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地理新课堂的教学建构,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在学生自身已有经验、方式和信念的基础上进行。要通过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探寻方法、提高能力。因此,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实用高效,必  相似文献   

2.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而情感作为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体验,必然伴随着人的认识活动出现。所以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可引发学生情感的知识环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维持学生良好的思维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作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方面的阅读,深化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传授知识、规范行为,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的培养两者不能割裂。如何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呢?笔者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动手实验、纸笔练习、分组讨论和展示等核心活动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体验,亲历学习和实践全过程,以达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教学目的。针对“探究有机物分子结构特点”这一教学重难点,本文将搭建有机物的球棍模型作为活动线,将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作为认识发展线,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碳原子的成键数目、成键类型、成键方式,通过亲历学习和实践全过程,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若干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认识论问题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 ,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强调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时 ,不能同时忽视知识掌握 ;任何课程知识的选择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社会和知识三个维度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认识过程应该得到深入认识而不是否定 ;应该重构课程知识的权威性或合法性 ;学生知识创新素质的培养应该考虑到当前人类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数学学习能力较差,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给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有效的辅助。小学生在认识和学习陌生数学知识时,多根据自己的数感度对其进行猜想。若学生数感强,学生则能较为准确地猜到数学知识的含义,在脑海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定认知,知识学习难度相对较低。反之,学生或无法初步认识数学知识,或对知识的猜测存在偏差。数感作为小学生认识、理解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感受、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学科素养之一。鉴于数感对学生认识陌生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性,本文将重点探究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能力的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靳莉颖 《学苑教育》2012,(24):56-56
开放性教学的实施,将合作教学、知识贯串、归纳简化、情境构设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出发,将一个个开放性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分析和讨论中获得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和实践应用的能力。改变过去教学内容的繁、难、偏,摒弃对知识的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合作探究作为开...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符合学生思维的发散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实验方案设计教学、生物概念教学、问题化教学,能为学生梳理出更加清晰的知识脉络,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改变对自身定位的认识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自己"课堂实施者"这一角色真正得到体现.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的认识,不能以个人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以知识传授过程代替学生认识发展过程.充分重视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在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以更平等的态度、民主的作风来理解、激励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1.
陈云泰 《课外阅读》2011,(5):183-183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剑 《考试周刊》2011,(35):71-72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口、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若干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石中英 《学科教育》2002,(1):1-5,10
文章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认识论问题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在强调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时,不能同时忽视知识掌握;任务课程知识的选择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社会和知识三个维度;教学过程作为一种认识过程应该得到深入认识而不是否定;应该重构课程知识的权威性或合法性;学生知识创新素质的培养应该考虑到当前人类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知识整合已成为一种趋势,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高等院校必须注意学生未来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学教学的意义和方法,在教学中注意渗透知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综合意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渗透,打破学科束缚,全方位地、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创新设计钠及其化合物实验,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以及元素化合物作为其他部分知识载体的功能.由实验引发问题,问题设计打破模块界限,使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视角发生转变,在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知识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师范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应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主要就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分析,认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17.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要遵循“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规律。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观点,对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是大有益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总是把特殊的事物作为认识的出发点,认识这些事物的具体属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逐步扩大到认识同类事物一般的、普遍的本质。并以这种共同本质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去认识那些尚未研究或尚未深入研究的个别事物,进一步检验、丰富、纠正和发展原有的认识。例如初中…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教学在知识传授和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教学的主渠道,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课本中的例习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习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所涉及的知识多与本节知识有关,学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钩起来,因此思维展不开,抵制了思维的发展,长期这样,不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因而教学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活动划分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若干递进层次,使学生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