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形象作为中国先秦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长期以来引人关注,也多有争议。如果我们以文本为基础,从“基本人性”、“深层文化结构”和“特定历史环境”三个层次,将刺客形象层层剥离进行解析,或许会对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形象及其精神气质,产生较为客观的认识,获得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雪糕刺客”是新兴的网络流行语,“雪糕刺客”风靡网络后,陆续出现了“榴莲刺客”“水果刺客”“机票刺客”等一系列“刺客”,形成了“X刺客”的组合结构。受隐喻认知机制的影响和交际表达创新的需要,“刺客”一词语义特征发生变化,新增了[+隐秘][+出人预料]的语义特征,“X刺客”不再指刺客这一个体的性状或某方面的特征,并因主观预期与客观实际不符,该结构还具有正面、负面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特定的侠文化模式下,先秦、秦汉刺客酬恩知遇对古代刺客的驱动力.巨大深长。行刺过程中,有的刺客因发现事实的部分真相,或受到行刺对象人格魅力感染,或风闻其为仁厚长者等,激于良知而醒悟,常顿改盲目行事的初衷;甚至意外地发现主谋指使者是个“坏人”。于是或停止行刺,或反戈一击。这种“刺客觉悟”描写,显示了使文化影响下的伦理价值取向。揭示了正义良知与侠义风范的灵魂震撼力与文化反思力。为忠臣良吏形象起了“陪衬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史记》所载"刺客"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形象长期以来颇受关注,也多有争议。本文以文本为基础,借用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悲剧"、"丑"三个概念术语,对刺客形象进行解析,这样会对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形象及其精神气质,得到较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小读者》2012,(4):54-54
“保命保险柜”答案:智多多所说的“决定性讧据”就是刺客的指纹和唾液。智多多将保险柜的钥匙和刺客用过的玻璃杯放进保险柜,并关上了柜门。在那只玻璃杯上,留有刺客喝威士忌时的唾液和左手的指纹。  相似文献   

6.
刺客作为天地间第一激烈人,其行为绝非常人所能为。从心理学角度,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自我实现论”为基础,对《刺客列传》进行分析,刺客的心理动机主要是对亲和爱的看重,对尊严的渴望,对道义、名声及功业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7.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形象是复杂多面的,他性格丰满、个性突出、情感丰富细腻,而历来对荆轲的研究往往把荆轲归结到典型游侠一类,忽视了太史公笔下荆轲形象的多面性.将荆轲形象跟其他刺客形象对比,可以看出荆轲形象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杀手”是现在很为流行的一个词。它的出现频率很高 ,出现场合很广泛 ,在年轻人的嘴巴里 ,在报纸的标题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 :杀手是“受雇刺杀人的人”。其实“杀手”是古已有之的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人物其实就是杀手。但是“杀手”和“刺客”的文化含义是完全两样的 ,道德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刺客”受到的是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而“杀手”则是讨厌、可憎、不道德的。中国古代的刺客同现代社会里的杀手是全然不同的人 ,是不能简单地混同的。“杀手”的流行 ,是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杀手”往往用于比喻义 ,例如 :《中…  相似文献   

9.
<史记·刺客列传>和<通志>"刺客传"为我们塑造了天地间具有曩激烈性情的人--刺客的形象.<通志>"刺客传"绝大部分袭用了<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材料,仅有三十二处文字出入;但却完整保留了"太史公日"这一直接评议、任情褒贬的精华部分.这也反映出郑樵写作<通志>列传部分时对材料进行裁剪去取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笔者:“荆轲”能算一个英雄吗?他似乎只是一个“失败的刺客”而已。《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五个刺客的事迹。除了荆轲之外,另外四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都是胜利者。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这些人物生动、真实,形成了下层人物群像.诸如刺客形象、游侠形象、商贾形象、医者形象、女性形象等.研究这些人物群像,探讨其意义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也将有益于当今的世风.  相似文献   

12.
《少年电脑世界》2014,(10):38-41
第十章 在哈瓦那前来接应的刺客,是个带着纯真微笑的女孩,比其他刺客看起来都要友善。爱德华将“全知骷髅”暂时托付给她保管,自己则潜入总督府去寻找托勒斯的踪迹。  相似文献   

13.
聂隐娘嫁给磨镜少年不能论定为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转投陈许节度使也不意味是"弃暗投明"。小说的主题是以侠及刺客与神仙的对比来表现神仙的美好,劝人修仙学道;其思想价值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侠士的人生历程,尤其反映了侠的悲剧性命运和揭示了侠士褪变的重要原因;揭示了侠与刺客的联系与本质区别,为人们认识何者为侠,何者为刺客提供了具体形象的判别尺度。  相似文献   

14.
看谁聪明     
23将来时考你一道英语题……“弟弟上学校”这句话的将来时怎么说?弟弟的儿子上学校。编绘:陈红喜他在“子瑜”后面又添上了“之驴”二字。请给我一支笔。好一个聪明的孩子,这头驴就赐给你父子二人吧。在场的人个个拍手叫绝,孙权也哈哈大笑,当场把驴子送给了诸葛瑾父子。苏秦是敌国派来的奸细,我正要把他五马分尸,刺死他正合我意,我要奖励刺死苏秦的人。齐王回到宫中,决定尽快抓捕刺客,便召集群臣。齐王的话传出后,刺客很高兴,立即来拜见齐王并叙述了刺杀苏秦的经过。齐王遂令处死刺客。巧《添二字》答案捉《刺客》答案看谁聪明$粹介动漫工…  相似文献   

15.
趣问即时贴     
“海底刺客”啥样儿?海胆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与海星、海参一样同属棘皮动物。它的身体呈球形或半球形,全身长满尖而长的刺,根根长刺都可用于行走。人们常叫它“海底刺客”。海胆的名字很响亮,从字面上来理解,好像挺唬人,似乎它的胆子会像大海那样大。其实不然,海胆是个天生的胆小鬼,它身上的刺  相似文献   

16.
刺客豫让的形象历来被人忽略.本文认为,豫让的行为是战国士林精神的萌现,豫让的形象体现了<史记>的悲剧色彩.豫让是史公倾心描绘的悲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部继往开来的伟大著作,它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诸如刺客形象、商贾形象、女性形象、医者形象等,研究这些下层人物形象,有助于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了解《史记》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样性,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女性和刺客两类形象,考察<战国策>在艺术构思、叙事方式、文章体例等方面的突破,进而阐述<战国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复仇行为可划分为交易式复仇、报恩式复仇、血亲式复仇、被迫式复仇四种类型,通过对刺客复仇行为和心理进行剖析,可以看出刺客复仇行为多与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因素相关。刺客行为背后的施恩与报恩关系,决定了其不属于游侠的范畴,游侠施恩不求回报,施恩不以报恩作为价值补偿,具有无偿性特征,刺客行为的本质是"杀",游侠行为的本质"救",这是刺客与游侠行为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0.
《史记》里的刺客,作为一群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坊间勇夫,他们的作为对历史影响甚微。在地位卑贱者的价值被社会抹杀的时代里,他们身上却具有不顾现实.反功利地追求生命价值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和他们的地位又限定了他们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只能是“以命相许”,在刺客命运悲剧的舞台上.司马迁不仅是一个观看者、记录者,更是一个共舞者。他们都以“血酬”的方式完成了悲剧生命的绝唱,也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