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相琴 《甘肃教育》2008,(24):57-57
美术课中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文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教师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艺术、感受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应该成为初中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利用名画赏析、情境教学、实际操作等手段。  相似文献   

4.
管磊 《考试周刊》2012,(52):183-183
审美教育就是运用艺术美和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场所,作者提出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提高他们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开展有效、正确的针对性教学,激起小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和热情;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本,更要从课本中走出来,走入生活,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师要提高教学的开放性与多样性,让学生在愉悦的美术欣赏课堂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真正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中学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体会美,感悟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从美学角度看,加强中学生的美感培养,可以使学生面对艺术作品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由此可见,在中学美术课程中加强学生美感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种艺术,无论我们从事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都要遵循教学规律,同时我们还要在教学中渗透美学。美术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把审美教育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在每堂课后,不但能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且还学会了对事物美的评价,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学科教育特点进行审美能力的教育。美术学科更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进行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要把审美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以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逐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职专美术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旨在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学会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此基础上,完成职专美术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通过“发现美——感悟美——升华关”。不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其美术素质。具体途径有:面向教材,发现美;面向作品,感悟美;面向生活,体验美。  相似文献   

12.
审美能力是人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 ,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从而使他们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欣赏美、创造美 ,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意识,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因此,初中美术教学加强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之美,拓宽美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魏海燕 《林区教学》2009,(6):103-104
提高人文素质是当今美术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其核心原则是提高审美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增加随堂欣赏,是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欣赏自然界的美和生活中的美,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准则和敏锐的辨美能力。审美素质教育是通过对人们的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16.
罗秀菊 《教师》2023,(34):63-65
美术鉴赏可以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提升审美能力。为高效开展课内外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文章作者以经验总结为主要研究方法,指出教师在基于美术鉴赏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既要结合课本明确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又要挣脱课本的束缚,提供让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平台,并对照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传授美术鉴赏方法,结合课外作品丰富学生美术鉴赏经验,通过关联美术作品与生活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审美元素的意识,借助跨学科活动开阔学生审美视野,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美术鉴赏共同体提升其课外美术作品鉴赏深度等策略,从而增强美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杜颖珍 《宁夏教育》2002,(10):41-41,46
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踺康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他们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是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各类课业中的。  相似文献   

18.
警告     
审美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家认为审美教育要从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方面进行。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和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建立健全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的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3,(A2):168-169
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分析美与欣赏美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观念,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要提高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生出感受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的热情,在审美体验中获得领悟美的能力,从而生出崇尚美、追求美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20.
吴良泉 《文教资料》2011,(10):95-97
中学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应用美的能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可以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