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安全形势发展的新特点,提出并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及成功实践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维护全球持久和平和战略稳定的基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在对新安全观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为新安全观注入了新的内容,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了中国全球战略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应着时代的变化要求率先提出新安全观,逐渐被世界各主要国家所接受,新安全观与传统安全观相比它的核心内容是综合安全和合作安全,从维护安全的手段、安全的主体、安全的内容和安全的目的来看,二者都有不同,新安全观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合作性、共同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政府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提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安全观。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合作。中国政府以此为指导开展安全外交活动,构筑我国新世纪的安全环境,从而为我国外交注入了新内容、开拓了新视角,实现了我国内政与外交的基本统一。  相似文献   

4.
以"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为主要理念的"亚洲新安全观",不仅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而且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凝聚了亚洲国家共识,促进了亚洲团结;彰显了具有"和合"文化底蕴的现代"和平共处文化"成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亚洲人民的新共识;表明了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亚洲安全和世界安全事务、维护亚洲安全、稳定和发展的诚意,对于亚洲国家增进互信、共同应对安全难题,实现安全合作发挥着重要的指针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深刻分析国际安全环境的新变化 ,总结国际安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从国家安全的含义看 ,它主张的是综合安全 ;从国家安全与他国安全的关系看 ,它强调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 ;从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看 ,它认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当前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从维护国际安全的方法看 ,它主张通过对话增进信任 ,通过合作谋求安全 ,相互尊重主权 ,和平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6.
和谐世界理念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的创新性结合,是对三代领导集体外交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渴望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良好愿望,对构建世界秩序的公正稳定、和平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一种永恒的冲动,生命是人的本质。大学教育就是寻求途径达到升华生命的目的。大学教育应该通过树立终极意义的世界图景,培养人获得他人良好形象的能力、培养人打开心灵的窗户的能力,培养人正确的政治导向以及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安全观为国家安全和国际社会走出安全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但也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困境和挑战。本文从安全观念的认同、主权安全的维护、国际机制的参与、“软实力”的构建四个角度提出了完善新安全观的对策思考,确保新安全观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并在国际社会积极倡导新安全观。2002年《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中国新安全观的形成。中国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在内涵上中国新安全观体现了安全的综合性,在目标上它寻求共同安全,在手段上它主张以合作促安全。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地区论坛的良好发展势头,表明中国新安全观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世界局势的缓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迅速增加,军事对抗不断下降,虽然地区性的局部冲突不断发生,但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的冲突的可能性在不断下降。同时,由于信息革命的带动,全球化的发展更加迅速,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紧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非传统性的安全因素对各国的安全形成了新的挑战,促使各国的安全观念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对军事、政治等硬安全、宏观安全的关注转移到对经济、文化、环境等软安全、微观安全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关注上来,更加强调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相互依赖,追求世界实现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世界理念提出使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世界相衔接,使爱国主义呈现更加理性的特点,而理性爱国在开放意识和全球观念、互利与合作意识、讲求民主与法治意识等层面对建设和谐世界也有其独特的价值意蕴。在建设和谐世界和全球化背景下,必须澄清对理性爱国的思想是非,做理性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2.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充满民主精神、具有全球眼光的全新的世界发展观,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三个层次的渊源。第一个层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第二个层次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和平外交思想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的发展,第三个层次是直接来源于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化。要建立和谐世界,需要各国和各种政治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付出共同努力,同时也要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进行改革。共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外交理论的更加成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郑重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新理念,集中展示了中国的国际新形象,即爱好和平的形象、谋求合作的建设者形象、主持公道正义的形象、开放包容的形象、关爱同情弱者的形象,展示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这种新形象必将随着中国对“和谐世界”新理念的践行而得到不断充实和提升,从而有助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4.
15.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的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秩序观,并付诸实践,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霸权主义形式的新变化,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应对"单边主义",以和平方式对霸权主义进行有理有据的斗争,以倡导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与法制化,以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抵制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霸权主义。蕴含在和谐世界理念中的反霸思想,坚持了邓小平反霸思想的精髓——在与强权国家长期共处中,妥善处理对内对外关系,维护地区与世界的和平,创造条件发展自己,逐步限制、削弱世界范围内的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依据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的理念重视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强调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体制和全球新安全观。从实践层面来看,它反映的是世界现实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相辅相成。和谐世界的理念将引领中国外交,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溯本求源、开拓致思的基础上,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从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到追求和谐的愿景,从和谐社会的建设到和谐世界的吁求,和谐世界思想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是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也逐渐由政治、军事等传统因素转向经济、科技等非传统因素,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新经济安全观是对新形势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观点,是对客观的经济安全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经济安全观念。在新经济安全观的指导下应如何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