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语言艺术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试用符号束,即面相身势这一语用学理论,来研究《史记》语言艺术。通过分析面相身势描写在《史记》人物形象塑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原因,阐明面相身势描写是司马迁成功塑造《史记》人物形象的重要语言手段。  相似文献   

2.
《史记》作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以《鸿门宴》为例,浅析《史记》在写人方面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部继往开来的伟大著作,它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诸如刺客形象、商贾形象、女性形象、医者形象等,研究这些下层人物形象,有助于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了解《史记》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样性,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凤云 《考试周刊》2009,(22):25-26
《史记》人物传记在历史人物形象塑造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精当地取舍、安排材料;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尖端,性格自现;成功运用语文;倾向性鲜明。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史记》一书中,司马迁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后宫女性人物形象。司马迁对这一类人物的塑造主要集中在《吕太后本纪》和《外戚世家》中。这两篇传记在塑造后宫女性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且对后代的《汉书》、《后汉书》等正史中关于后宫女性人物传记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思想深受《易》理的影响,《史记》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其《易》理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从人物典型化手法、含蓄化手法、互见法、悲剧人物、传奇色彩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周易》与《史记》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使用了许多歌谣和谚语,这些谣谚在《史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利于增强作品的语言美感,有利于酝酿悲境的氛围,有利于增强美刺功能,对论赞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研究《史记》中谣谚的艺术功能,对于全面理解、解读《史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断,文章塑造了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等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戏剧冲突此起彼伏,情节结构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学”中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书130篇,悲剧人物传记有70多篇,悲剧人物120多个,构成《史记》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他们的精神光耀千古。作者运用了互现法、比较法,抓住主要事件和生活细节,以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悲剧性格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10.
《史记》建立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其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对我国的古典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唐传奇,从名篇形式、开头结尾、序言与论赞、章法结构到记叙的顺序都沿袭了《史记》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1.
李芳 《现代语文》2006,(12):119-119
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试图以《项羽本纪》为例,从学的角度对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作一浅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窥豹一斑,进而对《史记》的艺术特征作整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司马迁运用《春秋》笔法,在实录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个性各异的人物形象。《史记》在写人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后代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成为历代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史记》对《三国演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取和人物塑造方面,主要表现是《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其具体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三国演义》创作过程中大量使用《史记》的互见法;二是《三国演义》写作过程中,作者的褒贬和爱憎意向并不通过发议论、作判断来表达,而是把这种主观倾向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即寓论断于叙事;三是《三国演义》写作也像《史记》一样,准拟“成一家之言”的崇高目标,并在素材取舍方面做到了“笔则笔、削则削”。  相似文献   

14.
曹尧德《司马迁传》依据司马迁传记的基本资料 ,绘入传说 ,以刻划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揭示司马迁生活之时代 ,生动地介绍了《史记》,塑造了马司迁的高大形象 ,此传是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5.
《史记》既是历史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司马迁在对大量的历史事实“考信”和“实录”的基础上,采用文学手法,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生活的真实面貌,揭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侠义之士,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所以,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特别是《史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反映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16.
岳卫东 《甘肃教育》2007,(9S):30-3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宏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小说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人物性格的描绘上、在细节的刻画上.都为后世做出了光辉的典范。中学课本所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屈原列传》等都是史传文学的代表作品。对了解人物性格的塑造方式、理解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樊哙撞帐"语言描写艺术之鉴赏当成为《鸿门宴》教学的重点之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可从逻辑层面、修辞层面、人物形象的塑造等三个层面加以鉴赏,从而引导学生对《史记》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8.
《史记》歌谣谚在艺术和思想上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们为作品设置悲境,塑造人物形象,为作品语言增色;发挥美刺功能及展示汉代社会风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 ,同时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 ,它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表现形式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和小说、戏剧的始祖 ,而且它的写人艺术达到了超前的成熟。从《史记》产生到唐代传奇出现之前的九百年间 ,没有任何一部作品的写人艺术能够赶得上《史记》。早在先秦时期 ,我国的叙事艺术如《左传》、《国语》、《国策》等 ,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甚至具有了某种典范的意义 ,为日后《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划时代著作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但是 ,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的艺术创作 ,在先秦还…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对小说史的艺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恢弘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继承了《史记》、《左传》的长处,又吸收了民间艺人说书的技巧,再加上自己的经验体会,对战争的描写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二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独到之处。作者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强化人物形象,使之更加具有传奇色彩。另外,文白相间、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也是它艺术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