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大利画家古图索既是一位立场鲜明的斗士,又是一位不吝于讴歌生命的伟大诗人。他平生的创作既关切现实却又不含说教,题材通俗而又不失深度。他笔下鲜活饱满的形象是他所热爱的生活与事业的对应物,完美地体现出他所遵从的价值观。本文试图阐释这种题材与风格所表现出的意味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2.
史铁生作品中的类宗教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铁生某些作品的意蕴往往有浓厚的宗教意味,但又与一般的宗教内涵不同,因此本文称之为“类宗教意味”。主要表现于以下方面:敬畏自然;参悟命运;理解苦难;悲悯情怀;“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3.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是艺术表现及歌曲处理的重要表现手段.掌握科学的呼吸及气息的正确运用对每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及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气息密切相连,因此,怎样呼吸、运气、控制气息就成为歌唱中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油画传入中国并且在中国发展,就必然会受到中国以往的绘画方式——国画的影响,并且随着发展会慢慢形成有着国画特色的油画形式。这个特点很早就显线了出来,很多中国油画大师级的人物,其作品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国画特色,但是每个人对于国画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把握又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虽然油画中都包含着浓厚的国画意味,但风格又存在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潘玉良作为民国时期女性画家之一,以独特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式在同时代众多的艺术才俊中脱颖而出,从而名著画坛。笔者从其作品的美学取向和图式风格出发来探讨潘玉良油画作品产生的艺术意味。其风格新颖,具有独特的创作艺术语言,从西方语言绘画的情境里汲取经验,结合自身的民族气息转向自我价值的探寻而迭出新意,自立于20世纪中国美术之林。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探讨了歌唱发声与气息力度之间的关系。指出歌唱的艺术是气息力度控制的艺术,气息力度的控制对歌唱发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声演唱中气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运用腹式呼吸法和头腔共鸣,同时还要控制好横膈膜肌肉群,在腹部形成空气柱对声带产生均匀撞击。同时气息的强弱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让美声歌曲的情绪更加饱满。本文就气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沈凯 《文教资料》2011,(15):84-85,52
本文从摄影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摄影作品推动文化传播和保护、摄影作品促进文化交流、和谐及摄影作品丰富旅游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越来越深入人心,流行音乐在原有基础上也逐渐发展的多样化,无论何种演唱方式,流行演唱中气息的运用也是演唱的根本。合理运用气息不仅可以演唱地轻松、自如,诠释作品真正含义的同时也可以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情感,扣人心弦,感染听众。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舞蹈的学习中,现代舞的气息必不可少,有很大的作用。不一样的气息传达给观众的感觉也不一样。现代舞气息为舞者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生命,并且有独特的心理。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论现代舞气息在现代舞课堂中的重要性,重点分析现代舞的学习中如何把握气息,提出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歌唱发声与气息力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歌唱发声与气息力度之间的关系。指出歌唱的艺术是气息力度控制的艺术,气息力度的控制对歌唱发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在民族声乐发声技术中,咬字与气息起着重要的作用,咬字中的气息是民族唱法的精髓,咬字时的叹气是民族唱法的助力器。在民族唱法中,只有咬字与气息正确地协调配合,才可能发出圆润悦耳的歌声。  相似文献   

18.
声乐教学中歌唱发声气息与共鸣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在声乐学习和教学中都不是绝对的,而是辩证的,也是因人而宜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通过对歌唱发声气息与共鸣关系的掌握,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克服声音中所存在的学习误区和盲点,树立正确的练习方法,在声乐学习中是重要的和根本的。使学生充分理解发声气息与共鸣的关系,从而掌握在演唱中充分运用发声气息与共鸣,使二者互为补充、互为服务,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正确认识声带作用及喉的稳定,来进一步阐述歌唱的发音体与气息的关系。在教学上进一步证实:正确运用二者关系是歌唱的最佳状态,是歌唱的基本练习,是歌唱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经历过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所以他的小说总有一点淡淡的忧郁,尤其是他后期,相当一部分作品蕴藏着悲剧意味。这种悲剧意味不那么张扬,而是含蓄的,具体表现为命运悲剧、人性悲剧和伦理悲剧。他借人物的遭遇表现人生的悲凉,显示了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悲悯情怀。他的悲剧精神不是表现为与命运的斗争与反抗,而是表现为对弱者的悲悯与同情,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悲情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