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把孔子这句话引伸开来说,新闻自由也存在着“正名”问题。由于新闻自由的名不正,引出的麻烦确实不小。在蛇年“双乱”期间,有些参加游行、绝食的人高喊“新闻自由”的口号,你问他要什么样的新闻自由,他却张口结舌,顶多说“想登什么就登什么呗!”有些干了几十年编辑、记者的人,也回答不了究竟什么是新闻自由这个问题,在“双乱”中却跟上起哄。这种情况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有些新闻工作者不重视对新闻自由理论的研究,实践上带有盲目性;第二,新闻教育和新闻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需要,对新闻自由理论人云亦云、纯客观介绍的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的少,即便是论述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文章,也脱不开西方古典(近代)新闻自由的模子。这集中反映在关于新闻自由定义的表述上。  相似文献   

2.
在这次波及全国的暴乱中,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被自由地安上了“自由女神”像;在游行的行列里,高喊起“新闻自由”的口号。一些青年记者还向我再三申明:“只有新闻自由,才能监督政府!”这些青年人的愿望不能不说是好的,但他们太天真了,殊不知新闻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它和世上一切事物一样,都是离不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在有阶级斗争的社会里侈谈新闻自由,只能是一句骗人的鬼话。  相似文献   

3.
“内部新闻自由”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内部新闻自由”又称报道权、编辑权,各国名称不一。它指的是:在私人办的新闻机构中,雇员和老板之间,在政府办的新闻机构中,雇员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中,总编辑和编辑部应享有高度的自主权。①它强调的是编辑权要独立于经营权和政府的直接控制。内部新闻自由是新闻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新闻自由在微观上的完善和进步,对于新闻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初的新闻业内部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往往老板兼任编辑和经理。1817年,英国的《泰晤士报》开始实行总编辑制。老板不再处理具体的编辑事务,…  相似文献   

4.
赵中颉 《今传媒》2005,(9):34-36
“新闻自由”是一个时髦词汇,两个多世纪前的1791年,美国人即把它写进宪法第一修正案,从法律上确定了其地位。多年来,我国社会各界亦不懈地呼吁新闻自由,为大众知情权呐喊。历史证明,新闻自由与法律紧密相联,因此,仅仅了解新闻自由的概念是不够的。正确认识新闻自由,必须从法律  相似文献   

5.
国际媒介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媒体的认可和重视《。视觉说服和报纸读者定位》揭示欧美报纸版面图片选用的技巧和原则。《法律保护下的新闻自由》回顾美国宪法修正案保护新闻自由的历史,从对表达、传播、信息来源等方面的保护,具体阐释美国的新闻自由。国际媒介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概念不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自由”概念不科学宋建武“新闻自由”是我国新闻界习用已久的一个概念,与这个概念相关的问题,一直是新闻界的“热门话题”。笔者在学习研究中;曾经感觉到“新闻自由”概念不够准确;难以严格界定,近日读到喻权域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更引发了笔...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1989年在新闻工作研讨班讲话中曾专门讲了一段“新闻自由”问题。我认为江总书记的讲话全面、准确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们正确认识“新闻自由”问题的思想武器。我觉得在进行什么是“新闻自由”的教育中,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新闻自由”究竟有没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告诉我们,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新闻媒体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党派和集团服务的,超阶级的新闻媒体是不存在的。江泽民同志说:“在国际上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国内还存在一定范…  相似文献   

8.
报纸作为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和其它媒体一样都要面向社会大众,真实地、迅速地反映现实的变动。一般说来,人们乐于接受形象化的事物而不愿接受概念化、抽象化的东西。“上好的菜肴”是一个抽象和东西,但如果从“颜色、形状、味道、气味”等方面来具体地写出“上好的菜肴”的时候,它就是具体可感的了。因此,报纸新闻只有在生动性、形象化方面多...  相似文献   

9.
怎样使新闻媒介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北京平息反革命暴乱后,衡水地区部分宣传、新闻工作者曾就“新闻自由”、“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导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取得了比较明确、一致的认识.1、关于“新闻自由”问题。同志们说,“新闻自由”是这次风波中反映比较集中、突出、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使一些新闻单位、新闻工作者参与进去,结果被极少数坏人利用或钻了空子,造成了极坏的影  相似文献   

10.
试论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及其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奕 《新闻知识》2007,(4):29-30
“新闻自由”在英文中被称作“Freedom of the press”,其被尊奉为新闻事业的立身之本和一直追求的目标,并不断践行于新闻传播活动中。应该说,从法律规定与实践需要两方面来说,新闻自由都具有合理性,但在实现过程中,它依然遭遇一定程度的困境,由此也表明,新闻自由的真正实现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1.
“内部新闻自由”的基本内容“内部新闻自由”又称为报道权、编辑权,各国的名称不一。它指的是:在私人办的新闻机构中,雇员和老板之间,在政府办的新闻机构中,雇员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中,总编辑和编辑部应享有高度的自主权。①  相似文献   

12.
内部新闻自由的出现与发展是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地说,是新闻自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就时间观念上来说,新闻自由与内部新闻自由有“先”“后”之分;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来讲,新闻自由与内部新闻自由又有“外”“内”之分。这里的“先”“后”、“外”“内”只是相对而言的。新闻自由的出现与发展使内部新闻自由有了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闻事业,其影响力可说是瞬息无远弗届,久长而深远。它不仅影响群众生活、社会秩序、公共道德、风俗习惯,而且直接相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的现代新闻事业,对于它所享有的自由,应承的责任,对于它所表现出的品质不可不在法律的基础上,予以明晰的规定和具体的标准。对于新闻活动中所发现的种种滥用新闻自由的行为必须加以纠正和限制。滥用新闻自由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多种表现,并带来了许多现实的问题,产生厂许多负面效应。因而限制滥用新闻自由是发展当今新闻事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影响新闻自由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86年前后,胡绩伟同志连续发表了《谈谈“新闻自由”的自由》《社会主义新闻法是新闻自由的保护法》《新闻自由与民主制度》等文章(见《新闻自由论集》,文汇出版社1988年出版),阐明了他关于新闻自由的主张。胡绩伟的新闻自由观,虽然不像他那“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理论那么集中、系统,但在新闻界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当我们评论胡绩伟的新闻观点时,不能不剖析一下他在新闻自由问题上的一些观点,以便正本清源,辨明是非,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相似文献   

15.
二、对外渗透律“新闻自由”在西方资产阶级的手里,不仅是对内标榜“民主政治”搞欺骗的手段,以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而且成了对外进行新闻垄断、新闻竞争和政治、文化渗透的阴险武器。在侵略战争时期,它是军队的帮凶,配合“热战”进行“心战”;在和平时期,“新闻自由”则成了对外渗透的王牌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内搞“和平演变”。西方新闻自由对外渗透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无孔不入的,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是打着“自由交换思想和报道”、“国际新闻自由”等幌子,把“诽谤的炸弹”(列宁对西方新闻媒介报道的称呼)送入其他国家,搞文化渗透和思想破坏。这  相似文献   

16.
新闻自由的认识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主席在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现代传媒对于人们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传媒不仅要注重新闻自由,而且也要注重社会责任。随后,他又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解释说:新闻自由和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光讲社会责任,不讲新闻自由;也不能光讲新闻自由,不讲社会责任。这两者要结合起来。 “新闻自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到底应当怎样看待“新闻自由”问题,怎样处理和把握“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本刊特请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先生分两次对这个问题作理论上的说明。除本次刊出的这一内容外,还有《新闻自由的七种权利》等。  相似文献   

17.
一些学生在闹事中,提出了“争取新闻自由”的口号。开始,颇觉纳闷:与新闻事业很少接触的青年学生,为什么对“新闻自由”如此热衷?细细思察,此乃事出有因。近年来,新闻界有的人对新闻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持有异议;有的热衷于揭露黑暗面;还有的大声疾呼“要争取新闻自由”。可见,那些天真的同学们只是跟着新闻界某些人叫喊而已。近代新闻事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社会集团、政党、阶级、政府实现自己政治目标或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有资本主义的新闻自由。社会主义有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有高级阶段的新闻自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初级阶段的新闻自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闻自由和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存在着“质”的区别,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鼓吹资本主义的新闻自由是犯原则性错误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闻自由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新闻自由存在着“量”的差别,谁不承认这个差别,“盲目求纯”就会犯“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西方商业媒介:受众的影子──从“戴安娜事件”谈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柳旭东自18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一直在新闻自由与伦理道德以及公众知情权上争论不休,迄今仍没有一个具体标准来界定新闻自由。戴安娜之死使得西方社会关于“个人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的争论进入白...  相似文献   

20.
1734年曾格因“煽动性诽谤罪”被捕入狱,它将能够有权批判当局的新闻自由权带入人们的视野。1791年美国人将新闻自由写进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新闻自由概念发展至今,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然而,当新闻自由给予记者更多报道的权力的时候,什么才是新闻自由成为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作为新闻从业者同样需要衡量新闻自由的权限,也许一不小心就会踏入诽谤的陷阱当中。另外,西方记者滥用新闻自由的概念,大肆渲染扭曲别国新闻事件,伺机煽动舆论。本文基于对曾格案后续影响的分析,针对政党对于新闻自由控制以及西方记者对于新闻自由的滥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