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是中国本土所生的宗教,也是包括中医、哲学、天文学、生命学、巫术等门类的一门古老的学科,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由于唐代开放多元的文化土壤以及社会对世俗生活的肯定和追求,再加上唐玄宗本人即是道教的积极倡导者,身边常拥围一帮道教人士,因此道教在唐代大行其道,对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唐代道观的发展是唐朝道教文化发展的实体证明。  相似文献   

2.
丁瑾 《档案与建设》2003,(10):39-39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起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神仙方术。道教传入苏州已久,据清代康熙《长洲县志》载,西晋咸宁二年(276年)已建有真庆道院(今玄妙观),道士名为李知常。唐宋以来,由于帝王的扶持,道教是很兴旺发达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宗教的传入,科学知识的灌输,加上后来民国政府也曾一度取缔过道教,以及道士内部某些矛盾的激化,种种原因使得道教在社会上的影响逐步衰弱。尽管如此,1922年以前,苏州有道士809人,1922年有512人,直至1949年还有道士221人。苏州道士奉江西龙虎山张天师法,属于正一派。每逢地方上遇有水、旱、瘟疫等灾害,民间逢…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06,(37):16-16
历史上南京地区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存于一域又兼容并包。南京古地名的形成深受宗教文化流风浸染。除南朝时期的栖霞寺外,唐代南宗第一祖师法融修行地祖堂山,南唐后主李煜忏经礼佛的唱经楼、避暑纳凉的清凉山,明代鸡鸣寺,都是较著名的宗教圣地。其中,玄奘寺因供奉佛家圣物玄奘舍利而闻名。据说,玄奘舍利最终安置在此,经历过若干曲折和辗转,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唐代剑侠传奇部分作品中有一种不同于前代的神异色彩,如隐身杀人、往来飞空等。前贤指出其曾受到密宗的成就剑法影响。笔者通过分析创作者的宗教信仰,宗教文化的传播途径,以及比较佛道二家的特点,认为这种神异色彩主要受道教内丹家九仙剑侠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道教方志最早出现于唐代,经过宋元的发展与完善,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地方志,道教方志是关于道教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宫观祠庙、道教人物、神异故事等方面的文献记载,体现了道教与方志学的共同成就。  相似文献   

6.
<正>道教瓷乃指带上道教信仰、道教情感之印记与色彩的陶瓷器物。当前关于宗教与陶瓷关系的研究,大多着力于剖析宗教在文化渊源、造型、装饰、色彩乃至销售等方面对于陶瓷的影响与促进作用,即便声称研究两者之相互影响者亦概莫能外[1]66。不难看出,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本应内在地蕴含另一个维度,即剖析陶瓷在宗教文化传承、交流、传播乃至宗教身份认同中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以  相似文献   

7.
唐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追认道教教主太上老君为祖,从而使道教与李唐皇室结成了特殊的紧密关系,道教在唐代受到统治者的极大尊崇。许多道徒得以供奉庭掖,随侍帝后,他们在从事经、教活动的同时,还出入宫禁,积极参预政务乃至政争,为帝后戚属所欣赏或倚重。他们中的头面人物和主要成员,多获赐紫衣师号,甚至出任各种俗职,受封官爵,在政治、经济上都受到帝室的优遇,荣宠无比,成为道教中的贵势阶层。这种制度成为唐代道教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麽师道教抄本是民族民间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古壮字抄本承载着壮族宗教文化流传、发展、衍变的重要信息。因民族习俗、历史变迁、文化衍变以及传承者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麽师道教抄本整理也须有别于刻本古籍和汉族宗教文献。该文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麽师道教抄本整理鉴定的工作实践,就跋文在抄本鉴定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镇江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宗教文化资源丰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俱全,经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151处,佛教道教的全国重点寺观4处.我们借常州全省宗教档案工作现场会东风,借市民宗局协作之力,把宗教档案工作放在全市档案工作的“一盘棋”中来谋划推进,以目标引领工作开展,靠措施确保工作成效,做到见事早、行动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牛僧孺《玄怪录》的定数论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玄怪录》不仅是一部带着浓厚道教色彩的幻想小说,而且是一部浪漫的唐代神怪类小说。虽 然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作为政治理念,但唐代初期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崇尚道教,开始树立、推崇 与皇帝有相同李氏姓氏的老子。这样自然使道教在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得到发扬光大。所以,出现了反映这 种社会倾向的《玄怪录》一书。 尽管牛僧孺升到了宰相的官职,但是《玄怪录》中还是强烈宣扬阴司主宰人世间的一切事物的定数论, 并且把道教作为最基本的意识形态来推崇。其理由是汉末以后道教吸收儒家、道家、阴阳家、佛家等思想并 将其相融合的缘故,从而使它具有了更广泛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满族神话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与其自身的多元宗教特征不无关联。它不仅与满族及其先民世代笃信的萨满教存在密切关系,而且还吸收了佛教、道教等宗教的文化元素与思想,形成了多元宗教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谢琼芳 《大观周刊》2012,(41):63-63
本论文是对宗教学与绘画艺术关系的研究,侧重点是道教哲学思想和道教神仙信仰对元代文人画理论、绘画题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道教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对绘画尤其是文人画有着深远影响。文人画理论中的意象造型、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天人合一均与道教理论有着密切联系,道教的形、气、神理论直接演绎出文人画形神理论和气韵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13.
蒋逸征 《图书馆杂志》2004,23(2):75-78,44
在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大量来华的胡僧是一道特别的风景,也给当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素材。《太平广记》所收唐代小说中所表现的胡僧形象,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无不具备神奇的法力,同时又被很极端地划归为“超能”与“无能”两大类别。这与不同宗教信仰间的争斗有关,也与胡僧的“外国人”身份有关。唐代小说中的胡僧形象脱离了真实,带有道具的功用,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的宗教文化风土。  相似文献   

14.
韩佳彦 《今传媒》2013,(1):131-132
汉魏之际是道教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变化与道教发展休戚相关。汉魏之际的天灾、人祸无不造成人口数量剧减,因道教重"生",提倡广嗣兴国,使得道教得到高层统治者的关注,为其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又因汉魏之际大量道民迁徙,带动了道教向全国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汉魏时期的人口数量上、分布上的变化,论证汉魏之际人口变化是道教从民间宗教向正统转变,从巴蜀向全国传播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六五—七五”重点项目《中国道教史》,由卿希泰教授主编,四川大学宗教所承担编写。第一卷《两汉魏晋南北朝部分》终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刊行问世了。这虽然仅是全套四卷的一个开端,但是,它的出版,不仅反映了国内道教史研究的水平与进展,而且将填补我国一直没有自己编写的完整道教通史的空白。道教是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1800年的发展历史中,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综合体。它对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 多种宗教的国家,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除本土宗教道教外, 其他如佛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督教等都是由境外传入的外来宗教; 一些少数民族中, 原始宗教还在或多或少地发生着作用. "民族宗教无小事", 中国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 复杂而敏感, 给宗教图书编辑人员提出难题和挑战. 在涉及宗教问题的图书稿件中, 编辑人员要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出发点, 以遵循维护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为基本原则, 严把图书质量关,不让一些伤害民族感情的图书流入市场. 一名合格的宗教图书编辑人员, 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理论素养、 过硬的宗教政策水平和扎实的宗教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7.
陆修静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道士,他一生潜心修道,在长期的宗教实践活动中,对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以及传教等方面,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针对当时卷帙浩繁的道教经籍书文,编纂了我国第一部道教目录著作《三洞经书目录》,以其"三洞"分类法为基本原则,对后世道教目录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为我国的道教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本土道教文化发展迅速,玄学思想深入人心,体育的发展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本文就是探讨这一时期宗教文化与体育发展的关系,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本土道教文化发展迅速,玄学思想深入人心,体育的发展与宗教文化密切相关。本文就是探讨这一时期宗教文化与体育发展的关系,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水陆画是寺庙中举行水陆法会时在水陆道场中悬挂供奉的宗教人物画,它是随着水陆法会的发展与兴盛而逐渐完备的。据现有资料记载,水陆法会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水陆画则产生于唐代中晚期,在宋代迅速发展并普及开来。明清时期,水陆法会内容及水陆画图像体系已非常丰富,水陆画不但在佛教仪式中应用,在道教仪式中也得到普及,且形成了自身独立而丰富的图像体系。水陆画不但有上下堂区别,还有卷轴式、壁画式及版画式等形制的不同。现存水陆画大多为明清遗物,由民间画工所作,少部分出于宫廷画师之手。由于粉本的使用,水陆画继承并展现了隋唐以来人物画的传统,一堂水陆画所绘人物常常多达五百余位,题材范围广泛,包含了儒、释、道三教内容。水陆画既是宗教艺术,又是民俗艺术,其图像内容传达了民俗信仰观念和宗教审美情感,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研究成果对佛教史、道教史、三教合一史、绘画史等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