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语义变异的新兴"被"字组合语义习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鹏 《现代语文》2010,(6):59-61
新兴"被"字组合是语言与社会共变的产物,"被"字的语义变异反映了社会含义。本文在分析新兴"被"字组合四种语义变异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每种语义变异对留学生"被"字句习得的影响或教学启示。新兴"被"字组合的语义变异必将带来理解上的困惑并增加习得上的难度,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中有必要借助转换性英文释义传达"被"字的语义添加和语义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近期网络上大量使用的流行语"被XX"的结构特点。通过转喻映射理论剖析了"被XX"结构的扩展机制及构式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自09年至今媒体盛行的"被XX"格式,通过对其用法、源流、结构和语义的考察,认为它是汉语被字用法和被动句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合理发展,赋予了特定的社会历史意义,丰富了全民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不断创新求变是语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被XX"新结构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都对传统"被"字句式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其形式独特,结构紧凑,组合能力强,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扩张力,并且有迅速增长、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以至有不少人称之为"被时代"。研究此类现象对语法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被XX”迅速流行,“被”字的网络构词形式与传统构词形式显著不同,这既有语言环境的因素,也有语言使用者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构式语法和概念转喻理论为基础,对当下流行语“被XX”的语义特征与构式特点进行分析;并揭示此构式得到社会认可及广泛传播的认知动因在于构式中的语义压制,而这种压制得以顺利实现的深层原因取决于转喻认知机制的参与和运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自然语料和测试语料考察了留学生习得“被”字句过程中出现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缺失类偏误,按不同形式将其分成6类,并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策略、认知难度、语言普遍性等方面去挖掘缺失类偏误生成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云燕 《海外英语》2012,(24):274-276
语体是语言变异研究的重要话题,语体的形成是语言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文将从语体变异角度,对流行语"XX"体进行了分析,解读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被"字句中的"被"字实质上是一个表被动的功能词,标记句首具有受事题元角色的名词短语,它在句法结构中占据CP的指示语位置。句首的名词短语是移位生成的话题,"被"引导一个TP,"被"字后的名词短语占据TP的指示语位置,无论它以显性的形式还是以隐性的形式出现,都不会影响到"被"字的句法性质和位置。由于"被"引导的是TP,所以当动词后出现接应代词时,接应代词不受句内名词短语的约束,但可以受到句首名词短语的同指约束。当"被"字句中出现保留宾语时,句首的名词短语是一个基础生成的话题。保留宾语可以留在原位也可以受到语用因素的影响而移位到"被"和话题中间的位置,可视为另一个话题。把"被"视为一个功能助词之说,与"被"字的其他词性说相比,似乎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崔艳艳 《天中学刊》2011,26(6):72-74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模因通过复制、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模因的传播要经过四个阶段:同化、保持、表达、传输。2009年,网络上出现了“被XX”现象。“被XX”这一语言模因的发展同样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同时,“被XX”结构因其简洁性与实用性而成为强势模因,大量被模仿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被自杀"、"被就业"等一系列看似不合语法规则的"被XX"结构在网络、报纸得到广泛应用,其与传统被字句存在很大差异。句法上,充当"XX"的范围非常宽泛,可以是不及物动词、非处置性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以及少量数字、短语、单音节词。语义上,具有遭受、被动义的"被"字与具有自主、自发义的"XX"组合,通过语义内涵上的矛盾凸显受事的"非自愿性"、"非知情性"以及事件的"非真实性"。语用上,新"被XX"结构言简义丰,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受事复杂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被XX"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XX"与"被VP"差异明显,其具有[+矛盾性]语义特征,这是现实世界对语言的隐喻,体现的是对现实世界的主观化。"被XX"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3.
"被XX"结构语法语义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XX"结构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因此.对这一网络语"被XX"结构的产生理据进行探讨,通过归纳、分类和分析,并进一步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该语义认知结构及语法和语义相互映射的认知语义关系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时代,一种新兴的"被XX"句式很快成为流行式。它用新的形式表达具有特殊性的被动事件,从"注定的"弱势者角度切入叙述,创造性地把两个人为——"事件的人为"与"句式的人为"溶合为一,巧妙地道出受事人的徒然无奈。读者被"角色化"了,新时期、新事件与人物的新境遇得到了更切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被XX"是为了反映一类社会事件或现象出现的新的表达方式。它突破常规,"被XX"中的"被"字和后面的动作矛盾、不相融合,但通过概念整合和最佳关联建构,读者不难理解其含义,同时心理期待失落产生的反差效应也生出幽默来。"被XX"也借用隐喻采用荒谬的、不合逻辑的搭配形式反映荒谬的现实,读者品出的是一种无奈和苦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被XX"成为时髦用语,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通过分析"被"字句的语义特征,从模因论的角度探析其流行原因,总结"被XX"流行语的功能,希望能为人们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被XX"表达式一出现在网络上就迅速传播并被大量地创造性套用。之所以称其为"新型‘被’字句",是因为该表达式通过仿拟以前的"被"字句构式,使旧的结构具有了新的构建模型,即"被+N",其呈现的原型不同于传统的"被"字句,也有别与英语被动句式。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构式语法理论对该句式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产生的机理及与英语被动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大量搜集语料,详细描述了新兴"被XX"构式的语义,并着重阐述了其语义主要是继承了古代汉语中"被"字语义用法。  相似文献   

19.
"被"字句和被动句是相互交叉、部分重叠的关系;在含有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中"被"的属性为表示"遭受"义的特殊动词;在新兴的"被+双音节词"结构中也涵盖了"遭受了令人无奈的事情,不情愿地接受这种事实"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与传统"被"字句的对比分析讨论展开。首先,从语法角度对新型"被"字句的变化进行分类描写,着重探究新型"被"字句充当"被"后主干部分的变化。其次,将就新型"被"字句的语义施动行为、受动结果的受控性等语义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结合相关语料探讨当下新型"被"字句的使用选择性以及语用反映出的相关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