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以探究活动为学习的核心,是比较贴近生活、实验性强的一门学科。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反思课堂,创设出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科学课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学中应该如何优化“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2.
对于高效课堂。特级教师邓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高效课堂是教学的命门。的确,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有成效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我们的教学应立足于研究课堂教学的得失,寻找语文教学的规律,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度”。让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3.
张莺敏 《教师》2011,(35):40-40
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和核心是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善于分析与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相似文献   

4.
张法柳 《新疆教育》2013,(12):23-23
新课改和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元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必要将新课程理念渗透于政治课高效教学实践,构建高效课堂。本文将从政治课高效课堂的模式构建、教学理念转变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一、激情导入 科学就是“积累事实,发现规律”。自然教学就是指导学生搞科学——寻求自然规律,探究科学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这种教学任务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现行的自然教学绝大多数是在课堂上进行,缺乏客观自然环境、自然事物与真实氛围。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创设自然情景与学习氛围,新颖、激趣的导入十分关键,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  相似文献   

6.
宋霞 《课外阅读》2011,(2):103-103
“高效课堂”的整体理念——知识的超市、学习的天堂。 “高效课堂”的核心实质——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一切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以学习快乐高效为根本。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安雯 《现代教学》2010,(5):29-30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的理解是:高效课堂就是减负增效的课堂。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心力,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感悟更多的道理,培养更强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科学史是科学教学的宝贵资源,从科学猜想的建立与发展、探究方案制订与修正、证据收集等三个层面,例谈“科学史情境复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中“重温”科学发现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科学探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高效课堂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一个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为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形态。由于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决定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可变性。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变无效教学为有效教学,变低效学习为高效学习,就必须把握“问题情境”、“结构材料”、“探究方法”、“自主探究”四个切入点,实现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1.
常禄 《小学生》2023,(12):43-45
“导学互动教学法”兼具“导学”以及“互动”要素,无疑是高效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如何深刻领悟导学互动教学法,如何将导学互动教学法科学运用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法的运用”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参考文献法、定性分析法、实践调查法、集思广益法等学术方法,得出结论:导学互动教学法是高效而科学的教学手法,其能够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好,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头脑风暴,并通过互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注重课程导入、设问引导、分层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提问等教学环节,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效课堂最终要体现在教学效率和效果上,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对推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曾秀琴 《甘肃教育》2022,(23):86-89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唯有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挣脱开来,摒弃“课堂教育者”的角色,做好“向导”和“引路人”,恰当运用高效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学有效衔接“目标”与“评价”,从而建成高效课堂。本文是根据新课改理念和新课标要求,分析了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中存在的误区,并结合高效课堂的内涵,对实施高效课堂进行了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是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它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加科学、客观的眼光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生物现象,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高中生物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生物能力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本文基于笔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主要就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途径提出了部分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高效”,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明晰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预设、精彩的课堂生成、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李顺刚 《考试周刊》2012,(17):149-150
我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已近十五年,现在谈谈我对高效教学的认识和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做法,大家交流分享。一、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17.
陈庆 《考试周刊》2022,(49):135-139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有效提问”可以促进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忽视了课堂提问的科学设计,在课堂提问时有着很强的随意性,针对性与准确性不足,于是会影响到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影响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教师要进行“有效提问”,科学地设计问题,合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与交流,由此更好地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文章探讨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构建“有效提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黄巍  林松 《中学生物学》2020,(2):12-14,17
1问题的提出:科学发展史与论证式教学的关系1958年,英国哲学家图尔敏(Toulmin)提出了论证研究的经典模型.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推理”和“论证”被引入课堂,论证式教学应运而生.基于科学发展史的论证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严谨的论证推理方式,学习科学家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运用生物学事实进行思维,利用实验证据和逻辑进行论证,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刘三红 《学周刊C版》2019,(20):114-114
随着新一轮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标准的推进,如何基于小学科学的教学特点,结合当前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认知结构,促进小学生实现自主科学知识的探究,构建高效小学科学课堂,成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教师从自身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提出“创建合作活动,促进自主探究”“利用问题引导,实现自主探究”“应用微课教学,构建自主探究”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小学科学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向颖 《教学月刊》2022,(Z2):71-74
“双减”背景下的“减负提质”,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站位、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课堂观和质量观。教师应重塑课程意识,让课堂生成贯穿教学始终;强化探究意识,让“对话与合作”成为课堂常态;坚持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构建者”角色真正回归;树立评价意识,让“多元评价”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质量、课堂效度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生产力”,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