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书60篇朗读篇目中有许多儿化词,这些儿化词在作品中分布不均、书写形式不一,有时会给朗读者带来困惑,还有一部分儿化词容易形成误读,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障碍,作者认为对这些问题应该仔细论证,加以规范,从而更好地推动普通话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近现代北京话中儿化词的运用变化情况,以《红楼梦》和《穆斯林的葬礼》两本书分别作为北京近代和现代儿化词研究的语料,对书中的儿化词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和分析,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语料中的儿化词进行分类,剖析18世纪北京儿化词运用情况,与现代北京儿化词的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儿化词这一特殊的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唤起人们对儿化词使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嬿婉回风态若飞——例谈《红楼梦》人物语言的儿化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儿化词在不同章回使用频率有极大的差异,不同的人物性格导致他们的语言中使用儿化词的频率也有极大的差异。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贾政的语言没有一个儿化词,王熙凤和贾母却大量使用儿化词,这应是曹雪芹匠心独运、精心布局的结果。曹雪芹深知儿化词的特点,在作品中巧妙运用,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4.
谈儿化的书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化是现代汉语里一个重要的语音现象,也是汉语所独具的一种构词方式,甚至在修辞上也是有其独特的功用的。因此,儿化不仅涉及到语音,而且牵涉到词汇和修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然而,一般的论著只在语音部分谈到儿化的性质和在语音上的表示法,在词汇部分的构词法中论及“儿”作为后缀的作用。一般的辞书也根本不谈儿化的书写问题——书面上什么情况下要写“儿”,什么情况下不写“儿”(《现代汉语词典》只在所有的儿化词后加小字“儿”),只有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儿”作为后缀“加在名词性成分或其它成分后面,构成名词。读时与前面合成一个音节,叫做‘儿化’,书面上  相似文献   

5.
儿化音变在书面语实践中是以两种状态存在的:显性状态和隐性状态。显性儿化是儿化的标准状态,隐性儿化是儿化的非标准状态。隐性儿化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隐性儿化词不同于非儿化词,诵读时要读出卷舌韵,这与词义、感情色彩、表现风格和修辞效果相关。作者和读者都要有语言规范意识和视读的责任意识。国家级普通话测试指导用书的朗读作品应统一使用显性儿化词。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儿化词规范的讨论基本上在音乐音位方面展开。但儿化词形式的规范也不容忽视。《现代汉语词典》有大量不规则儿化形式以及自相矛盾的儿化形式存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也有与《现汉》相左的儿化词出现。上海市普通话培训测评中心的《普通话轻声词儿化词汇编》统计出必读儿化词仅占《现汉》儿化词的5.31%。这些问题已成为全国各方言区普通话测评和学习普通话的障碍。《现汉》和《大纲》应对儿化词形式有形式上的规范并对儿化词进行归类整理。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使普通话学习与测评更为轻松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作用、位置、词类三方面对资阳方言的儿化现象进行分析,并归纳出其儿化特点。作用上,除了具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表达喜爱和"微小"义等作用外,部分儿化并无明显作用,只是习惯性表达。位置上,可以是词尾儿化,也可以是词中儿化、词中词尾分别儿化、词中词尾同时儿化。词类上,以名词儿化居多,其次是量词、形容词、动词的儿化。  相似文献   

8.
梅雪静 《文教资料》2013,(31):160-162
“儿”字在商城方言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在功能上,既可以充当词根语素,也可以充当儿化的标志。这两种功能相互重叠,构成了多种结构形式。“儿”字的位置不仅可以出现在词尾或词中,还可以在一个词里连用。在儿化的使用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名词儿化现象,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副词等儿化的现象也很多。很多词语必须儿化才能成词。还有一些不儿化也能成词的词,也可以儿化。  相似文献   

9.
清代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语言反映了19世纪中叶北京话的基本特点,其中使用了大量儿化词,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从词汇、词类、修辞等方面对《儿女英雄传》的儿化词进行分析,可以窥探北京话中儿化词的发展,以及为儿化研究提供更多的史料。  相似文献   

10.
许昌方言中儿化词与普通话儿化词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儿化韵的读音却不尽相同。本文用调查记音的方式,分析了许昌方言中儿化韵的读音,探讨了许昌方言儿化韵和普通话儿化韵之间的差异和对应规律,总结了许昌方言中韵母儿化后的归并情况。  相似文献   

11.
顾劲松 《河池学院学报》2012,32(4):48-51,55
隶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的涟水方言中首次发现有儿化现象存在。涟水方言儿化词总量较少,主要是一些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时间词、称谓词和其他普通名词;儿化实读表现与儿化音节本身的韵母类别有关;老派儿化现象比新派丰富,较之于老派,新派儿化现象呈现出明显的萎缩态势,此态势主要与普通话渗透等因素有关。涟水方言儿化现象主要是历时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小"和"大"构成的相反或相对的词对于儿化的反应不同,例如口语中"小狗"往往儿化,而"大狗"却不儿化。本文对于现代汉语中的这一类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东北方言中的“儿化”现象丰富,通过对《简明东北方言词典》中的儿化词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词缀“儿”有时表示细小、喜爱、亲昵的意义,这是有依据可循的。有时其意义虚化,只具有地方性、口语性等语义特征,这样的儿化词数量繁多,一些不该儿化的词语也被儿化,这主要是受到语言类推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展普通话等级测试工作,在测试工作中遇到了许许多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儿化韵的读音问题。南方方言区的人在普通话测试中往往把握不好普通话的儿化韵,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知什么词该读儿化,什么词不该读儿化;二是即使知道了它是儿化韵,但却不会读。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谈谈儿化韵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河南淇县话中"儿化"现象很普遍,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形式、功能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语音上,"儿化"使被"儿化"字的声母、韵母都带上了卷舌的伴随特征,同时入声变舒声;"儿"的分布形式上,存在单"儿化"和双"儿化";"儿化"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方言"子"缀词的空白,表意上还具有调侃、欣羡和预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儿化是大同方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比较大同话和普通话,使我们认识到大同话儿化的特点是基本韵母儿化后趋于相同,儿化韵母比普通话少,儿化词比普通话多,儿化在方言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理统计中国大陆现有通行的7套语文教材中的儿化使用情况,总结分析小学语文教材在儿化标写和儿化词收录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儿化本体及儿化规范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提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化规范建议:应该始终坚持标写一致和言文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儿化韵二题     
儿化韵发音有难有易,坚持分层,逐级推进原则进行教学。普通话水平测试题使儿化词条难易分布合理;并在出版物中使儿化词词形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偃师方言儿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偃师方言的儿化与普通话的儿化迥然不同。它的大部分儿化韵的构造特殊,儿化规律特殊,从而形成了偃师方言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谨就偃师方言儿化的规律以及儿化的结构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儿化的语法作用以及儿化音节在词的连续中的情况等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儿化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普通话儿化词的判定,无论在社会用语还是语言理论上都存在一些误区。本在分析研究这些误区的基础上主要提出和阐述了几点:1、普通话吸收儿化词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原则;2、儿化的活用是修辞层面上的规范用法;3、词缀语素“儿”并不是都要儿化,在某些语境中要自成音节;4、儿化词在书面语和口语、字和读音上对应关系复杂,不能以书面语中没有“儿”字来做读音上儿化与否的唯一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