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指一直都被人们所遗忘,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在熟悉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了食指诗歌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以及对新时期以来诗歌的间接影响。食指前期诗歌的意象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连贯的态势,尤其是其“海洋”意象。他的“海洋”意象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更是食指守望心灵和灵魂漂泊的写照。  相似文献   

2.
海子在他的诗歌中大量借用如麦子、牧羊人、羊、耶稣等意象,这些意象与《圣经》有着特殊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基督教文化背景,这使得海子的诗歌既充满向善、纯正、神性的光泽,又具有感伤、脆弱、忧郁的艺术品质。海子诗歌情感丰富,富有张力,在新时期诗歌界显得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革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红卫兵诗歌是文革那个狂热年代红卫兵情感的宣泄与记录,这是一种畸形和非常态的演示,解剖这种演示不仅对于文学和文学史研究,意义非同寻常,其价值超出文学和美学的范畴,深刻反映了"文革"时代的审美标准、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4.
不同于文革主流诗歌,食指的“地下诗歌”捕捉普通人日常生活点滴,关注个人情感体验,使诗歌的抒情主体与抒情客体向个人化、日常化回归;他突破主流诗坛乐观昂扬纯粹单一的抒情模式,正视精神痛苦,情感抒写丰富复杂,承续了中国诗歌含蓄、暗示、暧昧的美学传统;食指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形式与意象营造冲破时代精神与语言牢笼,抒写人性的美好,在诗歌中恢复了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5.
在《悲悼三部曲》中,坟墓意向和海岛意象是对清教文化和异教文化的讽喻,是奥尼尔对于美国文化的清教主义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6.
7.
诗歌意象是反映诗人人格的一面重要镜子,由于人格的独特性,诗人的诗歌意象也有其独特性。本文以徐志摩的诗歌意象为例,运用诗歌的意象分析法,详细分析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诗歌意象是诗歌的生命,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因素。传统的对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着眼于对意象概念和内涵的界定;二是注重于探讨意象与相关概念;三是着力于对意象艺术作用和艺术特征的探究。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但没有回答诗人是如何利用意象来构建意义以及意象的推理机制如何等问题。拟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诗歌中的各种意象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歌情感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诗歌鉴赏中,对诗歌特定意象中深厚意蕴的充分了解和分析,决定着我们对诗歌的抒情脉络、主题甚至言外之旨的把握.无论是解读诗歌还是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教师都应注重结合意象的蕴涵来进入诗歌、探究诗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诗歌的海洋意象,大致经历了由意识形态化的理想形象的书写到对海洋理想神话的消解,再到人与海洋人性化的和谐互动几个阶段。这种转换没有明确的时间分段,在很多时候几种书写是共存的。但就总的趋势来说,到目前为止是以多侧面共存的形态在诗歌意象系统里存在。“海洋”在当代诗歌书写里,正在获得其自身的圆满。  相似文献   

11.
明显受到中国诗歌影响的意象派是美国新诗运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派别,它对美国现代诗乃至20世纪世界诗坛产生了特殊的影响。意象派对中国古典诗歌所作的借鉴,可谓有得亦有失。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作为意象派的代表作,在意象的创造、处理方面深得中国古诗之奥妙,是一首著名的意境诗。由于意象派更看重意象本身,对意象的象征、暗示、比喻作用处理得非常隐蔽,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到诗作的深度和境界。  相似文献   

12.
诗歌,在我看来是非常难教的。除了诵读能有些变化,提起学生的兴趣来,在涉及意义、意境层面时,教师总是给人以“意有余而言不足”之感——教师自身对诗歌的领悟是丰富的,生动的,但要诉之于语言,却又显得支离破碎了。就诗论诗,则又显得过于单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7至9年级诗歌教学的阶段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相似文献   

13.
陈泽灵 《英语广场》2023,(10):16-19
“陌生化”一词多被视作一种文学创作手法或现象,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对应“自动化”概念。文学的作用就是打破生活给人造成的过度自动化,恢复现代人感知的敏锐性,使人能够真正体验原生态的过程,而这也正是作者使用陌生化手法的目的。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其实非常常见。本文以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篇作品为研究对象,研究译者如何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通过一系列技巧和策略在译作中再现,使得目的语读者也能获得与源语读者类似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感遇》一诗作于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之时,在其十二首诗中,诗人对被贬之后自我情绪的描述,呈现其对仕途的淡化和对逆境的顺适与超然。该文以韩礼德的语篇衔接理论为指导,从意象衔接的角度,对张九龄《感遇》诗中所营造的意象展开分析,旨在揭示意象衔接手段在诗歌语篇中的衔接功能,为《感遇》诗的欣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毛滂是北宋中后期一位诗、词、文俱善的知名文人。毛滂的诗歌常出现茶、酒、诗等人文意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日常生活雅化的趋势。而这些雅致的人文意象同其诗歌中清淡雅洁的自然意象相互辉映,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毛滂诗歌清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诗经·汉广》描述的游女意象备受后人关注,形成了若干不同的诠释,如风化说、神女说、恋情说、习俗说。这些诠释并非客观严谨的真理性诠释,而是对遮蔽性文本的意象展开,蕴藏了以言-象-意表达系统为宗旨的中国智慧,是面向感性实践需要的公共意象诠释,对培育游女文化基因、凝聚文化共同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素娟 《考试周刊》2009,(44):36-37
翻译既是语言的交换,又是文化交流。诗歌中的文化意象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粹,它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歌中文化意象的传递是一直翻译中的难题。本文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了文化意象在诗歌中的翻译,并提出了相应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金瓶梅》所涉及的众多节日中,唯有元宵节在依托民俗文化与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生发,成为全书鲜明的节日意象。作者以元宵节意象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命运,并展示了这一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语象是不脱离语词或词组的具词性形象,意象则是艺术家、接受者的心象,以及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一种。在语言艺术中,语象通常是意象建构的基础色块和基本的造型单元,但存在着意象的建构不依赖语象的情况。诗词研究中,"物象"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不过,这个语词很少在被准象运用,大多是意象和语象这两个术语的误用或滥用。本文以杜甫《绝句》为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诗经·国风》中的所引用的植物众多,包含食用、观赏类以及用于纺织类的各种植物。整个《诗经》融入了周先民的喜怒哀乐,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期许。《诗经》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将感情与植物相融合,从而使“意”与“象”相和谐。本文主要探究《诗经·国风》中的植物及其意象,分析其中寄托的情感,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对后世诗歌及植物研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