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实秋是胡适的同道.徐志摩、闻一多的朋友,莎士比亚的知音,白壁德的门徒,鲁迅的对手,毛泽东的反面教材,当代人物中,一身而兼这许多角色,恐怕难找第二人了。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受美国学者白壁德的思想影响特别深重,由此对中国五四时期文学的浪漫情感趋向深恶痛绝,力图用中西古典和传统的恢复来对之进行救治。他想在中国现代文论中恢复人性论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的宗教发生说、涤净说、模仿说,判断说等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21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月派理论梁实秋与鲁迅等“左翼”作家就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这场论争涉及到新文学的政治选择,文化选择,审美选择以及有关文学的本质,功用和价值等问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意义。因此,梳理总结梁实秋和鲁迅两人不同的人性论旨趣及其理论渊源,对于我们今天从当时的历史语境去重新评价这场论争的功过得失。或者对于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建构和现代批评形态的生成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初期,中西文化思想在交汇撞击之时,梁实秋多次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论争。文章分析了梁实秋选择新人文主义的审美文学观的原因,新人文主义文学观的发展及内涵,梁实秋文学观和文学实践同新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梁实秋的批评实践中,他执着而坚韧地尊奉古典主义理论,将批评的矛头直指浪漫派,认为新文学运动是一场“浪漫的混乱”;梁实秋批评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文学批辞的批评,他把当时中国流行的各种批评归纳为“印象主义的批评”和“科学的批评”,在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的统领下,分别对其加以批判。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的散文大家,梁实秋的显赫声誉,并非依靠其散文中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意境,而是以其散文中浓烈的文化意识而吸引和博得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广大读者产生共鸣的。梁实秋的文化层次是由中西两种文化层面结构而成。他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极深,曾独自译完莎士比亚全集,并主编过《远东英汉五用辞典》。西方文化思想在其散文中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作为散文大手笔,其散文的文化意蕴主要是由中国文化因素构成的。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逸事     
<正>梁实秋与冰心在美国演《琵琶记》1923年梁实秋赴美国留学,先去了科罗拉多,获得学士学位后,第二年进了哈佛大学。而当时冰心就读的是威尔斯利女子学院,两所院校同在波士顿地区。每逢周末或美国的假日,梁实秋就邀几个同学去访问冰心。有时候,冰心也和梁实秋他们一起到波士顿的杏花楼吃广州菜。  相似文献   

8.
许博渊 《教育》2012,(1):42-42
梁实秋的散文写得好,举世公认。尤其是他的小品,能把人们熟视无睹的日常小事写得妙趣横生,令人百读不厌。为什么百读不厌?因为每读一遍都是一种享受。如果读一遍就厌烦了,谁还读它?那么,他作文有什么秘诀吗?有的。  相似文献   

9.
在梁实秋的散文创作中不难看出他对佛禅的兴趣。本文从考量梁实秋作为一个兼具传统士大夫和自由主义意识的文人的文化构成和文化立场入手,探讨禅宗思想对其散文创作态度和作品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是一个反对克罗齐的批评家 ,这导致他们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截然不同。但梁实秋与克罗齐之间 ,又在情与理的关系 ,文学工具说 ,如何理解文学批评等问题上有着相近的观点 ,这源自于他们二人本有相近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由梁实秋引起的文学论争至少有三次,它们分别是:1922年梁实秋与一些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论争、20年代末梁实秋作为新月社理论家与左翼文艺阵营的论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与抗战无关"的论争。梁实秋文学观点的变化正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艺术至上主义"观念流变的轨迹:从20年代早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到20年代末固守"人生的艺术",再到抗战时代退求"与抗战无关"。旗号尽管大有改变,但主张艺术"至上"的实质却始终如一。"艺术至上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命运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玉声 《语文新圃》2008,(9):40-4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梁实秋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人物;一生倡导"新人文主义"并追崇"自由主义".1926年学成归国后,因理念的相近,加入了由徐志摩、闻一多、胡适等人组成的新月社.在社内,梁实秋的作品多以文艺批评家的姿态出现,也因此埋下了日后与鲁迅笔战的种因,也就是当时颇轰动的"鲁、梁论战".……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主张,重视人文精神,拒绝文学之外的因素对文学的干扰,特别是在反对科学主义对文学的粗暴入侵和庸俗的文化进化论方面,具有审美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很久没有听过一个人是因为很爱另一个人而结婚。现实生活,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走进婚姻。尽管有很多无奈,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依旧向往爱情,也一直在寻觅爱情。找到了,便是幸福。  相似文献   

15.
爸爸梁实秋对我之家教,总括说来,似乎采用的是道家方法——"无为而治"。爸爸不喜欢训话,和妈妈一样,主要是身教。但是不同的一点是爸爸善于辞令,居家过日子,也常常  相似文献   

16.
何津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1):103-10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梁实秋和朱生豪是我国最早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系统翻译并取得非凡成就的两位翻译家。文章对两人译莎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其译莎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似文献   

17.
评价一个作家,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固然重要,“人生理想”的引入也不应小视。所谓人生理想,大致包括人生态度、人生感情、人生体验、人生信仰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体现,即是对待人民的立场。这些当然与政治思想和文学观念息息相关,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梁实秋的“人生理想”既有自由主义思想的支撑,又有传统文化思想的渊源,《雅舍轶文》留下他对市民公共利益的关注和对社会上公平与否的特殊敏感。从“人生理想”入手解读梁实秋,便会自然产生中国自由主义作家本来就应是进步文学阵营一部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钟小族 《现代语文》2006,(4):117-118
冰心从1921年开始创作小诗并陆续发表在《晨报》等刊物上,1923年又分别结集为《繁星》、《春水》。两部诗集的出版为冰心带来极高的声誉。而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女诗人狄金森似乎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她生前默默无闻,但在她离开人世一百多年来,她已知的1775首诗歌已经被翻译成十九种语言出版,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她被推为“美国诗歌的开拓者”和“现代美国诗歌中其他一切传统的先驱”,其诗歌被亨利·詹姆斯称为“心灵的风景画”。尽管两位女诗人的人生经历截然不同,但在她们的诗歌中都对人生的终极问题——死亡给予了关注和思索。1921年,…  相似文献   

19.
小钝 《今日教育》2014,(1):61-61
梁实秋是上个世纪的文学大师、了不起的翻译家。如果要拿四个字来形容他,“温柔敦厚”大概是最恰切的。当然.梁实秋并不是不讲原则的好好先生,相反,他为了“规矩”常常得罪人。  相似文献   

20.
翻译社会学把翻译活动和社会环境以及译者的个体特殊性结合起来,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理论视野。本文从翻译社会学角度研究梁实秋的翻译思想,为梁实秋翻译思想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