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7,(4):82-86
《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重要、影响深远,婚恋题材的诗篇更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国风》与《九歌》中的婚恋诗虽有同样的主题、相似的情感内容和相同的抒情模式,但因根植于南北差距明显的秦地与楚地,接受礼乐文化和巫文化的浸染熏陶,从而形成现实与浪漫的风格差异,展现出理性与感性、保守与开放、多情与决绝等不同的爱情心理。个体叙述和男女唱和的表达方式也为塑造多样的爱情风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性别身份是人类身份的首要构成因素,性别特征的形成和变化与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宗教信仰、个体身心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荆棘鸟》男女主人公不同时期所具备的性别特征的角度解读其爱情观之变化。透过性别特征这一视角,本文剖析男女主人公在父权制下悲情爱情选择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及《少司命》,都是写爱情生活的优美诗篇.由于在神的世界里,这四篇祭歌中的主人公,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职司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因而他们的性格是各异的.他们在爱情的历程上都是坎坷不平的,都是与各自的恋人长期分离,最终未能晤面的.这四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可以说  相似文献   

4.
《爱无可忍》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第六部小说。小说探讨了爱情的本质与人际关系等主题,但深层却隐藏着对男性身份危机的焦虑。通过分析贯穿全文的性别置换、对主人公男性身份的颠覆以及“无能化”等叙事策略,麦克尤,恩解构了主人公的男性身份,揭示了当代西方男性所面临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这部19世纪英国文学代表作之一,就诞生于英国著名女作家勃朗特姐妹当中的艾米莉·勃朗特的笔下,小说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令人匪夷所思的爱情悲剧故事,而这个爱情悲剧故事与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心理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读懂和理解《呼啸山庄》这部伟大作品,本文从心理、性格等几个方面对《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宋玉的《九辩》与屈原的《九歌》虽都是以骚体形式委婉巧妙地抒发伤己不遇之情怀,然而两者在抒情方式、思想内容、体裁等方面有不同。在抒情方式上,二者与古乐的结合程度不同,描写的侧重点亦有别;在思想内容上,虽同为伤己之曲,《九歌》的自荐意味更浓厚;在体裁上,《九歌》是典型的骚体,《九辩》则更趋于向赋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影《白毛女》将歌剧中的民间秩序和民间伦理转换和破解成市民关注并易于接受的有情人历经悲欢终成眷属的"爱情传奇",然而电影在借助爱情原则完成叙事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地隐去了女主人公喜儿、男主人公王大春的性别身份,而以阶级身份笼而统之。影片中被遮蔽的性别,在政治话语的裹挟中,寂然无声,以致淹没,政治话语的强势和巨大张力在影片叙事修辞的"庇护"下,牺牲了"性别",完成了政治叙事。  相似文献   

8.
《卫风氓》是《诗经》中一首弃妇诗,人们历来都是以温柔、坚强、怨愤、柔弱等词汇来形容其诗的抒情主人公。本文尝试用另一种观点来审视其抒情主人公,以尝试对她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作出另一种探讨。  相似文献   

9.
《痴人之爱》是日本耽美派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的经典著作.本文将小说文本分为男女主人公性别身份确立、性别身份破裂和性别身份互换三部分,通过每一部分中男女主人公语言表达的变化来分析他们对上流社会和西方盲目崇拜心理所折射的利己主义.透过两人的话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奈绪美和让治的角色变化,这是因个人主义中的利己主义作祟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楚辞·九歌》中的《山鬼》,是一篇祭祀山神的乐歌。但是,由于书阙有间,楚国民间有关这位山神的神话传说,早已亡佚。因此,山鬼是谁?谁是全诗的抒情主人公?抒发的又是一种什么样感情?历来的《楚辞》研究者,对此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王逸认为《山鬼》这首诗,没有统一的抒情主人公。诗的第一段,是自称为予者的歌唱,而这个予,似乎就是屈原。因为这个予,就是山鬼所思之人,故王逸注曰:“所思,  相似文献   

11.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灵均,是我国战国时代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他的六十多年的岁月中,经历了严峻的政治斗争,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抒情诗《离骚》、《天问》,抒情组诗《九歌》、《九章》。这些诗歌表达了屈原为追求进步理想的斗争意志和激情,从不同角度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且不说他的诗歌怎样影响后代,直到两  相似文献   

12.
《九歌》是一组带有民歌风味的抒情诗篇,是屈原对现实痛苦思考的结晶.作为一组抒情诗,它究竟抒发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如何抒发的?它具有什么样的特色?本文将对此作一些这初步探讨.一、《九歌》之情旨把握《九歌》的情旨,是我们理解《九歌》抒情艺术的关键.欲知此.必须首先明白《九歌》创作的主旨是什么.关于《九歌》创作的主旨,概括诸家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讽谏寄托说.  相似文献   

13.
《山鬼》是《九歌》中通过对男女之情的描写来表达人生感喟的重要篇章。本文分析《山鬼》主人公形象,从创作的角度探究山鬼"自我标榜"的心理,从而呈现山鬼与屈原某些性格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4.
小说史上书写身份与爱情之矛盾的作品不在少数,男女主人公之间因为种族、年龄、阶级地位等种种原因的限制无法品尝爱情的甜美滋味,而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遗憾。高君的《我爱你》同样是一个关于"身份与爱情"的故事,却不在通常的身份妨碍了爱情实现之处做功夫,而是在男  相似文献   

15.
诗歌的“代拟”艺术萌芽于《诗经》,至屈原《九歌》而进入艺术表现的成熟阶段。《九歌》的结构,适应祭祀程式特点,有“叙赞式”、“对唱式”、“寻觅、纪行式”之拟写变化;《九歌》表现神鬼情状。拟写了情景交融的环境氛围,各具风神的衣饰扈从、维妙维肖的神态、心理;《九歌》“代拟”语言风格多样.切合所祭神灵的身份与特点,再现了奇幻的神灵世界。屈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代拟”艺术作出了巨大的开拓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张萌苗 《现代语文》2009,(12):17-19
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书写爱情的篇章,其中春秋时期《诗经》中的《氓》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都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与捍卫。本文主要从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女主人公爱情变故的原因及她们对爱情作出的抗挣三个方面探讨比较两者人物形象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中的抒情主人公,历来有多解,且均可通。这种一诗多重身份的现象并未引起人们重视。其实,这种特殊现象主要是由古诗的审美特性决定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模糊抒情主人公身份,以收到解读域的最大值。这种审美特性又是文人作者学习乐府民歌后的创造性发展所致,更是特别的时代造成了文人特别的身份决定的。把握这一点对理解《古诗十九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生殿》与《桃花扇》是清代传奇的双璧,都是借男女离合之情写历史兴亡之感,但两部作品的思想意蕴却并不相同。两对主人公的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处于庙堂的李、杨之间的爱情需要摒弃政治身份,才能得到升华;处于江湖的侯、李之间的爱情需要镶嵌政治背景,才能更显绚丽。  相似文献   

19.
拙著《<九歌>五论》已先后在本刊发表过两论,即《太阳与长虹的赞歌》(读《九歌·东君》与《云中君》)和《爱情之神的恋歌》(读《九歌·湘君》、《湘夫人》、《少司命》与《山鬼》);现将其余三论一并发表于此。请学者、专家和同行们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的《牡丹亭》与周介庵的《梦幻缘》中都写到了一位不仅司花且司爱情的的花神形象,花神成为"兼职神祇",为男性,有参与爱情的主动性,为男女主人公爱情得以成就的关键因素。从艺术上看,花神的主动性可推动情节发展(男女双方结合),强化主题的表达。花神的男性身份是因为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男性掌握社会管理权力。花神之所以可以兼管爱情,原因有二,一是花本身所具有的生殖崇拜色彩,二是花具有的浪漫和诗意特征与爱情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