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救济制度,是司法救济的一种补充性制度。但在现实中,信访救济却成为众多寻求权利救济者的不二选择,这不仅增加了信访机构的负担,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探索信访救济的范围和功能,实现信访制度的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2.
张君劢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他关于中国如何实现民主宪政的政制设计中,处处体现出调和的政治理念。虽然这些政制设计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致使其没有被当时的政治力量及广大国民所接受,其实际政治效果也十分有限,但这不愧为中国民主宪政之路上有益的宪政思考,其民主宪政的政制设计中调和理念所反映的政治智慧具有一定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4,(3):47-49
近年来持续的"信访洪峰"引起人们对信访制度的广泛关注,人民更是把信访制度看成权利救济的主要方式。信访制度出现了严重困境,理论界就信访制度的存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通过对信访制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信访制度的主要问题,针对信访制度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将信访制度纳入法制的轨道,更好的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大量涌现给法治带来了困难,同时带有浓厚行政与政治色彩的涉法涉诉信访处理模式,也有违法治精神和司法的内在要求。但作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在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与法律信仰缺失的法治发展瓶颈期,却依然发挥着不容小视的化解矛盾、利益表达、救济权利等功能。本文通过对青海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实证分析,探索青海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突出特点、原因,就我省相关部门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情况作出评析,并指出治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将是一个长期而庞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制度的有序衔接,需要树立法律信仰、健全司法体制、规范信访机制,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权利自始就是与救济相联系的,救济是相对于权利而言的,是权利受到侵害之时或之后的一种保护,没有救济可依的权利是虚假的.权利作为人类"自由自主的活动"的客观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人类文明的尺度.同样,救济方式也紧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而进步.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宪政时代,即权利的时代,但仅从法律上表明权利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保障权利的正常行使、权利的冲突解决和权利的充分救济之法律机制.当前,我国对救济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私力救济,本文尝试探讨我国私力救济的状况及其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制度设计,权利救济越来越成为行政信访的功能。然而,行政信访并非是制度化的、常态化的救济制度,而是作为一种非常态的非制度和反制度存在。现如今,其发展陷入极大的困境。文章认为不能一味否定其存在与发展,而应抛开其存废之争,从客观的、实用主义的角度去探究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信访权利救济功能与司法制度之间存在着深沉的张力。我们要正确认识信访救济与司法救的关系,理顺信访救济与司法救济,根据法治的要求构建二者之间的应然关系。为此,应改革完善司法制度,真正实现司法独立,树立司法机构的权威;重构信访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8.
信访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它应在当代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从基本人权高度认识信访权有独特的人道价值、法治价值和政治价值。在目前我国的现实国情下,信访制度发挥着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两大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人权保障作用。这两项功能的良性发挥,有赖于信访权在法治的轨道上理性运作。  相似文献   

9.
信访权的理论本质就是请愿权,信访制度的核心内容则是为了保障公民请愿权,以实现权利救济和参与国事的制度目的。从请愿权保障角度看,我国信访制度存在一定缺陷,须从三个方面重构信访制度:信访观念的更新;法律规定的完善;改革信访机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的性质为监督权和救济权,而公民上访的实质便是控告申诉,其应属于救济权,即"获得权救济的权利",本质为诉权。当下,上访作为一种无奈的控诉,至少是一种替代性矛盾处理方式,应尽快修改《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特别是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进而为宪政视角下的信访治理提供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