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梅 《山东教育》2008,(7):128-128
读了王大藏老师发表在2008年3月25日《中国教育报》上的《对青年教师不能一味“催赶”》一文,笔者深有同感。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满怀着理想和热情走上教学岗位,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老教师悉心的指导和真诚的帮助,而不是强制性的“催赶”。笔者在赞同王老师提出的为青年教师选好师傅、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书籍、让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并肯定其成绩等建议的基础上,还想说的是,学校领导不要抹杀青年教师的个性,要引导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相似文献   

2.
在网上与彭老师聊天,了解了彭老师一肚子的委屈。原来,最近彭老师有幸代表区教育局参加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能够参加如此高格局的比赛对彭老师来说是件天大的喜事,彭老师应该高兴才对,但彭老师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当彭老师把自己要去参加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这件喜事告诉他的校长时.校长没有半句祝贺和鼓励的话,也没有半句提醒和关心的话,只是淡淡的一个“嗯”字,真令彭老师心寒。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有机会现场聆听了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执教的《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受到不少的启发。这个教学内容是国标教材刚刚从初中移到小学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例。丁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看似简单,实际内涵极其丰富。几乎所有的素材都来自教材,但却能让你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张力和深刻。丁老师在这节课上突出了她所追求的理念——为“思维而教”,用丁老师自己的话说“任何细节做到极致就是完美”。  相似文献   

4.
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语文课堂是真正的“讲堂”,教师是真正的“讲师”。一上课,老师便拼命向学生“灌”知识,或娓娓而谈,或绘声绘色,或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直讲得口干舌燥,一堂课下来,觉得痛快淋漓、问心无愧。可课堂效果如何?学生习惯丁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众,被动地接纳着老师硬“填”给他们的东西,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慢慢地丧失了“说”的欲望,久而久之,思想停滞、反应迟钝、表情呆板,以致课堂上死水一潭,激不起半点波澜……难免出现讲台上老师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而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如何改这种被动局面,这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来探讨的问题,也是语文课改的使命。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我校举办了一次市级数学教学研讨活动,我校青年教师祁梅老师上了一堂六年级数学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参加此次活动的老师再次沐浴了课程改革的春风,领悟到了课堂教学的真谛,感受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改变所带来的成功。以下是部分教学过程及本人听课后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2006年春季学期主讲了一门博士生课程“建模与仿真理论”,并参加了本系开展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经过听课专家的点评、面谈,其他老师介绍经验以及听教学观摩课等多种方式,获得了不少有益的教学经验及技巧,同时也认识到了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需要付出热情和辛苦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学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加,其中大部分是从高等师范院校毕业分配来的。这些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具有年轻、专业知识较为厚实、工作积极性高、上进心强等基本特点。其中大多数在岗位上担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任课时数多,有一部分人还担负起教毕业班的重任,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骨干力量。青年人好学上进,想尽快成为一名受同行认可、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但经过一段实践后,许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缓慢,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究其原因,一是青年教师所处的时代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要求青年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二是因为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不易察觉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所以就难以找到提高素质的突破口。因此,一个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就离不开自我“充电”。  相似文献   

8.
一位名校的校长在介绍培养青年教师的经验时说,学校有位青年教师刚毕业时,未能尽快地适应教学,学生有些负面反映,该怎么办呢?是让他“撤”下来,还是让他继续任教呢?后来,那位青年教师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好校长。校长感慨地说:这是位热爱教学的老师,我们应当等待。等了6年,他终于成了一名出色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2002年岁末,我有幸参加了由聊城市教委和《小学青年教师》编辑部主办的全国于永正、吴正宪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会上徐州外国语实验学校王晓虹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引得所有听课者啧啧称赞。王老师那精妙的设计、清晰流畅的表达、声情并茂的朗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王老师那一句接一句的“谢谢”,更令我难以忘怀。首先,我觉得王老师的“谢谢”创造了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孩子们,谢谢你们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来听课。今天第一次和你们见面,你们想跟我说点什么?”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一下子就把师生的心拉近了。“老…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们听了丁慈矿老师上的一堂课——“对对子”。在40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不仅是学生,全体听课的同行也分享了母语教学的乐趣。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对这堂课的剖析,看看丁老师是怎样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对对子”即“对课”,是我国旧时私塾教师教学生练习做诗的一种方式。教学时,丁老师首先引用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两副对联导入课题,继而简单介绍了“读书、写字、对对子”式的旧式私塾教学方式,接着从对一字联入手,然后是对两字联、三字联,再逐渐上升到对七字联,以此逐步展开教学步骤。例如:“风”对…  相似文献   

11.
我跟身边的青年教师多次说过:“我喜欢听虞大明的课!”虞大明,顾“名“”思”课,可真有点“大”气“明”朗的风格《。家是什么》一课的教学也可以称得上是个例证了。设计的秀气——他的教学设计“精”中“见”巧“,巧”中显“秀”,每每可  相似文献   

12.
徐陈  高伟 《教育艺术》2010,(3):78-79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一般教案都没有“教后感”(或“教后记”或“教学反思”)部分,这一栏有什么作用.该写些什么,怎样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在这一栏中都不写。或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只粗略地写上几笔,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感”作为一篇完整教案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撰写“教后感”,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13.
上一期我们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丁慈矿老师关于“对课”教学探索的长篇报道《行走在诗意语言的密林里——丁慈矿和他的“对课”》,在读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很多老师纷纷来信或来电话询问关于“对课”的具体教学情况。为了满足老师们的需要,本期我们集中发表了丁老师的一组“对课”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本组稿件与《小学语教师》杂志联合发表。[编按]  相似文献   

14.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适应期”的缩短 ,应着力抓好 :合理选材 ,强化思想教育 ;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搞好反馈。把握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李莉清  龙群生 《新疆教育》2013,(11):161-161
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各地纷纷启动了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我校“青蓝工程”活动内容是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通过指导老师的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给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尽快成为教学骨干、能手,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活动采用“一带一”的形式。在备课、上课、作业、命题、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指导,活动原则上一至三年为一个周期。  相似文献   

16.
一、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由于大学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在很多人眼里,教授大学语文的老师自然也就失去了“研究方向”。不仅在科研上不受重视,就连申报“精品课程”,也无法同专业课在同一起跑线上,基本没有申报的希望。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无形中“矮了别人一头”,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少优秀教师不愿承担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许多学校只好指派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去上课,而“过渡”几年后,这批青年教师也迫不及待地“转岗”,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7.
<正>初识丁文敏老师,是在2015年的第10届江苏省"杏坛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上,我担任评委。听完她的课我就竭力推荐她参加了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网络现场直播活动,因为我们太需要丁老师这样朴实、扎实的英语课堂了。后来,我又跟丁老师多次接触,发现她热情向上、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是一位有抱负、有教育情怀的好教师。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我初到南昌十九中任教,教学上一片茫然。然而,很有幸教研组组长是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王运遂。王老师是语文教学界的泰斗,难得的是,他非常关心我这样的年轻人,毫无保留地指导年轻教师的业务成长。后来,学校进行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师徒结对子”活动,我幸运地成为王老师的“签约弟子”。  相似文献   

19.
2010年2月11日,一个沉痛的日子,88岁的霍懋征老师走了!中国失去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国宝老师”,《小学教学》则失去了一位敬爱的顾问、亲切的老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老师一生挚爱小学教育,建树颇多,影响深远。同时,她还一直关心着青年教师的成长。《小学教学》创刊之初,  相似文献   

20.
吴怀林 《江西教育》2004,(10):43-43
最近,笔者到广州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精品示范课《月光曲》,又一次被于老师那精湛的“五重教学”艺术所深深折服.尤其是对于老师“蹲着板书”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