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言哲学中有着命名的理论主要有"摹状词理论"和"历史因果命名理论"两种.社会语境因素对同一事物的初始命名和后续改名作用机制具有同一性,对语言的使用具有社会规约性和过滤器作用.任何社会语境下的命名都包括特有的价值内涵,同一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命名由特定的社会语境决定,它的变化同时又折射社会语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顺应理论的双向顺应性与幽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的变异性是幽默的前提,幽默本身就是一种语言策略,一种商讨性技巧.幽默妙语有两层意义,其实这两层意义就是两个不同的语境.幽默运作的机制在于:幽默制作者有意或无意不顺应发话者预期的心理因素,导致双向的顺应失败,这种不顺应是通过回避或违背"语境一"中某些语境因素或语言结构而实现的.与此同时有意或无意激活或勾起或凸显"语境...  相似文献   

3.
从语域理论看英语政治语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引言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指我们使用的语言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语境的制约.该理论由Halliday首次提出,是在Firth 1962年的情景语境理论的基础发展起来的.Firth把语域定义为"根据用途区分不同的语言",它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所用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风格.第二种含义指特定群体所用的特定语言.  相似文献   

4.
杨晓红 《现代语文》2006,(10):91-92
在现代语言学领域中,语境的地位和价值日趋重要.它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决定着语言的命运,是语言赖以生存、运用和发展的必要环境. 词要在语境中运用,它一旦进入言语,也就进入了语境.词的运用既与宏观语境有联系,又与微观语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情景语境"提出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众多的语言学流派中,伦敦学派的语言学家首先提出"情景语境"对语言生成意义上的影响,并推动了语境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6.
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它包括语言使用的多个方面.文学翻译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行为,其翻译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选择和顺应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选择的同时,既要顺应原语作者和译文读者所处的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又要对不同的语言结构客体做出相应的顺应.从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两方面进行探讨对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为有益的视角,对于建构更有描写力和解释力的翻译研究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过程中,语境分析是达至正确理解的关键一环.作为语言分析的一个分支,语境分析包括彼此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语言内部的上下文分析;二是话语与经验世界关系的分析.本文将以一常用语气词"Well"为例,试图凸显语境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语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何谓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是我们说话的现实情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定的具体场合。外语学习和使用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离开必要的语境,学生无法合乎逻辑地进行语言交流。语境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英语教学中,语境的创设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语境创设的类型结合平常的教学经验,可以分为三类:1.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指学生通过读和听来理解语篇的结构和逻辑,形成语感。因此,我要求三、四年  相似文献   

9.
日常语言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都是具有人文价值的语言,都是具体语境中发生的语言行为与交往对话。话语的涵义完全是由它的上下文语境决定的。语境在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甄别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日常生活中对话无处不在。生活中的言语具有双声的性质,作为日常生活中交往的双方,其语言往往也是复调的。文学语言(诗性语言)也是"有意味"的语言。其"意味"在于从语言中显现整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斥着对话。文学语言的特性就是超越在场的东西,通达到不在场的东西。文学语言的复调性由此而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语境分析是解释教科书话语形成发展过程的"形而上学"框架,是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对教科书话语的意义建构,也是探讨教科书话语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语境分析对于当前的教科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科书研究应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教科书研究要关注语言的行动维度;教科书研究要建立广阔、多维、立体的视角.教科书语境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的语言文字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普及教育就得先普及语言文字 ,陶行知先生对这一点有深刻的认识 ,也正是在普及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形成了陶先生的语言文字思想 ,在语言实践当中 ,他也积极采用大众能懂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诗意栖居”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核心部分,而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存在与语言”的思想在后期的“大道与道说”中得到完成;大道充沛乎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以道说(区分)的方式运行,并在其中通过人的应和达乎人言;道说的渊源是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的世界;在对于大道的体验中,海德格尔给出了语言本质的某些暗示。而他所言说的这四重结构也成为当代文化“诗意栖居”的种维度。  相似文献   

13.
以道家思想为参照,通过对“大道”与“道”、倾听道说与观物得道、在说不可说者的超验语言及对理想生存境界的设定等方面的比较,探寻海德格尔语言之思的思想进路。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名语言艺术家,他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善于采用语用策略,其语用策略体现在语码策略、风格策略和修辞策略等方面。成功的语用策略为其教育思想的传扬,教育改革、社会改革理想的实现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陶行知语言文字观、语言风格、语用策略等的研究,是陶研工作向广度推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由于书面语料记录语言的随机性,要更全面深入了解近代汉语的语言现象,有必要发掘更多中古文献中的语言事实。文章在讨论不同类型语料在语言研究中价值略有侧重的基础上,以齐梁陶弘景纂修的《真诰》为例,从一般语词和专门语词两方面论述了中古道经在近代汉语语词溯源方面的作用:中古道经在一般语词溯源上作用巨大;而在专门语词研究上,则应当成为主要的依托材料。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极少华丽辞藻,善于以平实的语言反映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内容题材和诗作艺术完美融汇,使其诗歌呈现出“平淡自然、意境深远、语言质朴、风格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道,是中国先秦一个极其重要的范畴,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思想,并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逻辑起点。道的原始意义是“道路”,在老子、孔子的时代被引申、转型为“道理”之类的意义。但老子道家之“道”和孔子儒家之“道”有着明显的差别,相对而言,前者更侧重于“自然”之道;后者更侧重于“人伦”之道。两种不同内涵的“道”,在中国古代文论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道,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儒家各派对道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界说,在中国唐朝,韩愈为辨别儒家之道和释老之道的区别而作《原道》,提出以仁义为道。日本江户时代的荻生徂徕为辨别先王之道和儒家之道的区别而作《辨道》,提出以礼乐,六经为道。《原道》和《辨道》以于道的解说虽然明显不同,但是两之间却存在着继承,发展关系。通过分析、比较韩愈、荻生徂徕关于道的学说,可以进一步揭示韩愈和荻生徂徕的思想特征,以及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流传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讨论及触及的根本问题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关注和思考的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结合陶渊明的社会背景及生活经历,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视角对陶渊明诗文及其形象进行分析,试图探索诗人的存在方式、诗歌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对待死亡的态度及其对人生不断筹划与超越的特性,以期呈现一个更加全面、丰富并具有动态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20.
身处初盛唐诗歌革新历程中的张九龄,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精神,但与陈子昂高倡“汉魏风骨”不同,他则大力标举陶渊明,成为唐代第一位真正理解、全面接受陶渊明人格精神和艺术精神的诗人。他的诗在主题、意象、结构、语言和风格上都与陶渊明诗文达到了高度相似。张九龄这种审美兴趣,极大地影响了盛唐诗人的审美追求。这样,他既弥补了陈子昂的理论缺失,又为唐诗的发展演进注入了真淳、自然的美学内涵,继陈子昂之后进一步涤荡了初唐宫廷诗风的板重雕琢,有力地推动了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