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训诂学认为以反义相训为反训。本文对“反训”说赖以提出的原始材料,即郭注《尔雅》和《方言》中的几组反训词,进行分析,认为反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是成立的,但作为一个训诂术语则是不妥的。在古汉语词汇中,有的词具有相反相对的两个意义,在具体运用时,人们使用的是与常用义相反的引申义,但在训释时,学者们则用反义词解释其与常用义相反的引申义。究其实质,反训仍然应属于互训或同训中特殊的一种,是同义相训而不是反义相训。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里表示市场交易的动词由于事涉两方,双方的行为互相依存,词义因此而规律性地朝相对的方向转化,大多成为反训字。不但表示买卖活动的动词是这样,表示借贷行为、财物往来的动词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反训成因论     
本文从词义的分化、引申、假借、相互感应和词的使动用法等方面,探讨了反训的成因,并认为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语言上的客观体现。  相似文献   

4.
论古代汉语词义的反向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引申是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重要途径。词义可以通过相似、相关、相因等多种方式进行引申。反向引申是汉语词义引申系统中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个被学们忽视的问题。这种引申与传统字学上所说的“反训”不是一回事。词义引申取决于词本义中是否具有可供人们充分发挥联想的意义因子。如果一个词的本义能分析出意义相反的因子,那么词义就极易发生反向引申,孳生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在揭示“方法”一词的内涵和分析传统训诂方法鼎足三立的基础上,指出传统“义训”的缺陷,并提出“引申推义”法,以与“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并列。  相似文献   

6.
王长富 《语文知识》2004,(10):37-37
近日拜读马小华老师的《古代诗歌的反常和反说》(见《语知识》2004年第5期)一,获益非浅。但马老师在此中认为“二分无赖是扬州”和“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是反语。似乎不妥。  相似文献   

7.
"反训"传统训诂学术语,学者对其看法不一。我们肯定了"反训"的存在,从本质上看,"反训"是一种汉语词义引申所导致的一种词汇现象;其性质也决定了"反训"的范围只属于词汇学;其产生的根源是"一个词从不同的角度中心引申",而"引申的结果恰好是两义相反"。  相似文献   

8.
“反训”是传统训诂学的术语之一,也是训诂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到近现代,“反训”现象已成为一个专题研究,本文试对此进行一次回顾总结,略谈“反训”理论流变。  相似文献   

9.
"反训"问题自东晋郭璞提出以来,学术界一直争议不断,至今仍未能就其中的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反训"这一术语是否成立,是争论的首要焦点。本文通过对"反训"称名源头、立名依据、定名历史等问题进行考述和清理,论证"反训"作为一个训诂术语是不恰当的、不科学的,甚至是荒谬的。  相似文献   

10.
"反训"绎义     
丁士虎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70-73,86
反训既可指称汉语训诂学的一种训释方法,它属于义训的一种;又可指汉语词汇学中的义兼正反的语言现象.反训现象非常奇特.古代学者对此有过探讨,但停留在感性、直觉的层面,未对产生反训的原因作过深入的探究;现代学者对反训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但见解各有不同.笔者认为,反训是客观存在的,促其产生因素则是多面的.了解反训内涵,对词义研究,古籍的阅读与训释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丁士虎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70-73,86
反训既可指称汉语训诂学的一种训释方法,它属于义训的一种;又可指汉语词汇学中的义兼正反的语言现象。反训现象非常奇特。古代学者对此有过探讨,但停留在感性、直觉的层面,未对产生反训的原因作过深入的探究;现代学者对反训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但见解各有不同。笔者认为,反训是客观存在的,促其产生因素则是多面的。了解反训内涵,对词义研究,古籍的阅读与训释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2.
反训是一个训诂术语,就是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臭”应该解释为“香”。古代诗词中有极少数词语要反训,即从相反的方面去理解,否则就会与作者的原意相悖。如高中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充分的古文献材料为依据,对上古汉语形容词中有无反训的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并具体分析这些形容词含有相反或相对二义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和文言虚词相比,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大,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学生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学习文言实词主要靠积累,但也不是单纯的机械式记忆,而是能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用反训去解释文言实词是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反训”是训诂学中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概述从东晋郭璞以来历代学者关于反训的论说,引述各家之言,并加归纳,评说,间陈笔者管见,以求对反训的命名、性质、特点、成因、类型等,提供一个明确的看法,以利于反训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赵苇杭 《学语文》2008,(1):44-44
反训是个训诂学术语,就是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有些词在古代含有正反两义,如“乱”字有“治理”“紊乱”两义,后世只通行“紊乱”一义.以“治”解释“乱”。就是反训。古代诗文中有些词语需要反训,即从相反的方面去理解,否则就会导致对整句话乃至整首诗理解的偏差甚至错误,诗歌的意境、情感和旨趣也会变得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左传》“尔何如!中寿,尔墓之木拱也!”中“拱”的训释,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争议。笔者通过考察后认为,“拱”作为表示事物大小的计量单位,虽可训作“两手合抱”之意,但所表直径应为十厘米左右大小,而并非表示“直径接近一米”。  相似文献   

18.
声训浅析     
郭杰 《现代语文》2007,(6):20-21
一、声训的定义周大璞在其《训诂学初稿》中指出:"声训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寻求语义。简单地谈,就是从被释词的语音着眼,利用语音和语义的关系,推求它的词义。"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教梁传>对词义的训释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其中分为"借释词以阐发经义""释名物以解说经义"和"解词义以贯通经义"三种类型,并就其内容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汉语史和训诂学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方曙明 《学语文》2003,(3):40-41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一条比较常见的熟语,但通常人们似乎都将该熟语的后一分句理解为“不狠毒就算不上是大丈夫”,这实在是对“大丈夫”的一个莫大的冤枉!其实,“无毒不丈夫”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