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美国关于教育博士的争论的焦点实质与根源进行分析。认为争论只是表象,争论的焦点反映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争论的实质是高等教育目的与功能的分合,争论的根源是质量观与文化观的差异,争论本身反映了美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争论有助于维护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本质及符合其自身规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三次思想交锋的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一共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交锋和观点争论,即: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姓“社”姓“资”的争论和改革成败的争论。虽然这三次争论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争论的重点和特点也不尽相同,但争论围绕要不要改革、怎样改革和如何评价改革这样事关中国何去何从的主题,因此很有认真回顾和重新解读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刘彦华 《集宁师专学报》2009,31(3):20-23,32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生成和发展中一直伴随着争论,争论的频发始终困扰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争论话题的思考,廓清思路,找出争论的误区和盲点,使争论向着有利于女性文学发展的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4.
主张不争论,只是邓小平外对一定条件而提出的一个创新观点,并非邓小平理论关于争论的全部观点,也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对待争论的唯一态度。在以邓小平为实际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准备和主持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实践过程中,坚持邓小平理论关于争论的辩证法是;既不搞那些有害无益的争论,又要搞那些有益无害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对待许多事情一个专项的发明,他认为争论坏我们的大事,有些事不宜争论,有些问题不必争论,时间不允许争论。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要争论”,我们存在可以“争论”的前提;当然这种争论是对话式的,我们要有所准备,感受“共同话题”;我们还将继续对话,因为对话让理论与思维融合,思想与实践靠近。对话是两个自主  相似文献   

6.
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持续了数年之久,争论双方因对该问题的关注视角、价值判断、文艺学学科相关问题认识上的不同而展开争论。这次争论很有现实意义,但也暴露出对该问题研究的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7.
鼓励学生主动争论。争论是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的具体表现。它既能使学生的思维、语言得到促进与发展,又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交往。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多鼓励学生争论。在争论前给学生讲明道理:争论不是吵架,争论更不能互相攻击,而是一种“学术交流”。争论时,不以声音高尖取胜,要以理服人,不要纠缠对或不对,要摆事实,讲道理,要先想清自己的观点,并收集支撑观点的证据。争论时,不急躁,要表述清楚,有说服力。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制定争论的规定:是小组对抗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把“不搞争论”称为他的一个发明。“不搞争论”为改革开放扫清思想障碍,争得时间;“不搞争论”不是压服,而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不搞争论”是推动改革的一项策略。不搞争论,不是在所有的场合、范围都不搞。在学术领域,还是要“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9.
“不争论”的确是邓小平的争论观中极其重要又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但邓小平的争论观却不是“不争论”所能完全概括得了的。艰难曲折的历史、全面深刻的经验和认真科学的思考,造就了邓小平远比“不争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争论观:一个饱含着实事求是精神、充满着辩证法思想、贯穿着实践第一观点的争论观。  相似文献   

10.
1939-1940年关于民主宪政的争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39-1940年的宪政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各中间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民主宪政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1939年9月至11月是争论的第一阶段,主要问题是实施宪政有无必要和可能;1939年11月至1940年2月是争论的第二阶段,主要争论怎样实施宪政和实施什么样的宪政问题。1940年2月至9月是争论的第三阶段,集中讨论宪法草案的内容问题。争论当中,各党派关于民主宪政的理念得到了真切的暴露,各种政治力量因此而重新分化和组合,宪政争论和宪政运动也因此具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于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争论首先是在苏联引起的,除了官方的争论外,许多学者也加入了争论的行列,争论不外乎是否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文章分析了苏联讨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背景,并对两种不同的观点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王德岩 《中国德育》2013,(16):35-39
各位朋友,今天下午我们的话题是《老子》。在中国古代的经典体系中,有两本书是争论最大的,这个争论不是一个意见的争论,而是你死我活的争论,并且争论延续千年仍未停止,一本是《尚书》,另一本就是《老子》。《老子》争到什么程度了呢?连老子这个人存在不存在,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人等等都在争,争论多得简直让人无法从中理出一个线索来。今天下午我就是来跟大家交流读书心得的。  相似文献   

13.
无数成功的家教经验证明,要使孩子登上才智的高峰,争论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如果你的孩子不仅敢同小伙伴争论,而且还敢同大人争论,说明他有勇气,很自信。如果他敢在父母与客人交谈时插话说说自己的想法,那这孩子就更值得称赞。争论大有益处。争论的胜利会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争论还可以促使孩子好学多思,为  相似文献   

14.
高考改革     
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也是涉及整个教育制度的大问题。围绕高考制度的改革,近年出现了许多争论热点,如关于是否要坚持统一高考的争论、关于科目改革的争论、关于高考形式改革的争论、关于招生中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在争论中求得发展的。哲学的争论大体有三个层次:一是不同哲学基本派别之间的争论;二是不同哲学理论体系之间的争论;三是同一哲学理论体系的内部争论。这三个层次的争论,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绘成了哲学史的生动的、丰富的、多彩的画卷,给哲学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内在概括和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以下概括为“不搞争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仅就“不搞争论”的实践观问题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观点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进射。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的争论,具有利己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等特点,其教育价值在于可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专注力,培养其主人翁思想,促进学科的拓展。在概念的模糊处激发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题意的分歧处生成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在认知的冲突处挑起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方法的比较处引导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的争论,具有利已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等特点,其教育价值在于可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专注力,培养其主人翁思想,促进学科的拓展。在概念的模糊处激发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题意的分歧处生成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在认知的冲突处挑起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方法的比较处引导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20.
"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对待许多事情一个专项的发明,他认为争论坏我们的大事,有些事不宜争论,有些问题不必争论,时间不允许争论.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要争论",我们存在可以"争论"的前提;当然这种争论是对话式的,我们要有所准备,感受"共同话题";我们还将继续对话,因为对话让理论与思维融合,思想与实践靠近.对话是两个自主的人之间的会晤,是精神相遇的事件,是灵魂深处的激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