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晋 《今传媒》2013,(10):89-90
戏曲与影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看似毫无交集,但是当这两种艺术形式产生碰撞时,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影视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有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是影视文化丰富其内涵,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的重要手段。在人们的众说纷纭中,戏曲与影视的结合已经开始,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与认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着,本文通过对晋剧《傅山进京》的解读,探讨了影视制作对戏曲艺术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安徽电视台的电视戏曲栏目《相约花戏楼》已整整走过了五年历程,成为全国电视戏曲知名栏目之一,连续荣获五届“中国电视星光奖”,多次获得“金鹰奖优秀栏目奖”和电视戏曲“兰花奖”。被安徽省委宣传部评为“安徽省名牌电视栏目”,荣获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创新/创意/制片人2004”电视百佳栏目。  相似文献   

3.
所谓广播戏曲,就是通过录音手段将舞台演出的戏曲录进磁带里,然后加以剪辑。  相似文献   

4.
《全元戏曲》成就斐然,但也存在漏收部分剧作、校对有误、对作品归属更改未作集中说明等不足之处,对其进行补正和反思,总结教训,将为今后大型的古籍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弘扬先进文化,是电视媒体必须承担的责任.而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正在被边缘化,甚至有的还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因此,如何才能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艺术的重任,如何才能向受众巧妙地推介传统艺术并获得认同,如何才能形成传统艺术与电视媒体的双赢,成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笔者以方言类曲艺栏目《开心茶馆》为例,对传统艺术类电视节目的形式进行一定的分析,以求拓展电视媒体与传统艺术联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今正逐步向数字化社会发展,数字媒体技术渐渐普及到各行各业中,包括当下的影视创作。由于受到广泛大众的认可,数字媒体技术被推向了新的地位,但传统的影视艺术和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时必然有利有弊,本文对其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冲突和交融方面做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林惠丽 《视听纵横》2008,(4):105-107
戏曲同广播的“联姻”由来已久,广播一直都是戏曲传播的另一个重要舞台。广播的戏曲节目精品创作也一直是广播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随着电视、网络等多媒体传播的逐渐加入,广播作为戏曲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在传播形态、传播意识上也做出了许多尝试性的革新。从2003年戏曲故事《第一次亲密接触》获中国广播文艺创新奖以来,我们宁波电台在这些年的戏曲节目创作中,一直都在体现这种创新。  相似文献   

8.
刘璐 《视听界》2008,(2):109-109
一,戏曲节目内外均要加强与听众的沟通和互动。 江苏是一个戏曲艺术大省,全省境内不仅有淮、锡、扬、淮海、昆等戏迷组织,而且京剧、越剧、黄梅戏、沪剧在江苏也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近几年,全省各地的戏迷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仅南京就已有上百家戏迷业余组织,没有加入组织的戏迷更是不计其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艺术样式呈现多元欣赏的今天,以影像为传播主体的电视剧艺术和以舞台营造审美的戏曲艺术,分别有着自己的传播图径和呈现空间。二者是两种艺术样式,但在审美视角、欣赏环境、叙事结构和艺术表现上,既有着相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电视戏曲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艺术,并分析了主持人应具备的相关素质和技能,希望能对电视戏曲节目的主持有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莉 《兰台世界》2012,(15):74-75
关汉卿作为中国戏曲第一个黄金时期元杂剧的奠基人之一,留下了多达67种作品,数量之多堪称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人,而其作品题材多样、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他也成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世界文化正处于多元并存的时代,传统的戏曲艺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把握戏曲艺术的特有规律,立足于为时代服务,借鉴一切其它艺术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大胆创新,使古老的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论余笑予的戏曲导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笑予是新时期以来真正开拓现代戏曲导演艺术的功勋卓著者,也是最早明确提出戏曲的创作、演出“应该确立导演的主导地位”的戏曲导演艺术家及当代台湾戏曲导演艺术的引领者.他虽然作为在解放初期就系统受过斯坦尼导演体系思维训练的极少数的戏曲导演艺术家之一,但他的戏曲现代戏的导演思路却处处都可见出他对他所非常熟悉的传统戏曲的表现性元素的借鉴痕迹,而与百年来戏曲变革的魔咒——话剧+唱——若即若离.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追寻其根源就在于他自觉地寻求古典戏曲与现代戏曲观众审美需求的最佳契合点,这构成了余笑予戏曲导演艺术的最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楚剧这种地方花鼓戏的一些活泼自由的东西注入比较古老而规范的京剧中去”;二是“寻觅与建构新的演出样式”;三是追求具有当代审美意识和剧场效果的“当代戏曲”;四是在剧目选择和导演处理上尊重彰显剧种特色;五是以对流派创始人独创精神的学习来反对“流派隔离”;六是以强化戏曲导演的中心地位来最有效地凸显表演艺术家的才华;七是坚守技艺的表演与趣味的呈现并重的导演理念.为此,他反复强调他所提出的“拆墙”观念.  相似文献   

14.
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戏曲广播工作座谈会上,北京广播学院文编系教授牛印文曾对广播戏曲有这样一段评语:“它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与广播这个传媒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广播文艺之花。虽然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创制戏曲广播剧的尝试,但是,应该说,直到一九八一年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创制的《桃花》,才算是广播戏曲的第一个成熟果实。从八一年现在的两年多时间,它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虽然还不能说是果实累累,但它已是枝叶繁茂令人刮目相看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戏曲艺术借助自媒体网络的传播优势,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近期出炉的《2022抖音直播数据报告》,真实反映出自媒体网络在促进戏曲艺术振兴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无可替代的价值。戏曲艺术工作者在自媒体空间中,凭借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和对戏曲文化丰富的解构视角,使公众感受到戏曲艺术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媒体资源制作和直播互动等方式,可以使戏曲艺术工作者树立文化自信,在实践中探索戏曲艺术的传承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收集行为是戏曲艺术档案实现价值延伸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戏曲艺术档案都依托政府及民间收集完成资源的积累与再利用。不过鉴于政府收集行为的原则化与工作人员的非职业化,导致戏曲艺术档案收集难以发挥其最大的文化价值。从戏曲档案收集的依据或原则研究,对具体收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逐一甄别,进而针对性提出措施建议,为戏曲艺术档案收集提供更多良法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迅速发展的步伐,资讯传播的方式更加广泛。在当代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出现了许多新型新媒体平台,导致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平和内容质量,确保节目收视率和受众群体的稳定性,就必须强化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的整体素质水平,使其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对其采访艺术进行升华。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客观分析了电视新闻记者提升采访艺术水平的重要性,并针对提升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亚艺术与雅艺术--从《相约花戏楼》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相约花戏楼》为研究个案,从其改版的变化过程,探讨并提出了几个问题1.电视节目形态应有"文娱节目"与"文艺节目"之分,二者既相通又有差别;2."文娱节目"当属亚艺术,但也应有精品追求;3.亚艺术与雅艺术(纯艺术)应共存并进.  相似文献   

19.
吴祖光是现当代著名剧作家,其话剧创作深受中国古典戏曲之影响。本文试从抒情性的传承与写意手法的借鉴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0.
《2022年春节戏曲晚会》以移动优先的理念首创新媒体衍生节目《年年有戏》,精心选择主持人走进北京大观园实景戏楼拜师学戏,小屏先播,预热大屏;将最新科技赋能戏曲舞台呈现,打造360度沉浸式舞台;首创在大型戏曲晚会电影化表达戏曲经典艺术,推出戏曲传承真人秀微电影《薪火》及影视化创意节目《绝活》。通过本文梳理这些创新实践,思考对今后创新传承传播优秀戏曲艺术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