字在语义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对《左传》中含有"贿""赂"的句子进行了穷尽式的检索,并将这些相应的例句作为语料,对《左传》中"贿""赂"二字的具体语义语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古汉语学习者分析古汉语字词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单音节词汇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规律之一。基于《楚辞·离骚》的复音词特点,探索上古汉语在楚地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诗经》最后成书大约在春秋中叶,当属上古中期,它基本能反映上古汉语的语法特点。现就《诗经》一书中出现的人称代词从其数量、称数和句法功能方面做一简单的平面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慧书》是重要的禅宗文献,也是近代汉语研究可依据的重要语料。《大慧书》使用的范围副词共26项,体现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三个不同的时间层次,展现出一个继承多于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历史面貌。通过对《大慧书》中使用的范围副词进行全面的分类描写,并对相关副词的来源和演变进行讨论,丰富了近代汉语副词的研究成果和针对《大慧书》专书副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