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芯 《文教资料》2010,(8):47-48
教师指导学生建立散文阅读图式.是使学生高效理解散文,并将散文学习从篇的解读上升到类的把握的最终途径。然而就目前状况来看,一篇散文教完之后。学生所建立的关于散文的图式各不相同,且学习效率较低。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破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荷塘月色》课案为例.对建构散文阅读图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文言文,共安排五篇课文.都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本文是其中内容涉及到读书学习的一篇散文.短小生动,意在引导学生养成勤读书的习惯,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学好本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阅读文言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逻辑思考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从教学过程的逻辑发展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逻辑发展是说根据散文的文体体式帮助学生读懂“这一篇”散文的认知顺序。其二是从学生学习“这一篇”散文的逻辑起点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7,(13):170-17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结构安排严谨,而且意境超群,是一篇引导学生领略语文之美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春》这篇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5.
李燕 《教师》2012,(35):62-62
在高中阶段,散文占有比较大的篇幅,散文教学理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文本的不恰当处理,把散文鉴赏变成了对词、句的机械分析,把一篇优美的散文肢解成零碎的词句,导致散文课失去了美感,造成散文教学的一种缺失。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对散文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切写景状物的散文,其写作目的都是为了抒情,一篇优秀的散文,既要有景,又要有情,而且只有将景和情水乳般交融在一起,才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为让学生写出优秀的作品,本文从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材料、在写作中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时要充分发挥想像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便于学生掌握写景散文的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学生教材中的一篇英文散文《The LifeI Desired》为例,具体分析了散文的写作特点,翻译过程中应具体运用的策略,从而总结出散文英译汉过程中译者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策略.通过用实例具体分析散文特点、翻译过程中的策略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掌握散文的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8.
<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叙事散文,是一篇经典文章.但由于经典往往距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学生领悟其实质有一定难度.再加上本文是名篇,对我这个尚无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来说,教学压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蒋成云 《今日教育》2006,(7S):60-62
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散文改编而成。整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隽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典范的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分为三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要在保持散文的整体美、语感训练的整体性的前提下,以课本为点,通过朴实的语言训练、清爽的学习过程、自然的生活对话.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11.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作文教学中,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采取步步引导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一次我教完《秋色赋》等几篇散文,想以《春雨赋》为题,练写抒情性散文,但感到难度大些,怕学生不易完成.于是我采用先易后难的做法,先以《春雨》为题,只要求学生对春雨描绘形容,写出春雨的特点及作用就行.学生写起来比较顺手.请看下面一篇:  相似文献   

12.
读练提示本单元是本册记叙文的重点单元.五篇课文中两篇是抒情散文,三篇是叙事散文,写作上各有特色.读练的重点应放在《井冈翠竹》《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的特点及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的区别上.散文的“形散神聚”是个难点.为此,教师引导学生读练要以知识短文《谈谈散文》为统领,紧抠课文的字、词、句和表达方式等基础知识,通过比较阅读和分项练习,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散文的能力.教法建议教学本单元(包括知识短文)一般要用十一到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任务.但是若采用单元读练设计进行教学,则至多用八个课时就可达到目的.方  相似文献   

13.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忧伤的散文。提到散文,作为语文教师,很自然地便想到了文学作品的阅读。那么,三年级的阅读课堂,是否存在着文学教育的可能呢?反反复复地斟酌,觉得不涉及文学教育,便糟蹋了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便对不起它的作者林清玄先生。适切的定位,应该是进行儿童文学教育的启蒙吧。是否告诉学生这是一篇散文并不重要,关键是在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加深对三篇散文的理解。二、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 一、比较三篇散文的相同点。 1.托物言志。三篇散文都是以物命题,都是在物上寄托思想感情。《灯》:托物抒情。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的信赖和热爱及对中国人民的胜利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丑石》:托物寓理。作者透过丑石,让人们认识现象与实质的关系,告诉人们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菱角》:托物说理。作者通过对菱角的联想,告  相似文献   

15.
李冰 《学语文》2014,(4):49-50
当考生面对一篇典型的高考散文时,他们的最大困难是对散文主旨的准确把握和在解题的过程中将文章主旨和答题过程建立关联。所以我们要着力从读懂散文主旨的深刻内涵入手,来提升学生散文的阅读能力。但是,把握一篇散文的主旨是很不容易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阅读中还没有把握散文主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周娟 《语文天地》2013,(7):14-15
《荷塘月色》是一篇行文流畅、抒情含蓄的散文名篇,他用一种近乎绘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月下荷塘的优美景致。这篇散文成为朱自清先生所著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也成为高中教材的必选课文。但是,在课堂教学之中,很多学生很难把握这篇散文的神韵。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应该让学生抛开习惯性的思维想象,着重把握文眼与文章中的物我关系。一、抛开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众所周知,多数描写大自然的散文,所表  相似文献   

17.
《瑞雪图》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把美丽的雪景写得有声有色,使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确实是一篇落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的好教材。我们给这篇文章的教学仅安排了一教时,预习工作放在课外进行。要求同学们通过预习把课文读通,把生字查好。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在加强基本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首先我们帮助学生们按照记叙的要素理清全文的脉络,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1.什么叫瑞雪?2.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瑞雪图?3.谁能够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解释题  相似文献   

18.
《道士塔》是余秋雨先生散文集《文化苦旅》的首篇,是一篇饱含作者深情,有着深厚文化意蕴的散文。情感的体验是散文阅读的重点,理性的反思是阅读文化散文的更高要求。教学这篇散文,可以分为品渎和反思两个步骤。品读主要有三个层次:感知认读,学生一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情感诵读,学生二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思辨悟读,学生三读课文,探讨散文主旨。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情入理,引导学生逐步把握课文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想】《夏之绝句》是台湾女作家简女贞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是第六册散文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我们不妨与学生一起先走进“散文”,温习我们在第四册课本附录中读过的《谈谈散文》中的一些常识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 ,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有其独特的美质 ,那就是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 ,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明白了这一点 ,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散文时 ,要做到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有人说 ,一篇散…  相似文献   

20.
《鸟的天堂》(六年制小语第十册11课)这篇课文,由著名作家巴金同志的同名散文改编而成.是一篇优美感人,具有明显美育特点的好教材.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把学生带进动静制宜、叶翠鸟鸣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净化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