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操是"奸雄". 曹操这个"奸雄",多半是被逼出来的. 现在想来,项羽的时代,还是比较自由的.那时,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还处于草刨阶段,而且试验的时间不长,秦就亡了,所以大家还不怎么把那玩意儿当回事.  相似文献   

2.
曹操是一个英雄,而在小说戏剧中却被看成一个奸雄。曹操从英雄到奸雄的演化原因,第一是曹操的两重性为演化奠定了基础;第二是民间文化与伦理政治文化的影响使曹操形象日趋成为一个奸雄;第三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用最大,把曹操基本定型为一个奸雄。  相似文献   

3.
王平 《考试周刊》2014,(26):25-26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称为"奸绝"。该书从政治、处世、用人及军事斗争等多个角度出色地塑造了曹操这一代雄才大略、精明能干的奸雄。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脸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他。《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也不是纯粹的奸臣,也有他雄才伟略的一面。全书第一回,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子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也。"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奸雄必然是既奸又雄两个方面,舍去哪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一、曹操奸的一面曹操的奸主要表现为:凶狠、狡诈、诡谲。  相似文献   

5.
《观沧海》 师 同学们,有谁能讲一点关于曹操的故事? 生 我知道,他是一个很坏的人,他逃跑的时候杀了他的救命恩人。 生 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想篡位当皇帝。 生 他多疑,而且很凶残,杀死华佗,自己脑颅里长毒瘤死了。 师 看来,曹操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好的印象。其实,曹操是一  相似文献   

6.
《教师》2009,(16)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当时鉴人名士许劭评价说:"曹操是治国之贤臣,乱世之奸雄."这里仅就曹操"治国之贤臣"方面,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英雄”的评论,其实并非如此。从文献学角度看,裴松之采信孙盛的说法,证明孙盛的记载更近真实。从孙盛的史学写作实践看,他崇尚秉笔直书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这关键的评论之语。再从孙盛对曹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认识看,他不偏不倚,坚持求是存真的史学立场,自然不会刻意篡改史料以丑化曹操。他所记载曹操“奸雄”的评语,符合汉末魏晋时期关于曹操具有鲜明两面性的历史共识。  相似文献   

8.
曹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形象,他的雄才伟略为世人称道,然而他作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却被历代文学家所诟病。本文将以《世说新语》为蓝本,通过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形象分析,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力求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相似文献   

9.
为曹操翻案     
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能臣,是奇才,但更多的人认为他是奸雄,是汉贼。经后世艺术小说的“加工”,民间戏曲的“润色”,再加上后世帝王出于统治目的而下的定论,“奸雄说”就普及了。世人只记得周郎的赤壁之战,却忘了曹操的官渡之战;世人只记得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却忘了曹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相似文献   

10.
元代散曲中的曹操被定位为"奸雄"形象,对《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塑造与尊刘贬曹倾向都有一定影响。其体现出的虚无史观则是元人特殊文化思潮的产物,折射出元人所特有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三国英雄论     
曹简评操和刘备是三国时代的乱世枭雄。现在人们都认为曹操是阴谋篡位的奸雄,而刘备是汉室的忠臣。我却不这么认为。表面看来,刘备忠于汉室,没有丝毫的称王称帝之欲。其实,只是刘备当时还没有这样的实力,当皇帝的想法他是早就有了。他儿子中有两个,一个名封,另一个名禅,合起来为封禅,即天子祭天地之礼,可见他念念不忘此类事,心底里想什么不是昭然若揭了吗?他在称帝时再三推让,这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而曹操才是真正没有做皇帝这样的想法。他当时的实力已经足以称帝,但他却没有这样做,真正篡汉的是他的儿子曹丕。曹丕篡位称帝后,追封曹操…  相似文献   

12.
时宗峰 《辽宁教育》2013,(7X):85-85
<正>历史上,许劭称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我认为,曹操的用人之道对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有借鉴意义。一、宽以待人袁绍军队大败的时候,曹操的部队在袁绍的图书中捡出书信一束,都是曹操的下属与袁绍私通,图谋反叛的信。这时有人提议按信中人名一一核对,把这些人全杀掉。曹操却拒绝了这个意见,并且说:"当绍之强旅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即命人把这个"黑名单"付之一炬,不再追问。曹操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稳定军心,这一点同  相似文献   

13.
①“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成就方面有重大的突破,首先是塑造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像孙权、周瑜、诸葛亮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众多人物中,曹操这一人物饱受争议,各类人士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乱世英雄",也有人说是"奸雄"等等,这也充分证明了罗贯中在塑造曹操这一人物上的成功,笔者认为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不能简单地对他进行好坏的评断,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由于他不同的身份和多样化的性格,其亦奸亦雄、智慧卓越却又阴险奸诈,是封建社会中许多人物的代表与结晶。  相似文献   

15.
曹操是建安时期的杰出英雄,古往今来,褒贬不一。许劭所云"奸雄",与今天的感情色彩不尽相同,非纯是"奸",乃言其才智绝世也。曹操深懂兵法,常用"兵以诈立"的兵家思想为人处世,解决问题。这是乱世赋予英雄的一种本能,恰符合社会历史运行之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三国中的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的人生信条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以"奸绝"著称。随着《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普及,这种认识"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认识《短歌行》中真正的曹操造成了障碍。光凭借注释,很难矫正人们根深蒂固的认识,所以需要补充《三国志》、《资治通鉴》中曹操的相关材料。还原曹操,是理解《短歌行》的前提。(一)《三国志》、《资治通鉴》中的曹操。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对曹操总体上持贬诋态度,但对其文治武功和诗文风采并非一概斥责。本文试图通过审阅作品对曹操文化活动的零星描绘,结合有关史载的考察,揭示《三国演义》中"奸雄"形象的另一面——文化功臣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人们对曹操的看法莫衷一是,或褒或贬不绝于耳。至《三国演义》似已定性,曹操——“大花脸”——一代奸雄,这一片面的认识在民间根深蒂固,影响了我们对曹操的认识,对“真”的认识,中学语文课本选录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等,但这仅从文学的角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上认为曹操是大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候”,专权僭越,谈不上什么忠义。但在本文中,分别从曹操对将领、对家庭等史实来作心理学上的分析,说明曹操思想里也有忠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作者在曹操出场时通过许劭之口给予“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死后,作了“功首罪魁非两人,道具流芳本~身”②的定论。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评论,尚未超出一能臣”与“好雄”、“功首”与“罪魁”这一分为二的范畴。或问,曹操靠什么而成为“能臣”、“功首”?为何被人指责为“奸雄”、“罪魁”?再则,事物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曹操身上的矛盾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对此,学术界尚未作出科学的理论阐释。本文认为,曹操之所以能成为“能臣”和一功首”,靠的是法家的文化智慧。他之所以被指责为“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